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大学商业与贸易法客座教授Wolfgang Alschner发表专栏文章说,眼下大多数加拿大出口商品进入美国时仍享受零关税待遇,这比日本、韩国和欧盟都强太多了。加拿大出口免关税的“特殊待遇”,正是特朗普能给的最好的交易。

Wolfgang Alschner说,最近几周,美方密集的加征关税公告,几乎掩盖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大多数加拿大出口商品进入美国时仍享受零关税待遇。
根据《美墨加协定》(USMCA)的原产地规则,加拿大商品被豁免了今年2月因“芬太尼走私”和“互惠报复性关税”而被加征的关税(该关税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则不享有同等待遇:
韩国:虽在特朗普任期内重新谈判了自贸协议,但其商品仍面临25%重税;
德国、日本:其汽车零部件也需缴纳25%关税,而加拿大的USMCA合规产品则免税进入;
英国:尽管在6月与美国签订了贸易协议,但仅限特定行业获关税豁免,其余出口仍面临10%关税。
比较起来,加拿大(与墨西哥)在进入美国市场方面,仍享有全球范围内最优待遇。
既然如此,总理卡尼为何还要与特朗普谈判?
当前情况下,加拿大继续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引发诸多疑问:
完全回到过去的北美自由贸易状态几乎不可能,尤其是特朗普主政时期;
特朗普的不可信任性早有先例——他曾无视此前签署的具法律效力的协议;
即使达成新协议,可信度也有限。在特朗普的游戏规则中,“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他对谈判桌的控制方式。
因此,卡尼总理也许正是出于“防止特朗普撕毁USMCA”的考量,希望通过谈判至少保留当前框架。

当前谈判的实质目标:钢铝木铜四大商品
与全面性关税相比,卡尼谈判的主要精力可能集中于:
- 钢
- 铝
- 铜
- 木材
然而,美方加征这些关税的理由是国家安全,而非商品来源。因此,加拿大即便表示不构成威胁,也难以动摇美方根本政策目标,即在“战略行业上实现自给自足”。
加拿大释放的“善意”,换来的是什么?
撤回数字服务税:回应美国批评;
限制钢铁进口:试图阻止美国产品被绕道加拿大销售。
这些被视作对特朗普的示好,但加拿大需要警惕——不能一直“只给不取”。
加拿大应采取的两大战略:
1、认识现实:现状已是“最佳交易”,应尽量维持
与其盲目进入新一轮谈判,不如稳守现有规则;
2026年USMCA审查即将到来,届时特朗普必将提出新的让步要求,但所提供的回报不会比现状更好;
加拿大可通过等待时机(如美国中期选举、市场变化、通胀上升)来获得更强谈判筹码。
2、扩大市场:减轻关税冲击,寻找替代出口地
受关税影响商品多为全球可交易的大宗商品(如钢、铝、木材、铜);
加拿大可拓展至欧洲、亚洲市场,缓冲对美依赖;
政府可考虑“加拿大优先采购”政策或临时进口限制,防止他国产品涌入加拿大市场;
但当前加拿大对钢铁进口的管控方式违背世贸规则、对特定国家歧视严重,可能引发欧盟、日本等报复。
长远之道:与志同道合国家合作,坚守国际规则
若加拿大希望在未来被国际市场接纳、减少对美依赖,必须:
- 遵守WTO规则
- 避免歧视性保护主义
- 与盟国合作开展正当贸易政策
Alschner认为,特朗普不会给加拿大更好的协议,但现有协议已属上乘。加拿大应把握现状,避免过度退让,并利用当前相对优势稳住市场。通过合法合理的国内政策与多边贸易战略,才是在“特朗普时代”保持经济安全的根本路径。
注:
本文作者Wolfgang Alschner是渥太华大学普通法系的商业与贸易法Hyman Soloway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