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查 中国「宗教反腐」风暴即将来袭?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查,有评论分析,释永信案恐非孤例,宗教领域或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反腐的焦点。(中新社)

    少林寺管理处于27日晚间正式通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正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各界舆论哗然。中国媒体引述评论文章分析指出,释永信案恐非孤例,宗教领域或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反腐的焦点。

    观察者网28日刊出专栏作者「舌余道人」评论,直指释永信长期掌控少林寺权力内核,反映中国宗教管理体系存在权力固化、监管缺失与资金不透明等深层问题。文章指出,中国宗教场所家族化与商业化现象普遍,寺庙已非信仰寄托,而成为资源与资本的交汇点。

    文章指出,早在2015年就有知情人士揭露释永信多项不当行为,当时未被处理。如今传闻部分坐实,突显宗教长期缺乏有效监管,让「问题人物」得以「披着宗教滤镜为所欲为」,社会对宗教腐败问题的关注也随之升高。

    释永信掌管少林寺长达38年,文章批评这类「占山为王」式的宗教垄断并非个案,许多场所形成派系化治理,演变为权力与资源的结合点。宗教腐败难以根除,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漏洞,包括一言堂现象、协会缺乏外部监督与财务黑箱操作等。

    而观察者网旗下「风闻社区」另一篇评论指出,许多人看热闹,但也有声音质疑:「查完释永信,接下来是谁?」文章强调,释永信并非孤例,类似腐败现象在佛、道、基督教等宗教皆屡见不鲜。

    文章提及,有寺庙转型为牟利公司,香火钱、法事钱、捐赠收入庞大,却几乎不缴税、不报帐;有道观则靠风水玄学摇身变成「咨询公司」;某些清真寺甚至成为地方势力庇护所,涉及非法扩建、聚敛钱财、干预基层政治「搞意识形态渗透」。这些不仅是「对信仰的侮辱」,也挑战法律和监管。

    文章呼吁,宗教场所不是法外之地,宗教身分不能成为贪腐保护伞。反腐应延伸至宗教系统,强化资金监管、推动财务公开、创建教职人员备查与年度审查制度,防止宗教被极端思想或黑恶势力「骑劫」。

    文章最后提到,「释永信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轮到谁,也许没人知道。」但若宗教领域不反腐,终将成为社会矛盾引爆点。「从『查大和尚』开始,我们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垮台,而是宗教界的净化。真信仰就不怕查,怕查的,十有八九心里有鬼。」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