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沙滩,你第一反应是什么?阳光、比基尼、椰子水?还是在海边挖沙玩耍?但在这个看似轻松的夏日画面背后,有时候却潜藏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危险——
不是鲨鱼,不是水母,而是……你自己亲手挖下的坑。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两个关于“沙滩洞”的真实故事,一个发生在意大利,结局令人心碎;另一个在巴西,虽然惊险,但主角幸运脱身。
两个故事之间,隔着大半个地球,但情节却出奇地相似。
本周四,意大利拉齐奥大区西北部的Montalto di Castro海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17岁的Riccardo B. 和家人正在享受暑假。他来自罗马,这天他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3岁和8岁)在沙滩上玩耍,父亲则躺在一旁小憩。
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只是少年心性,他开始在沙滩上挖洞,还不止是个坑——他想造一个“隧道”。
根据目击者回忆,他的计划是:从一个洞口钻进去,从另一端爬出来。听上去就像小时候我们幻想的“秘密基地”。
他越挖越深,最终,这条隧道成了个一个长长的沙洞。
但问题在于:沙子不是水泥,它的结构并不稳固。
就在Riccardo试图从隧道中穿过、靠近中部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坍塌发生了。整个隧道像突然“吞”下他一样崩塌,表面甚至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一名在场的泳客说:“你走过去都看不到坑在哪儿。”
没人听到呼救,也没人意识到他已经被埋在了沙下。
海滩上的父亲很快发现孩子不见了,他、路人、救生员开始用手拼命挖沙,但……已经太晚了。
警察、救援人员、直升机陆续赶来,但当Riccardo被挖出时,他已经窒息身亡。
一个17岁的少年,一个才刚放暑假的大男孩,就这样没了。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被沙子埋住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
“沙子一旦塌下来,重量极大,根本没有缝隙透氧。几分钟就能让人窒息而死。”——这是当地居民的原话。
这种事故并不罕见,只是很少被当回事。
事发后,当地市长Emanuela Socciarelli说:“一个年轻人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失去生命,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尊重,Montalto小镇宣布暂停所有公共活动,全镇“与这位少年的家人一起,保持沉默的拥抱”。
几乎相同的事件,今年5月就在巴西著名的科帕卡巴纳(Copacabana)海滩上发生过。
主角换了人——一个22岁的英国游客Jensen Sturgeon,职业是机场工作人员。
彼时,这位年轻小哥脑洞大开,在沙滩上挑战自我——他要挖个八英尺(约2.4米)深的大坑。
为什么?就为了看看自己能挖多深。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在沙滩上自娱自乐,但他这回可真是玩大了。
Jensen没想到的是,挖着挖着,地下渗水了——坑底变成了湿沙泥潭。
然后,熟悉的桥段来了:沙子塌了。
他整个人被“吸”进沙中,卡在坑底,腰以下完全陷进湿沙,动弹不得。
这时候他还挺乐观,开始呼救。
但救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场面越来越大,越来越“尴尬”——
路人、摊贩、救生员通通围上来。30多人齐上阵,铲子、木板、绳子各种工具齐上手,但沙子黏滑得像水泥,一挖就陷。
整整三个小时,Jensen就这么半截人露在外面,被围观。
最“离谱”的一幕来了——有人递给他一瓶啤酒,让他“补充水分”,顺便缓解尴尬。
而他本人在视频中回忆说:“我真的以为我会死在里面。”
最终,他被救了出来,全场鼓掌欢呼,仿佛一个“英雄归来”。
回国前,他录了段视频说:“我是从英国来的Jensen,就是那个被困在坑里的人。感谢里约人民救了我。”
就这样,一个少年在沙下安静离世;一个青年被围观三小时后幸运脱困。
一个家庭沉浸在悲痛,一个游客成了网红。
可归根结底,他们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不是隐喻,是字面意义。
挖洞、造隧道,听上去是个无害的游戏,但一旦玩过头,沙子不会心软。
别小看沙滩。
它能疗愈身心,也能吞噬生命。
只是这个世界已经够多坑了,别再自己挖一个,把命搭进去。
-END-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896291/Horror-boy-17-suffocates-death-Italian-beach-buried-alive-sand-tunnel-dug-collapsed-him.htm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728899/British-tourist-swallowed-quicksand-hole-dug-beach-Braz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