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显示,纽约市内大量原本房价较低的社区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剧烈的升值,其中曼哈顿华人聚居地所在的两桥社区(Two Bridges)房屋售价中位数增长了288%,高居榜首。但与此同时,与之相邻的华埠社区房价则出现微降,增幅为负3%。
据地产分析业者Property Shark发布的报告,纽约市从2014年至2024年间,平均房产售价中位数为73万元,增长49%。在这十年期间,房价增幅超过100%的社区共有24个,几乎平均分布在五大区,其中位于曼哈顿下东城的两桥社区房价中位数从42万3000元暴增至164万1000元,涨幅达288%。
报告认为,在涨幅最高的这24处社区中,贵族化是推高房价的最主要原因。其中,造成两桥社区房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是区内的豪宅项目,尤其是曼哈顿一号广场(One Manhattan Square)和樱桃街(Cherry St.)247号两个楼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邻的华埠社区,由于缺乏新房供应和存量市场狭小,华埠的房价在全市地产价值暴增的情况下竟然出现了下降。
不过,两桥社区的极端数值并不能体现总体趋势,数据显示,新兴社区和珊迪飓风后海岸地带重建所带来的功能区改变是导致贵族化的两大主要因素。比如,位于皇后区的牙买加、霍利斯(Hollis)以及位于布碌仑(布鲁克林)的东纽约,都属于过去的「房价洼地」,经过地产本身的升值以及新建案投入市场,导致这些社区的房价出现较大增幅。
而位于布碌仑海岸地带的卵石丘(Cobble Hill)、卡罗尔花园(Carroll Gardens)、红钩区(Red Hook)以及郭瓦纳斯(Gowanus)等社区,则在珊迪飓风过后经历了大规模重建,大量投入市场的高品质新房吸引高净值人群入住并拉高了房价。
除贵族化外,曼哈顿的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和皇后区的长岛市则属于市场需求与地产升值共同作用、使原本就地价很高的社区房价进一步拉升的代表;而位于史泰登岛上的部分社区房价飙升则主要由远程工作普及、中产阶层向郊区迁移而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