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建舰还没正式服役呢,军迷们已经操心上中国第四艘航母的事儿了。
随着福建舰完成第8次海试后,在港口上“洗白白”,等着服役日期的到来。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其承载了中国人的“航母梦”,但一些军迷眼中,福建舰虽然足够先进,但终归还是常规动力,在动力组成和吨位上,还和美军最先进的“福特级”有差距。

(福建舰已经“洗白白”就等着服役仪式的到来了)
因此,中国未来的第四艘航母,就受到了大量关注。有不少军迷表示,这第四艘航母,必须得是核动力,而且满载排水量也得往10万吨以上走,至少也得是12万吨的,这样才能“全面超越美国”。这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航母真需要大到12万吨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造航母不是小孩玩玩具,越大就越强。而且如果我们太着急,直接把第四艘航母就造出12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可能未必是好事,为什么呢?
第一,首先我们承认,比美国小鹰号略大的福建舰,在设计上并不完美,福建舰的满载排水量约为8万吨左右,从其甲板设计看,其战机等待起飞区域占用了部分第三条弹射器的飞行跑道位置,这会造成这条弹射跑道的利用率偏低,另外,福建舰和山东舰、辽宁舰一样,都只有2部升降机,在极端情况下,调度会存在问题。

(画面中最靠右舷的那条弹射跑道就存在和等待区重合的情况)
这都是拜福建舰的尺寸所赐,那么在建造的时候,为何不直接一步到位,给福建舰放大一些呢?原因就是动力问题,作为一款常规动力航母,若排水量达到10万吨甚至更大,给动力的压力就太大了,这会造成航母动力不足,如果贸然加大燃气轮机功率,那么动力设备占地又会太大。刚才也说了航母上寸土寸金,动力系统设置得不合适,就会给战斗力带来影响。法国的戴高乐号就是例子。由于戴高乐号尺寸小,装备的核反应堆尺寸也不大,导致戴高乐号航母的最高航速只有27节,追不上美军航母30多节的航速。

(戴高乐号航母的反应堆尺寸太小动力不足)
第二,下一艘航母,大概率会解决常规动力问题,使用核动力后,航母的尺寸就不必限制在满载排水量8万吨了,而是往10万吨上靠了。为什么是10万吨呢?因为美军的核航母满载排水量10万吨左右。
美军作为世界上现代航母使用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其使用核动力航母和弹射甲板航母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无论是操作经验还是建造经验都非常丰富,他们在尼米兹级航母升级为福特级航母时,满载排水量都在10万吨左右。这就说明10万吨左右,是最适合航母的排水量,福特级的尺寸,也是最适合现代航母理念的。中国作为没有现代核动力航母建造和使用经验的国家,“踩着鹰酱过河”是最稳妥的。因此,福建舰之后的型号,大概率也会在10万吨左右。

(无论是尼米兹级还是福特级,其满载排水量都在10万吨左右)
第三,为何说中国航母要真造12万吨,并不一定是好事呢?原因也很简单,航母虽大,但也是“寸土寸金”,没有一处地方是“多余”的,中国在没有现代弹射航母和核动力航母使用和建造经验的前提下,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建造航母,把摊子铺得太开,少不了会走“弯路”。若设计出12万吨的航母,动力系统又该如何设计呢?
上文也说了,按照中国军工的一贯发展思路,有可以借鉴的对象,自然应该先借鉴,现在有美军10万吨级的航母,就是很好的借鉴对象,如果借鉴到最后,中国航母的吨位还得搞到12吨,这是不是说明中国航母建造技术还不成熟,无法做到美军10万吨级航母那么“紧凑”,只能放大舰体了呢?

(有资深军迷绘制的中国未来航母,即使是设想吨位也没有放大太多)
未来,在对福建舰和第四艘航母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设计思路,到了第五艘航母,中国军工积累足够的经验,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想造多大,就造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