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用数学脑做工 黄谦智从垃圾中炼就永续创新拳

    小智研发办公室接待区(左)及会议室(右)充满回收材质的巧思设计,每个角落都展现小智研发对永续与创新的执着。(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踏入小智研发,第一眼便被玄关竖立如巨大骨头的X-BONE吸引。接待区的红色泡棉沙发、垂吊的灯具交织成一幅鲜明的画面,而周遭陈设的对象皆由回收材再制而成,充满「回收不疯魔、不成活」的痴狂。这狂热也引来国际媒体报导,从《经济学人》到《纽约时报》,去年甚至还登上《TIME》杂志。

    采访当天,在小智研发的会议室,我们落座的椅子骨架也以废弃的钢材组装,背靠则是由弧形回收塑料片堆栈而成,宛如甲虫外壳。往天花板望去,回收纤维拼接成方形镂空格局,还兼具防火效果。

    小智研发办公室接待区(左)及会议室(右)充满回收材质的巧思设计,每个角落都展现小智研发对永续与创新的执着。(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小智研发首席执行官黄谦智戴着一副以垃圾压制而成的粗框眼镜,聊起技术细节欲罢不能,还起身走到白板前画起化学分子键的图案,「其实分子就像一节一节的火车,当材料回收处理时会断掉,所以你得想办法把它们连起来。」

    谈到回收材的科学原理,黄谦智更像热情洋溢的材料学教授,而非外界所认知的建筑师。他讲解如何通过不同物理方式让分子键像麻花般缠绕,并让原本脆弱的回收材在强度上成长,在他眼中微观的分子世界如同宏观建筑结构的缩影。如今,学生时代在康乃尔、哈佛学习建筑与结构工程的经验,在回收材料的研发上交织重构,谱写成一首精彩的创业交响曲。

    Barzakh:2024年阿布达比公共艺术双年展,以回收垃圾打造低碳建筑。(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垃圾为师 打出回收创新招式

    黄谦智和伙伴刘子炜于2005年创立小智研发,因花博「远东环生方舟」一作震撼众人,那座9层楼以152万支回收宝特瓶构筑而成的建筑瞬间吸引国际瞩目;随后更与NIKE展开长期合作,从鞋款设计、家具打造到旗舰店空间都融入环保创新,并吸引星巴克、可口可乐等国际品牌陆续加入小智研发的绿色实验行列,甚至连武打巨星成龙也主动敲门,邀请他们一同在中国利用废弃DVD打造特技演员培训中心。

    2010年花博远东环生方舟(EcoARK)建筑不仅突破回收材料的想像,也成为国际永续建筑的经典代表作。(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小智研发20年来历经金融海啸、中国房市泡沫、新冠疫情等冲击,但每次逆境都锻造出如分子键般坚韧的经营体质。黄谦智酷爱金庸小说,自比《神雕侠侣》杨过,年轻时骄傲聪慧,磨难后方成大侠。他说:「曾以为靠自己能改变世界,后来才懂得长期准备和运气的重要。虽无法控制,但必须先做好准备。」如同悬崖底苦练,水到渠成才能爆发。

    黄谦智坦言自创回收「拳法」近年成熟,「武林高手非二、三十年磨一剑不可。」热爱挑战、积极竞图比稿,甚至到国际PK,他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最近赢了三场,无惧竞争,敢比Concept、运行、案例。」

    走向国际舞台 竞争淬炼研发实力

    黄谦智11岁移民美国深受欧美文化影响,培养出大胆挑战、勇于反叛传统的精神,有别于儒家强调长幼有序的温良恭俭让。他回忆起求学时期参加弦乐团当时团内的挑战者机制,第二小提琴手可闭门挑战首席小提琴手,外人不知先后顺序,最后以集体投票决定胜负。这种公平竞争的文化也延续到公司,虽然同事间容易有争执,但激烈的讨论却能激发出更优秀的作品。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黄谦智强调策略与行动力。他在常春藤名校求学时,经常遇见比自己更有天赋又更努力的同学,体会到在白人社会若没有明显专长,便容易成为隐形人。他悟出:「先做先赢,Doer is always a winner!」但他也坦言,先行动往往很痛苦,违反人性,因此聪明人未必敢先行动。他补充道:「最好做别人不做的事,才有机会抢下市场。你耍的武功大家都会,就没有价值了。」

    结构工程师、小智研发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黄谦智。(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小智研发从早期专注大型工程建案,逐渐转型为积累研发能量的回收材料与机器设备贩售商,目前回收材料数据库已累积超过2000种。其代表作「环生零耗机」(Trashpresso)是全球首台移动式塑料和织物废料微型回收工厂,能将垃圾直接转化为产品。该计划于2014年启动,耗时五年研发,原版大小相当于两台卡车,后续还追加设计出体积如两台冷气机的迷你版。

    Trashpresso的足迹遍及三大洲,从台北、上海、曼谷、新加坡、波士顿、伦敦、米兰、瑞典、丹麦、沙特阿拉伯、阿布达比,到海拔4500公尺的青康藏高原,彰显了小智研发在全球永续回收领域的影响力与实践力。

    Trashpresso青康藏高原展现小智研发将回收技术带入极端环境的能力,推动高原地区的永续发展。(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Trashpresso于2017伦敦设计节展出,象征着这项移动式微型回收工厂在国际设计与环保舞台上的突破与影响力。(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我们想创造去中心化的微型工厂,没有空污、水污染,还容易搬到市区里头,所以高度得在2米以下,好塞入一般12人电梯,符合地板承重1,500公斤限制,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开一间小工厂。」

    近年小智研发也意识到拓展社群的重要性,以Trashpresso为内核在世界各地设立「垃圾厨坊Trash Kitchen」,并通过料理工作坊的形式,邀请民众亲手将生活垃圾转化为可用对象。

    台北松烟「垃圾厨房」,由小智研发打造,将日常回收物转化为实验材料与创作灵感的孵化基地,颠覆人们对垃圾的想像。(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新冠疫情期间,小智研发与辅大医院合作,推出可在24小时内迅速搭建完成的模块化病房「MAC Ward」,成为黄谦智心中近年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曾一度立志从医的他,没料到多年后竟以回收建材之力回应医疗需求,「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回收材料能真正影响人的生命安全。医院设计是对环境与健康双重极限的挑战,也是刚性需求的应用。」

    这套模块化病房已实际导入辅大医院与圣保禄医院,共建置128间病房、200张病床。今年更跨足非洲莫桑比克,将一座拥有80年历史、约200坪的老旧医院短短5天内升级为「抗菌儿童癌症中心」。合作初期,当地团队曾忧心模块化设计过于高端,难以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实现。但小智研发选择迎难而上协助当地以回收塑料再制生产抗菌砖,下一步更计划直接将模具与设备带至当地,并开放材料配方,使其真正落地,生根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莫桑比克儿童癌症中心由小智研发参与建构,以回收材料打造低碳建筑,为非洲孩童创造安全、友善的医疗空间。(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研发求生 只为闯出新市场

    小智研发创业历程风光而曲折,短短几年营收破千万美元,团队规模曾达百人,据点遍及北京、上海、新加坡、米兰、柏林,然现在却缩编为40人,并将重心回归台北。黄谦智强调「小」是刻意为之,若回到20年前,他会建议自己聚焦技术,「越早累积技术资本,越能换来机会与资源」,与此同时,他也惋惜不少同期公司因疫情陆续倒闭。

    台北大巨蛋贵宾室以回收自偏乡中小学的废弃球棒与手套,重新设计打造家具,赋予旧物新生,让运动精神延续在空间之中。(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小智研发」之名,象征市场尚未出现,因此黄谦智每年投入15%营收于研发。他深信永续循环将成主流,如同香烟终将被纳入管制,只是时机未到,得先厚植技术、长期布局。

    他看好回收建材商机,像台湾绿建筑规定室内回收材需达60%。但这产业牵涉利益盘根错节,黄谦智笑说,过去太天真,端着道德制高点去碰撞,结果惹怒带枪的牛鬼蛇神,甚至被黑道绑架,蹲在西安机场厕所马桶上躲跟监,几次惊险才学会打点利益关系。

    他母校的同学多半已是华尔街高层,年薪千万、配司机助理,偶尔在社群嚷嚷中年危机,他却说:「我没这症状,因为创业每天都在水深火热。」如拉丁谚语「Fortis fortuna adiuvat(好运眷顾勇者)」,靠着一股憨胆,公司才撑到今天。

    他如今进军中东,在沙特阿拉伯新未来城(Neom City)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达比打造微型工厂,把建筑废料变成家具与产品。「我不自称建筑师,只是个用数学脑做工的人,那不就是工程师吗?」

    小智研阿布达比办公室暨微型化工厂将废料现地转化为可用资源,实现低碳、在地循环的未来城市蓝图。(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以行动对抗渺小 去完成伟大的事

    黄谦智说他这辈子的目标,是让「循环经济」变成「刚性需求」。这过程像他学生时期练田径跨栏常摔得鼻青脸肿,外人看得痛苦,他却甘之如饴。如今每次研发失败、摔落泥泞,他依然拍掉尘土、继续奔跑,跨越市场一栏又一栏的门槛。

    即将迈入天命之年,黄谦智未曾改变的是「动手做」的本能。从童年组装手枪和飞机模型,到如今仍坚信卷起袖子才叫实业。看到顶尖学府的同学投身投行玩金融游戏或一身西装却只动口不动手,他心中升起一股怒气,为什么聪明人不实际改变世界,搞不好还无意间加剧环境破坏。于是他自我觉醒,放弃麦肯锡高薪职缺,反叛对世俗物质的追求,「我真正要竞争的不是别人,而是去做一件比我们自己更伟大的事。」

    Anything Butts:于2016米兰设计周展出,以回收IQOS电子烟滤嘴打造空气净化设备。(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Anything Butts展示空间以小智研发自主研发的Tetrapod™模块系统建构,结构灵感源自碳原子排列,兼具美感与机能。(图片提供/小智研发)

    看清资本主义与消费欲望总想「又大又多」,黄谦智故意把公司取名为「小(Mini)」。他忧心地说:「现在只有永续意识,没有环保行动。」从前谈环保永续还有道德高度,现在却已消耗殆尽。

    聊起这个话题的黄谦智,坐在摆满各种回收材料样品的会议桌前,用剪刀把洋芋片包装剪成细碎的漂亮金粉,准备带去「垃圾厨坊」压出新纹理。他批判当代社会对欲望的纵容,同时提到家中处理垃圾的方式,不仅会将厨余埋到院子土里,还将一周垃圾控制在一个袋子内。但他直言并非热爱环保,而是现在基本的必要行动。

    小智研发已点起永续回收之火,黄谦智静候风起,让微光终能燎原。他明白,改变世界不能仅靠理念,得骇入旧有资本与消费的机制,让回收材料在价格与性能上同样强悍,甚至更胜一筹。

    他忆起当年毕业论文所言:「有时仿自然,比真自然更自然。」正如落叶喂养甲虫,排泄滋养土壤,最终反哺树木,万物皆可再生。小智研发便是那只甲虫,以技术创新嵌入旧世界,静静啃咬出接近零废的循环,走向真正的自然秩序。

    (本文经台北文创授权转载,原文刊载于此)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