最近,印度进入了食物中毒爆发期。
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都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6月份开始,西南季风裹挟着湿润的印度洋水汽北上,席卷印度半岛。
雨季丰沛的降水滋养了植被、补充了地表的河流和地下水、缓解了印度的极端高温和干旱。但对于印度人来说,雨季还可能带来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食物中毒。
因食物中毒而死亡的印度儿童与他的母亲
(图:壹图网)▼
据估计,印度每年都会发生数百万例食源性疾病病例,超过40万人因食物中毒而死亡。这些病例集中爆发于6~9月的夏季,而且数量在一年一年地增加。
这是为什么呢?
印度中毒,众生平等
在印度,食物中毒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事故率高得吓人。
远了不说,就看这两年有过的状况:
据印度媒体报道,2024年5月22日,印度卡纳塔克邦贝尔高姆县胡利卡蒂村,46人在比勒什瓦尔和卡雷玛神庙的年度集市上吃了祭祀供品“帕萨达姆”(prasadam)后,出现不适和腹泻的症状;
今年二月份,印度又发生了一起
在寺庙宴会上进食后出现集体食物中毒状况的事件
有近200人受到波及
(图:ndtv.com)▼
2024年7月27日,喀拉拉邦瓦亚纳德市,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超过130名学生被送进了医院。几天内,总共有超过1000名在学校吃饭的学生出现了食物中毒症状;
同月17号,宝莱坞女演员詹维·卡普尔(Janhvi Kapoor)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症状特别严重,在孟买的医院住了几天,好不容易才出院;
这位演员的中毒情况比较严重
肝脏功能很可能已经受到了损伤
(图:ndtv.com)▼
2024年11月28日,赛义德·莫迪印度羽毛球国际赛期间,中国羽毛球国家队成员韩千禧、崔赫宸、彭建钦、王正行先后退赛,据消息都是因食物问题导致身体不适。中国队在这次比赛的成绩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总之,印度的食物中毒主打一个“众生平等”。上到影星名流、下到升斗小民,甚至是祖国的花朵、父母的心头肉,都无法幸免。
这说明,印度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已不是个案,而是悬在整个社会头上的大问题。
这类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根据印度综合疾病监测计划(IDSP)和印度开放政府数据平台(OGDPI)的数据,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里,西孟加拉邦、卡纳塔克邦、古吉拉特邦等地,食物中毒导致的生病人数,占了总发病人数的31.5%,因为食物中毒死亡的人数,也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8.7%!
在引发食物中毒的食物里,谷物和豆类最常见,占了所有案例的32.7%;而因为食品化学污染导致的死亡比例最高,能达到70%。
一个国家,食物中毒能占到民众生病原因的3成,这个数字简直吓人。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已经成了威胁印度人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印度食品,“干净又卫生”
(图:壹图网)▼
热带天罚
印度这些年如此频繁地爆发大规模食物中毒问题,原因无非四个字:天灾人祸。这其中天灾占7分,人祸占3分。
印度国土的三分之二都位于热带,而“热带无强国”,是这颗星球上一条不成文的定律。
印度,热热热热热
(图:壹图网)▼
中国古代描述热带地区,总少不了“多瘴气毒雾,疫病丛生”之类的描述。高温高湿的环境,就是热带疫病丛生的温床。
霍乱弧菌在25至30摄氏度的水温中繁殖速度最快,热带沿海地区极易因水污染而爆发疫情。疟原虫在蚊子体内发育需要20℃以上的温度,热带地区全年均适合其传播。
在温带和寒带,冬天能冻死蚊虫和细菌。但印度除了北部高海拔地区,几乎就没有冬天。中国北方冷冬数九的时候,他们那还是20摄氏度上下。热也影响了人的抵抗力,动不动就四十几度的高温炙烤,人的免疫力本身就会受到重创。
印度的地表温度,遥遥领先▼
实际上,印度有很多次大规模食物中毒案例,纯粹是因为食物在高温环境下热坏了。比如上文提到的宗教活动中的大规模食物中毒,这在印度太普遍了。马哈拉施特拉邦还曾出现过4000人参与宗教集会,好几百人食物中毒的情况。
后来一分析原因,这种祭神的活动中,参与者都是一大早就把食物做好,放在钢制容器里,折腾一通等到仪式结束都中午了,这才把食物给信众们分发下去。
在印度的很多节日或宗教活动上都会为民众提供食物
近年来这种情况下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不在少数
(图:壹图网)▼
问题是,在印度动不动三四十度的气温条件下,像奶酪、糊糊这些东西,过了五六个小时,微生物都繁殖出去几十代了,印度的冰箱普及率又不高,重口味的香料掩盖了食物变质的味道,不出问题才怪。
除了高温导致的食物变质之外,印度食物中毒问题的另一大肇因是水。
世界上下雨最多的地方就在印度,准确地说是印度梅加拉亚邦的乞拉朋齐。这里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0毫米,是河北省的22.5倍。
虽然印度总体降水量在世界范围内并非属于最高的一档
不过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可是存在于这片南亚土地上的▼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越过平坦的恒河三角洲和孟加拉国低地平原,一头撞上喜马拉雅山,形成大量降水。
印度的年降水量超过了我国南方地区,并且80%的降水集中在雨季。
“雨季要来了,又到了交配的季节”,这是《动物世界》里一句经典的解说词。水是生命之源,雨水滋生万物,但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门类最多的物种是昆虫,数量最多的是细菌。这些生命泛滥了,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
印度的水不干净,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我们之前的视频《印度恒河崩溃报告》中提到,圣城瓦拉纳西的恒河水,粪大肠菌指标最高能达到每升1个亿,是中国V类水标准的2500倍!
随着印度的发展和城市化,印度的水越来越“有毒”。据估计,印度约70%的地表水不适合饮用,每天有近4000万升废水排入河流和其他水体,只有极小一部分得到充分处理。
但印度也不全都是“”元素周期表河”,印度的老百姓也知道哪里的水干净、哪里的水不干净。
问题在于,暴雨让各地不相连的水体联系了起来。就拿恒河来说吧,旱季和雨季的流量能差出20倍。暴雨让粪便、工业垃圾等污染物随水流进入河流湖泊,进一步影响地下水系统,导致污染扩散,甚至造成全区域水质恶化。
这种程度的污染在印度随处可见
(图:shutterstock)▼
比如印度恒河平原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因长期接受污染河水补给,砷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准则的指导值(10 μg/L)。而印度常见的痢疾、甲型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其实大多数都是喝了被粪便污染的水引起的。
就病原体而言,印度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体是内阿米巴原虫,其次是弯曲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诺如病毒。这些寄生虫和病毒都可以通过饮用水传播。而在印度,一口河水里很可能包含了上述所有病原体。
干了这碗恒河水,有没有来世不好说
但身体和脏器大概率是承受不住的
(图:shutterstock)▼
总之,雨季一来,印度大部分人都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崩坏的“泌尿系统”
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全国上下喝不上一口干净的水。什么原因?谁来负责?
印度农村地区缺乏饮用水处理手段,这还可以理解。但印度的城市也无法解决饮用水问题,就不应该了。
净水厂、输配水、污水处理、雨污分流、化粪池、隔油池……一整套能有效运行的给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都应该有的基础设施。一座城市不能只有地上的繁华,还要有地下的管网作为“泌尿系统”。
在看不见的地下世界
繁复的管网设施也在为我们的生活做着贡献
(图:壹图网)▼
那么印度城市现在的“泌尿系统”是什么情况呢?
在英文互联网上,许多欧美人把在印度染上的食物中毒称为“德里肚”(Delhi belly),足见去印度旅游遭遇食物中毒有多普遍。许多欧美游客为了避免“德里肚”,会用自来水仔细清洗蔬菜水果。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来水。
有人用动画《恶搞之家》里的这个片段
来形容自己染上“德里肚”之后着急上厕所的感觉
别说,还挺形象
(图:X)▼
2019年10月3日,印度工业和安全局(BIS)经过彻底调查后发现,德里水务局(DJB)提供的从德里11个不同地区采集的自来水样本,全部都不符合印度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不符合印度标准要求的城市还包括勒克瑙、加尔各答、金奈、班加罗尔等大城市。
管道老化、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缺乏完善的排水管网,都是摆在印度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巨大的成本和足够的时间,才能慢慢看到效果。
全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印度;每13个人中就有1个居住在恒河流域。这样超高的人口密度,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在国土面积排名世界前列的国家中
没有谁的人口密度能和印度相比▼
任何问题乘以14亿都是大问题。对于印度来说,这是一场全民的健康危机。
其实印度很多食物中毒的问题,只要做到一点,就可以迎刃而解,那就是把水烧开再喝。100℃的沸腾温度足以杀灭99%的细菌和病毒,这是成本最低、操作最易的“救命常识”。
把水烧开再喝、不吃不新鲜的食物,这些看似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在印度却成为了致命缺口。
印度已经很逆天了,然而上面还有高手▼
印度有数以千万计的文盲和迷信的普罗大众,他们直接喝着恒河里未经处理的“圣水”,吃下宗教活动里变质的食物,向神灵祈祷着让自己身体健康、人生幸福。他们的行为和自己的愿望南辕北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所以,要解决印度普遍的食物中毒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仅要克服南亚高温高湿的气候难题,还要改变印度底层人的生活观念,要进行大规模的扫盲、卫生下乡,甚至还要破除很多地方老百姓心里根深蒂固的迷信和陋习。
要过上好日子,永远不能只靠向神灵祈祷
(图:壹图网)▼
印度需要一场新生活运动,需要拿出改天换地的决心来铲除社会上的弊端,才能让全体印度人都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无毒的饭。
但在遍地民粹、政客只关心短期政绩的印度,这样见效缓慢且需要得罪大量选民的工程,有谁会牺牲自己的政治前途去推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