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观影说剧/Netflix「鱿鱼游戏3」反映残酷竞争 职场上充满无情

    图为泰国曼谷的「鱿鱼游戏3」宣传活动,剧中巨型娃娃与民众一起玩跳绳游戏。(路透)

    Netflix韩剧「鱿鱼游戏3」(Squid Game3)日前上架,也是整个系列的完结篇。「鱿鱼游戏」自2021年首播以来,这部以弱肉强食的生存游戏为主线,显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还有在面对贫富时的多面性与挣扎,以及对社会充满批判和惊悚的电视剧迅速热爆全球。尤其在第三季的结局,导演黄东赫以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琪(Cate Blanchett)客串美国招募员的震撼场面,为剧集画下句号,同时为未来的故事线埋下伏笔。

    「鱿鱼游戏」的内核在于将人性置于极端环境下进行试炼,展现人类在绝望与诱惑面前的选择。主角成奇勋(李政宰饰)从第一季的赌徒到第三季试图摧毁游戏的改革者,其心路历程反映了人性中希望与良知的挣扎。然而,游戏中的其他角色,无论是为了生存牺牲他人,还是为了巨额奖金不择手段的人,都揭示了人类在压力下的自私与贪婪。黄东赫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游戏象征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极端竞争体系,人们为了生存或财富,常常被迫放弃道德底线。

    剧中,成奇勋与前台主管(李炳宪饰)之间的哲学对抗,进一步凸显了人性善恶的辩证。前台主管认为人性本质是自私且暴力,游戏只是将这种本性放大;而成奇勋则坚持人性中存在善良与合作的可能性。第三季的最终游戏「天空鱿鱼游戏」将这场争论推向高潮,成奇勋为了保护一名新生婴儿选择牺牲自己,试图证明人性的光辉。然而,这种牺牲并未终结游戏,反而让前台主管的观点得到某种程度的印证:即使个体展现出无私,系统性的贪婪与残酷的游戏依然延续。

    「鱿鱼游戏3」已上架。(图/Netflix提供)

    资本主义的残酷寓言

    「鱿鱼游戏」通过夸张的游戏设置,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与阶级压迫。剧中的参赛者多为社会边缘人,如失业工人、负债累累的赌徒或移民劳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被经济体系逼入绝境。游戏提供了一个看似公平的竞争机会,却以失去生命为代价,反映了现实中赢家通吃的残酷逻辑。

    正如一位影迷在社交媒体上评论:「鱿鱼游戏反映了现实的残酷竞争,职场上充满准备碾压你的无情之人。」这种观点在南韩尤有共鸣,因为该国的青年失业与阶级固化问题尤为严重,剧中奇勋的背景灵感便是来自2009年双龙汽车工厂的罢工事件。

    第三季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批判,引入新生婴儿作为参赛者的设置,挑战了道德底线。当参赛者为了奖金不惜伤害无辜生命时,剧集带出一个问题:在极端的经济压力下,人们是否会沦为兽性?X平台上的讨论也反映了这一点,一位用户写道:「鱿鱼游戏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试验人性,森林法则只会让人性堕落。」 这一观点呼应了黄东赫的创作意图:资本主义的压迫性结构让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被无限放大。

    结局的暗示:游戏的全球化

    第三季的结局以令人震惊的凯特布兰琪客串收尾,为剧集增添了新的维度。在最后场景中,前台主管在洛杉矶目睹布兰琪扮演的美国招募员与一名潦倒男子玩折纸游戏,这一幕不仅延续了第一季招募者的模式,更暗示了鱿鱼游戏已扩展至全球。

    凯特布兰琪的角色以极少的台词和强烈的银幕魅力,成功传达了游戏的残酷本质。黄东赫表示,选择布兰琪是因为她能「用一两句话主宰银幕」,并为结局带来「短暂但扣人心弦的冲击」。

    凯特布兰琪的客串引发了广泛讨论,部分粉丝认为这是为美国版「鱿鱼游戏」铺路。不过,黄东赫否认这一传闻,他表示,这一场景的初衷并非专为衍生剧设计,而是为了强调游戏的全球性质:「即使南韩的游戏结束了,世界其他地方的游戏仍在继续。」 这一结局呼应了剧集的内核主题:只要资本主义的压迫结构存在,类似的残酷竞争就不会终结。

    「鱿鱼游戏」导演黄东赫。(路透)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