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睡觉爱流口水的人,最好去排查一下4种病(组图)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觉醒来,枕头上一片口水印,嘴角还挂着“银线”……

    偶尔流口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医生眼中,容易流口水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预警信号。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睡觉总流口水是怎么回事,并支招如何改善。

    受访专家

    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经屏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刘晓红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 李佩芳

    这3种情况不必太担心

    口水,也就是唾液,由唾液腺分泌。

    唾液腺有大有小,大唾液腺比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它们承担着90%的唾液生成工作;此外,口腔黏膜上还分布着无数小唾液腺。



    这些腺体每天可以生产500~1500毫升的唾液,相当于1~3瓶矿泉水的量。只是白天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做吞咽动作,往往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一定量的口水可以保护黏膜和牙齿、润滑口腔、抵抗病菌、消化食物、维持微生态平衡,降低你被噎到的风险。

    大脑皮层是口水调度的总指挥,它会根据进食、气味、年龄、情绪等情况,调节口水的“产能”和“配速”。

    大脑皮层收到睡觉信号时,会减少口水分泌,还会放慢吞咽动作,把一些口水赶到食道里。

    正常情况下,口水是流不出去的。如果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就可能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睡姿压迫了腮腺

    侧卧和俯卧时,受重力影响会刺激压迫腮腺,使口水分泌增加,再加上这时半边脸被压着,不好做吞咽动作,口水就会流出来。

    年龄增长

    随着生理机能退化,面部和嘴部的肌肉出现松弛甚至萎缩,肌张力减退,睡觉时就容易流口水。

    服用某些药物

    某些药物会刺激副交感神经,导致唾液分泌增加,比如抗癫痫药、精神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容易流口水,排查一下4种病

    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经屏提醒,偶尔流口水问题不大,但如果发现枕头上的口水印频繁出现,并伴有其他症状,就要警惕了。


    1

    流口水+口呼吸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入睡后,人如果不自觉用「口」呼吸,口水就容易流出来,常见原因包括:

    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感冒引起的鼻塞,会导致呼吸不畅;

    唇齿关系不好,比如上唇过短、唇肌功能不足等。

    2

    流口水+异味 → 口腔疾病

    患有龋齿、牙周病、根尖炎、扁桃体炎、扁桃体结石等口腔疾病,或者戴了假牙、牙齿矫正器时,大脑会分泌更多唾液去保护口腔,睡着后就容易流口水,且口水容易有异味。

    3

    流口水+泛酸 → 胃食管反流

    如果存在胃食管反流,胃酸、胃蛋白酶等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甚至口腔,会刺激口腔黏膜,分泌更多口水。

    4

    流口水+言语不清 → 中风前兆

    如果流口水伴有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可能是中风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尤其是老年人。

    中医怎么看“流口水”?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李佩芳表示,睡觉磨牙、流口水,其实是脾虚的表现。

    脾主运化,能调控津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正如《黄帝内经》提到的“五脏化液,脾为涎(唾液),口为脾窍,涎出于口,涎为脾之液”。若脾胃气虚不和,涎液分泌明显增加,脾的统摄作用失常,就会造成睡觉流口水。

    缓解流口水、改善脾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少吃辛辣刺激之物,多选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的食物,如山药、山楂、莲子、薏米、芡实、扁豆、红枣、胡萝卜、香菇等;

    少吃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物,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柿子、枇杷、梨、西瓜、绿豆等;

    不可多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的食物,如甲鱼肉、牡蛎肉;

    平时注意避寒凉,规律作息,尽量别熬夜,及时解压,放松心情。

    做5件事帮你改善流口水

    专家们提醒,生活中要想改善流口水的情况,可以从5件事入手。

    1

    调整睡姿

    相较侧睡和俯卧,仰睡对腮腺没有压迫,有助缓解流口水的情况。

    但如果体重较大,且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仰睡会加重打鼾,这种情况应及时去呼吸科治疗。等睡眠呼吸暂停缓解之后,流口水的情况自然改善。

    2

    保持口腔清洁

    每天早晚刷牙,每年至少看一次牙医;及时治疗口腔炎症,如牙周炎、牙龈炎、根尖炎、扁桃体炎等。

    服用药物造成的唾液分泌过多,可以去找医师调整或更换药物。

    如果晚上睡觉流口水,同时伴有唇舌面部的肿胀或麻木,建议去神经内科就诊。

    3

    睡前别刺激大脑

    入睡前不要看情节太刺激的影片和书籍,避免大脑过度兴奋。晚餐不宜吃太饱,餐后不要马上睡觉。

    4

    避免口呼吸

    若是排除了鼻炎、鼻息肉等疾病,平时要常提醒自己闭口用鼻呼吸,慢慢改变用口呼吸的习惯。

    还可以做一些闭口练习,如吹口哨、吹小喇叭、吹气球、咀嚼口香糖并吹泡(偶尔进行)等,并以舌及颊肌运动促进口腔、牙齿的清洁。




    5

    尽可能改善泛酸

    如果出现泛酸、烧心、胸痛,可能是胃食管反流,但具体需要医生评估,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泛酸减轻了,就能避免对口腔黏膜和唾液腺的刺激。

    抬高床头,即抬高上半身和头部,形成15°~20°左右的斜坡;

    容易泛酸时,尽量不碰烟草、浓茶、咖啡、巧克力等,这类食物容易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睡前3小时尽量不进食,餐后站立或适当走动。▲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