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许久不在军事报道上见面的歼轰-7A“飞豹-2”战斗轰炸机,这次居然在日本的统合幕僚监部的通报中出现了。日方公布的照片
7月10日,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报告,称连续两天在东海上空,日本空自的YS-11EB型电子侦察机,在执行任务时,连续遭到中国空军战斗机拦截。令人意外的是,中国空军执行拦截任务的,是歼轰-7“爆击机”。当然,这个“爆击机”是日本特色用词,也就是我们的“轰炸机”。
同时防卫省还配了现场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拦截的是一架歼轰-7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该机似乎配备了机身下方、机翼下方共三个副油箱,在机翼挂架上挂带了PL-5C型空对空导弹,看起来十分沉稳,从容不迫。
日本防卫省的通告
日本防卫省通报称,在两天的飞行中,9号中国空军飞机距日本自卫队军机水平距离30米,垂直距离60米;而10号则正好掉了个个儿,垂直距离30米,水平距离60米。这个飞行距离算是比较近了,对于执行跟踪监视查证任务的战斗机来说也基本上够用了。
为何选歼轰-7A
歼轰-7A型战斗轰炸机,怎么还兼职担负起了东海防空识别区跟踪监视查证,跟踪日本自卫队YS-11EB型电子侦察机的任务?
从跟踪目标上来说,大概是因为这次来的日本飞机不是啥好货。这回来的YS-11EB型电子侦察机,其原型是日本航空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开发的第一款民用涡桨发动机动力支线客机YS-11,可以说是三菱重工MRJ的精神前辈。
当时开发工作可谓是大牌云集,连曾经设计过零战的日本著名设计师堀越二郎都参与了进来,然后不出意外……杯具了。日本独特的一根筋和企业内斗,让负责开发YS-11的设计师们都分成了几派互相给对方使绊子,同时还伴随着大量莫名其妙、也可以说是夹带私货的设计,比如按照军机标准来对机体强度进行设计等……
其结果自然是YS-11在民用飞机市场上毫无竞争力,最后甚至需要日本经产省靠行政强制力才卖出去100多架,再加上由于YS-11的安全性太差,以至于四十多年之前就在日本航空退完了。
不过,日本自卫队可不管这么多,起码得到了一个性能尚可的军用飞机改装平台是吧。于是,航空自卫队购买了一些YS-11飞机,用来改装为电子侦察机YS-11EB。从外形来看,这些YS-11EB安装了四个突出于机身表面的大型整流罩设备,可以安装合成孔径雷达和信号情报侦察设备,用于收集雷达、通讯设备散逸的射频信号。
虽然说是这么一说,但是这些YS-11EB也已经太老了。虽然在90年代改装了通用动力公司生产的T-64型涡桨发动机和汉密尔顿公司的三叶螺旋桨,提高了燃油经济性,但是依然无法挽救YS-11EB已经垂垂老矣的现状。
这些YS-11EB现在其实已经到了寿命的终末期,三年后就要被C-2运输机改装的新一代电子侦察机取代,日本航空自卫队派出这些飞机来执行对我们的电子侦察任务,其实说到底就是废物利用,抓紧最后的时间将这些飞机的残值利用干净了事。
因此,既然对方来的不是啥好货,大概率也是能躺就躺,过来看一眼,对得起空自发的工资了事,我们就没必要上太好的装备了。你拿着歼-16和歼-20这种飞机,去跟这种四五十岁的老爷机对对碰,损耗的是咱们自己的飞机寿命,我们的新战斗机蹲一个起落很贵的,万一两架飞机怼上了,可能我们的飞机没啥事,日本的飞机先散架了……
所以,既然日本不太认真,那咱们也就别太认真了,派出个歼轰-7A这种老飞机飞过去,陪日本的飞机玩一玩儿得了。
歼轰-7A的发展
其实从我们这边的角度来说吧,歼轰-7系列飞机,也已经到了寿命的后期,而且这么多年歼轰-7系列战斗轰炸机承担的任务也是改来改去。
最早于1977年启动研发工作的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现有的强-5型强击机和轰-5型轰炸机(其实是前线轰炸机),航程都太短,载弹量也不高,单纯只是想研发一款航程可以达到南沙群岛的战斗轰炸机。
随后,由于海军航空兵具备携带反舰导弹能力的轰炸机轰-6丁在80年代到90年代装备数量太少,完全无法满足海军航空兵实施导弹化航空制海的要求。因此,歼轰-7基本型又增加了配套鹰击-8K型反舰导弹的需求,并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通过了技术鉴定。这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苏-30MKK战斗机到位之前,我海空航空兵部队为数不多导弹化航空反舰的战术机型。
等到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成熟之后,空军航空兵也发现了该机型的好。毕竟苏-30MKK战斗机数量实在有限,其它机型需要承担繁重的制空任务,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拿来遂行对面攻击任务,这就带来了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家族最为成功的型号歼轰-7A。
现在的军迷们可能没什么概念了,大伊万还记得本世纪初刚刚看到歼轰-7A时的那个震撼——整体式风挡隔框,增加了的机翼挂架,核心火控计算机和1553B数据总线连接的火控系统,不再需要使用传统的硬件交互和专用线路来使用航空武器。座舱使用一平两下的布局,可以携带从反舰导弹到反辐射导弹,再到激光制导炸弹和空地导弹等一系列对面精确打击武器。
后来,歼轰-7A又配备了诸如瞄准吊舱,用于引导空地导弹实施超视距打击的空地中继数据链吊舱,甚至还配备了大型电子干扰吊舱等吊舱,更是让咱们觉得这“豹爷”可真的先进啊。
如果说中国空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三剑客”,那2000年到2010年的中国空军“三剑客”,大概率是歼-11、歼-10A和歼轰-7A。在这“三剑客”里,歼-11负责攻势制空,歼-10A具备使用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的能力,歼轰-7A则是对面攻击的一把好手。
其实,歼轰-7A在对空拦射上的性能是不差的。在歼-10还只配套了PL-11的情况下,歼轰-7A理论上就可以携带PL-12了,只不过咱们当时基本是该省省该花花,既然不是制空战斗机,那就没必要给歼轰-7A增加这种能力。所以,歼轰-7A型战斗轰炸机当时也算是一款专机专用的机型,只承担对面攻击使命。
如果说90年代中国海军航空兵只有那一批歼轰-7可以携带反舰导弹,承担航空反舰任务,那么2010年左右的中国空军在歼-16战斗机成熟之前,手头具备较强对面攻击能力的战术飞机,也就是从俄罗斯弄到的苏-30MKK和这些歼轰-7A了。这些飞机数量当然不少,可以说当时歼轰-7A撑起了中国空军对面攻击的半壁江山。
不过,虽然是战斗轰炸机,但是歼轰-7A的机动性可是不算差,整机推重比性能不错,使用的诸如机翼前缘锯齿设计也有利于提高战机的亚音速机动性,最起码歼轰-7A在亚音速的机动性,是不亚于歼-8B和F-4E的。
这也让它在对抗日本空自的F-4EJ战斗机的时候有相当大的优势,甚至由于歼轰-7A燃油系数较高,可以从容陪着F-4EJ战斗机绕圈,等日本的飞机都没油了只能返航了,咱们的歼轰-7A还有余力。
从这个角度来讲,歼轰-7A战斗轰炸机不仅对面攻击是把好手,咱们的老豹爷还真的十分擅长这种跟踪查证,长期监视类任务。
豹爷老矣,尚能饭否
时过境迁,中国空军现在早已成长为拥有庞大规模四代半战斗机、第五代战斗机的机队,歼轰-7A型战斗轰炸机在中国空军中的地位早已下降。
而歼轰-7系列战斗轰炸机由于普遍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最初10年制造的,机龄普遍已经一二十年了,部分飞机甚至已经用了30年了,还有些老豹爷,已经退出了部队现役,进了博物馆。
以这些战斗轰炸机的机龄来说,由于这些飞机的大载荷非常多,使用的机体强度设计标准又比较老,歼轰-7A又经常飞低空导致动压相当大。因此,歼轰-7和歼轰-7A的机体寿命可能不会非常长了,我们可能会在2035年甚至2030年左右,就看到飞豹战斗轰炸机正式退出中国空军现役。
而在歼轰-7A已经进入服役后半期,可能已经有些飞机开始退役的当下,我们再度看到老豹爷出现在镜头之前,居然是日本航空自卫队报告,说歼轰-7A在跟踪监视日本空自的老飞机YS-11EB。
日本的飞机算是寿命终末期废物利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老豹爷也是到了寿命晚期的物尽其用。老豹爷到了最后,居然还有机会发挥一下自己的机动性优势,这可能连它自己都没有想到吧。
日方舰机对中方抵近侦察滋扰!中国国防部发声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就日方炒作中国军机“异常接近”答记者问。
记者:据报道,日本防卫省公布所谓中国军机“异常接近”日机情况,请问发言人有何评论?
蒋斌:近日,日本航空自卫队侦察机多次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进行抵近侦察,中国军机依法对其查证识别、跟踪监视,相关处置行动完全正当合理、专业规范。日方舰机对中方抵近侦察滋扰,是造成中日海空安全风险的根源。我们希望日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为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创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