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不配合就遣返”:20岁中国女留学生接”CRA电话”痛失$20万

    “你涉嫌洗钱”、“你欠税”、“我们是中国大使馆”——这几句话,足以让异国他乡的留学生陷入惊恐,而等待他们的,是几十万加元的诈骗陷阱。

    图源:CTV

    安省女留学生被骗近20万加元

    据CityNws报道,一名在安省圭尔夫(Guelph)求学的20多岁女留学生,因接了一通自称“加拿大税务局(CRA)”的电话,被诈骗团伙骗走高达19.3万加元!

    圭尔夫警方透露,骗局始于今年4月,骗子先是冒充CRA工作人员,谎称受害者涉嫌与中国广东省的一家公司有关联并欠下中国税款,随后又将其“转接”给冒充中国警方和检察官的人,对方声称她涉及一起跨国洗钱案,并恐吓“如果不支付‘保释金’将会被遣返回国。”

    诈骗团伙指示她将14.2万加元通过电汇转至新加坡的一个账户,之后她又被要求汇出第二笔金额5.1万加元,总计19.3万加元。

    骗子告诉她,这些钱将暂时冻结,并会在7月14日退还。但当她没有如期收到退款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并于本周二(7月15日)报警。

    图源:citynews

    其实,这样的诈骗早已不是孤例。

    中国留学生3个月被骗40多万人民币

    去年,一位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发文自述:“我被骗了40多万人民币,整个人都快崩溃了。”她讲述了自己被骗子”精神控制+远程监控”、持续长达三个月的噩梦经历。

    图源:

    字里行间,满是痛苦与无助:

    “我自责、害怕、恐惧,甚至不敢面对手机和电脑,一听到手机铃声响起就特别害怕,仿佛下一秒就会被骗子缠上……”

    “我不可以崩溃,我还有后面那么长的路,但是后面该怎么走呢?我感觉支撑我走下去的勇气,已经用光了…”

    这些经历震撼了无数网友的心,也揭开了这些骗局背后的套路。

    常见诈骗套路:

    【假冒运营商+中领馆】称受害者名下手机号涉诈骗,身份被盗用,必须“配合调查”,并要求缴纳巨额担保金;

    【假包裹通知+国内公安】虚构包裹牵涉走私、贩毒、洗钱等严重罪名,要求配合远程笔录并冻结资金;

    【视频连线施压】:骗子假扮警察、检察官,全程视频对话制造恐慌、令留学生失去判断力,逼迫其缴纳“保证金”。

    更可怕的是,骗子还会诱导受害者自愿断联、卸载社交软件、不联系家人,营造“只有我们能帮你”的孤立情境,彻底摧毁他们的心理防线。

    而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留学生群体,年龄小、经验少、法律意识薄弱,自然成了“精准收割”的目标。

    中驻加大使领与加拿大警方均已发出多次警告

    针对这类骗局,中国驻加拿大使领馆已多次发布提醒,明确表示:

    1.如接到电话表示“这里是中国使领馆,你有一封重要文件需要领取”、“这里是XX通信公司,你名下有一张电话卡涉嫌诈骗犯罪”、“这里是XX公安局,你涉嫌一起犯罪案件”等,请提高警惕,切勿轻信。

    2.驻加拿大使领馆不会电话通知中国公民涉嫌违法犯罪,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银行账户信息,更不会将电话转接至国内公检法等单位。诈骗分子可通过特定软件更改来电显示号码,骗取受害者信任。

    3.中国警方不会使用社交软件通知中国公民涉嫌违法犯罪或进行案件调查。诈骗分子所持“警官证”“通缉令”系通过图像编辑软件制作。

    4.诈骗分子可能以涉案为由,要求当事人与外界(包括家人、朋友)断绝一切联系,24小时保持语音通话或视频通话状态,以便对其进行监控,防止当事人在亲朋好友提醒下从受骗状态中幡然醒悟。

    5.请大家不要轻信无缘无故卷入案情、天上掉馅饼等说辞,拒绝向可疑人员、线上线下所谓熟人透露个人重要敏感信息,避免在被催促或不冷静情况下贸然行动。遇事多核实、多沟通、多思考,坚决不失联、不转账、不汇款,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更多套路见《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图源: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

    与此同时,加拿大警方也提醒公众: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任何自称代表政府或执法机关的来电或其他通讯方式,尤其是在对方索要金钱或个人信息时。

    接到此类电话,请立刻挂断!不要提供个人信息!

    如不幸被骗,应第一时间联系当地警方(911)及加拿大反诈骗中心(1‑888‑495‑8501)。

    请大家提醒更多在加拿大的亲友:谨防骗局、保护自己!每一份善意的提醒,或许都能帮一个年轻人逃过一场灾难。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