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老翁及年轻女子走路会喘 肺动脉发现大量血栓

    大千综合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李俊毅表示,肺动脉栓塞被称为「沉默杀手」,民众一定要注意相关症状。(大千综合医院提供)

    台湾76岁黄姓老翁因长期气喘或走路很喘就医,检查发现老翁双侧的肺动脉有大量血栓,必须立刻接受治疗;另一名32岁刘姓女子因躺在床上会喘,且呼吸变得困难到急诊就医,同样在肺动脉发现血栓,导致肺栓塞;苗栗市大千综合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李俊毅提醒,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性疾病,造成的影响从咳嗽、呼吸喘到猝死都有可能,不能轻忽。

    李俊毅指出,肺动脉栓塞是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造成肺循环血流受阻,进而导致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依阻塞的位置、血块大小、血流受阻范围,会发生不同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血、心悸、昏厥、低血压、休克、下肢疼痛肿胀等。轻症或无症状病人多数很难及时发现,严重型的病人可能快速发展为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肺动脉栓塞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即使在健康者身上也可能会突然发生。

    他表示,肺动脉栓塞多数是因下肢深部静脉血栓脱落,顺着血流通过右边的心脏,再进入肺循环而形成。常见的危险因子包括长时间不动(如长途飞行、住院卧床)、手术(尤其是骨科肿瘤外科、妇产科手术)、恶性肿瘤、肥胖、抽烟、口服避孕药或荷尔蒙治疗、有静脉栓塞病史、怀孕及产后、高龄、遗传性血栓倾向等。

    治疗方式可分为抗凝血药物治疗、血栓溶解药物治疗、外科治疗。此次案例中的76岁病患,因属于慢性血栓,无法以药物治疗,所以自费采用微创智能血栓清除系统,以抽吸方式直接移除陈旧已久的血块,病人治疗前血氧已降到80%,远低于正常人的95%至100%,当双侧血栓移除完成时,病人血氧立即恢复正常,走路距离长也不会觉得喘。

    32岁女性病患因小腿骨折,手术后因行动不便,长时间躺卧在沙发上,先是手术的小腿发生肿痛,然后开始出现呼吸喘的症状。由于血栓形成的时间小于2周,加上骨科手术部位稳定,因此先放置下腔静脉滤网,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再跑到肺部,她接着自费接受超音波震荡溶栓导管,搭配血栓溶解药物治疗,2天后移除导管,通过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认血栓已完全溶解,肺部血流流动正常,并于隔天出院。

    李俊毅提醒,多数的肺动脉栓塞是可预防的,例如手术前及住院期间可与医师讨论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手术后应早点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穿着压力袜或使用间歇性气压设备促进下肢血流回流、调整生活习惯、戒烟、控制体重及慢性疾病等,都能帮助患者远离肺动脉栓塞的威胁。

    32岁女子因长期躺卧,导致肺栓塞(红圈处)。(大千综合医院提供)
    大千综合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李俊毅表示肺动脉栓塞依状况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血栓清除。(大千综合医院提供)
    76岁老翁双侧肺动脉都有大量血栓(红圈处)。(大千综合医院提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