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新西兰华人卖漏水房,被判故意隐瞒,重罚50万(图)

    对很多人来说,买下人生第一套房,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但对Angelina Vanifatova来说,“梦想之家”却变成了一场噩梦。

    她花了77万纽币,在奥克兰Onehunga买下这套房子。搬进去还不到半年,就发现墙体发霉、房屋漏水,根本没法住人!



    出价前还请了专业屋检

    时间回到2021年1月,Angelina还是个首置买家,第一次买房,格外小心。

    她看中了Onehunga一处房产,开价77.3万纽币,还特地加了个“3天尽职调查”的条件。




    根据买卖合同,卖家需要如实披露房屋状况。为了稳妥,她还请人做了屋检。屋检报告也挺乐观,说房屋“状况良好”。

    她很放心地签了合同、办了手续,开心地搬进了“新家”。

    搬进去后,前几个月还挺正常。

    但六个月后,问题开始暴露:墙壁发霉、房顶漏水,到处都潮湿。



    她不得不再次请专家做检测。

    这一次,专家的结论吓人一跳:房子存在大面积“防水失效”和“腐烂损害”,而且这些问题在卖房前就已经存在,明显是“只做了表面修补”。

    换句话说——这个房子早就是“问题房”,只是被“包装”得很好。

    屋检公司赔了7.5万纽币

    发现被骗后,Angelina在2022年4月提起了诉讼,起诉卖家隐瞒房屋问题。

    她还把当初出具“良好报告”的屋检公司也告了。双方后来和解,她拿到7.5万纽币的赔偿。



    到2024年,她提出一个相对和平的解决方式:让卖家原价把房子买回去。但对方一直没回应。

    房子早就“问题多多”

    这套房子的主人叫Weigu Wang,人在中国,不会讲英文。这套房子他已经持有7年,一直是做出租房。



    卖房的时候,是他的女儿Crystal和女婿Wilson负责处理的。他们是卖家的代理人。

    实际上,这房子早就被租客投诉过多次——漏水、潮湿、发霉,一个都不少。

    早在2020年,他们第一次通过Bayleys中介挂牌。

    当时就有个潜在买家想买,但屋检一查,发现湿度太高、部分区域受潮,于是就退出了交易。

    这份屋检报告还明确发给了卖方律师。也就是说——他们早就知道这房子有问题。

    重挂牌前粉刷+换地毯

    这下Bayleys的中介不干了,退出了代理。

    几个月后,Barfoot & Thompson的中介接手挂牌卖房。

    在这之前,房子内部被重新粉刷,楼下还换了新地毯。




    卖家在填写“是否知道房子有否漏水问题”时,还勾选了“否”。

    在看房那天,Wilson还提前给中介发短信,说要把除湿机藏到车库去,“免得引起买家误会”。

    他说:“我抽了一天一夜,只抽出一升水,房子现在干多了。”

    法院判决里提到,这一系列“装修”和“操作”,就是为了掩盖房子的真实问题。

    法官判卖家故意隐瞒赔50万

    法庭上,Angelina的律师指出,卖家存在“欺诈性虚假陈述”,故意隐瞒重要信息。

    Wilson坚决否认,说房子除了2019年那场风暴外从没漏过,而且他们一直相信这房子结构坚固、防风防水。

    但法官Peter Andrew并不认可,认定卖家早就知道房子有严重渗水问题,而且知道很久了。




    法官也提到,虽然Wilson夫妇确实是在帮年迈父亲处理事务,承受压力,但他们“故意且不诚实地披露信息”,属于误导买家。

    法院最终判定:卖家应该赔偿超过50万纽币,包括修复费用、损失和赔偿金。

    卖家想上诉 中介撇责任

    目前卖家还没有公开回应,但据悉他们有意提出上诉。

    至于Barfoot的代理中介则表示,卖家从来没告诉他房子漏水。

    “我们只是挂牌出售,并不了解房子历史。”

    他说他有提醒买家做屋检,也建议找律师,自己是按规定办事。

    买家Angelina被这套“问题房”折腾了几年,如今已经搬去澳洲工作,希望赚更多工资来填补诉讼和维修的窟窿。

    她婉拒了媒体采访请求。




    看房不只是看外观,买房也不只是靠运气。

    一个除湿机、一层新地毯,就能“掩盖”一栋问题房。

    以后再买房,不仅要看得仔细,还得问得狠一点。

    别被“刚粉刷好的墙”骗了。真相可能藏在地毯下面。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