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气温高,总有人抱怨容易“上火”。有些观点认为,一旦火往人体下部“走”,就容易造成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诱发尿路感染。
“上火”和尿路感染真的有关系吗?为什么伏天更容易诱发尿路感染?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并提醒几类人更要做好预防。
为什么伏天更容易诱发尿路感染?
传统医学认为,火的特性有炎上之象,因此但凡有局部红肿灼热迹象,都可归咎为火,民间俗称“上火”,比如面部痘疮、口腔溃疡、咽喉疼痛等;如果火邪在人体的下部寻找出路,如尿频、尿急、排尿热痛,若同时伴有舌红苔黄腻、口渴心烦、尿黄尿赤,则为湿热之淋。
对于体内原有的慢性炎症来说,容易诱使其复发,尿路感染是容易被“上火”诱发的常见疾病之一。三伏天,尿路感染患者明显增多,若体内湿毒热盛,就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复发。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刘存东表示,夏季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夏季气温较高,出汗较多,排水减少,尿液出现浓缩,细菌在尿液中的浓度相对较高,喝水起不到稀释细菌的效果;
排尿减少,细菌更容易附着于下尿路,造成尿路感染;
夏季气温经常会达到30℃以上,细菌容易滋养繁殖,再加上会阴部夏天容易潮湿,也为细菌滋养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3类人要警惕夏天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被俗称为“小便上火”。尿路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转为慢性,更难根治。
对于女性来说,尤其要小心尿路感染的侵袭,成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8~10倍。
女性尿道口在会阴部附近,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而且尿道较男性短而宽,长度仅为3~5厘米,因此细菌容易沿尿道口上行至膀胱引发炎症。
月经期、妊娠期和更年期要特别注意卫生,月经时勤更换卫生巾,穿透气内裤,减少致病菌的侵入。
男性在预防尿路感染的基础上,还要警惕前列腺炎,它既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诱因,也可能是尿路感染久治不愈的后果。这两种疾病不仅容易相伴而来,临床表现也很相似,都会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症状。避免久坐或长时间骑车,保持尿路通畅。
除此之外,高温天3类特殊人群更要预防尿路感染:
慢病患者
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等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拉高尿路感染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多种感染风险都会增加,患尿路感染的概率增加16%~35%。
久坐不动者
长时间处于静坐状态,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容易引发炎症,导致尿路感染。
烟酒不离手者
芬兰一项研究发现,与从来都不吸烟的人相比,男性吸烟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是前者的1.8~2.7倍。
做好6件事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皮肤科副主任护师万玉芳提醒,要想预防尿路感染,要注意以下生活细节:
1
每天喝够水
养成多饮水的习惯,以便产生大量的尿液,起到稀释尿液及冲刷尿路的作用。建议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尤其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2
勤排尿、不憋尿
如果尿液在膀胱中滞留,会给细菌提供适于繁殖的环境,增加尿路感染风险。规律排尿有助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从而消除细菌滋生的有利条件,并能有效减轻尿路感染的症状。
3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吸烟和饮酒,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4
减少久坐时间
长时间坐着会限制血液循环,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应适当活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坐半个小时就起身走一走,促进血液循环。
5
多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有利炎症消退和泌尿道上皮细胞修复。
尤其应多吃西瓜、冬瓜、梨等具有清热利尿作用的食物,这是重要的辅助食疗法。此外,菊花、荠菜、马兰头等食物,也有助于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6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韭菜、葱、蒜、胡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可能加剧炎症。同时,最好适当忌口或少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荔枝、龙眼等,以免炎症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