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卫福部统计,65岁以上人口失智症盛行率达7.99%,估计目前约有35万名失智症患者,其中高达7成是阿兹海默症,但以往失智症症状可能多为忘东忘西等「记忆」问题,但重症医师黄轩于脸书表示,早在察觉记忆力衰退之前,可能已在「眼神」泄漏端倪,别再以为失智症只是记忆问题,最新研究指出:眼神可能已透露大脑健康出现问题。
黄轩说,这项在英国诺福克地区进行的长期追踪研究,历时十余年,对8623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详细观察。最终,有537位参与者发展成失智症。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在被确诊前许多年,就已经在一项看似简单的视觉测试中展现出异常。
这项测试是受试者在屏幕上观察一群移动的点,当这些点形成一个三角形时,立刻按下按钮。结果后来被诊断为失智症的参与者,反应普遍较慢;而反应迅速的人,则多数都没有罹患失智症。这强烈暗示,视觉功能的细微变化,很可能是认知能力开始下降的早期「先兆」。
研究者认为,传统观念中,阿兹海默症首先攻击的是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回。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最早受损的是大脑中负责视觉处理的区域。因此,当你的记忆力出现问题时,病程可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了。
黄轩指出,失智症随着病情变化,患者会发现在光线不足或背景复杂的环境下,他们更难区分物体,且许多早期患者会难以分辨蓝色和绿色。甚至有面孔识别困难,当健康人在遇到陌生人时,眼睛会不自觉地扫描对方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这是「记住」一张脸的方式。但失智症者缺乏这种扫描模式,导致在辨识新面孔时出现困难,看起来「茫然」,甚至记不住刚打过招呼的人。有些经验丰富的医生,甚至能仅凭观察患者的眼神和看人的方式,就初步判断其是否存在失智风险。
而失智者的眼动控制能力也会下降,如正常人能有效忽略不相关的干扰资讯,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但失智者「注意力抑制机制」变弱,容易被周遭的干扰吸引,导致眼神游移不定,无法集中。
黄轩提醒,如果有一天,自己发现对熟悉脸孔感到陌生,或看着移动的物体却反应慢半拍,这些不经意的变化,很可能就是失智症在「发出预警」,必须及早开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