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当我塑料做的喔!」不只是一句表达心情的话,也可能是一记健康警讯。医师提醒,随着全球一次性塑料制品大量使用,不论是塑料微粒或塑料纳米,肉眼难察觉的微塑料颗粒已广泛存在于饮用水、空气、食物与人体组织中,近期多项研究揭露,微塑料颗粒甚至出现在人类血液、尿液、肾脏、心脏与动脉斑块中,恐影响人体健康。
双和医院研究部研究员邱惠雯教授与肾脏内科医师郑彩梅合作,于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发表研究论文 ,全面盘点微塑料颗粒对肾脏与心血管系统可能造成的损伤与临床意义及影响。其中,包含针对塑料微粒与肾小管细胞间的交互机制提出实验证据,研究指出,塑料微粒会引发肾脏细胞产生氧化压力、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压力(ER stress)造成细胞死亡,甚至促进纤维化;若与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塑化剂同时暴露,肾脏伤害效应将大幅升高,为慢性肾病与透析病人的健康带来更大挑战。
邱惠雯表示,从细胞与小鼠的研究模型中观察到,塑料颗粒一旦进入血液循环,就有可能累积于肾脏,进一步导致慢性损伤。如洗肾病人接触到含塑料颗粒的透析液,等于将对肾脏有害的毒物直接导入体内,潜藏风险不容小觑。
除肾脏之外,研究也指出,塑料颗粒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诱发血栓、促进心肌细胞凋亡与心室纤维化,进一步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隐性危因,从中风与心肌梗塞病人的动脉斑块中,检出聚乙烯(PE)与聚氯乙烯(PVC)等塑料成分就是最佳证明。
生活中很难完全避免接触塑料制品,面对这场看不见的塑料颗粒风暴,研究团队呼吁,民众可从日常生活做起,进而减少暴露风险,包括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吸管、塑料杯的使用频率,避免以塑料容器加热食物,可选用玻璃、不锈钢或硅胶材质取代。饮食上,多食用新鲜天然食物,减少加工食品摄取,也要定期更换饮水设备滤芯,以降低塑料颗粒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