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当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炸响之后,全世界的国家,尤其是有核国家的战争观念就多了一条底线,即使如古巴导弹危机时那般剑拔弩张,美苏两国还是保留了最终的理智。但近期美国的两次玩火却让世界怀疑其是否还拥有这种对“核底线”的理智。
美国在日本将核弹瞄准中国?
▎日本希望美国为驻日美军装备B-61系列空投战术核弹,并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国将会因此被吓住。
消息人士7月26日独家爆料说,去年,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就未来可能得台海冲突进行了桌面演习。根据日美两方的想定,中国在冲突期间发表暗示使用核武器的言论,为此日本自卫队曾多次要求美军以“核威胁”作出回应。
▎对于日本而言,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美国彻底放开核限制,现有的战机、导弹都能作为“国产核武器”的载具。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日本方面独家爆料这一新闻之际,日美两国政府首次举行涉及核武器的例行磋商,双方商讨了美国以核武器和常规战力防卫日本的可能步骤,并首次就美军使用核武器进行了模拟推演,以确定相关步骤。据消息人士透露,不仅日美两国的外交和防务部门,就连日本军方人员也意识到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这是中国核威胁的设想首次被纳入日美联合演习。
▎美国此前对日本的“核限制”相当严格,一旦日本拥核,东亚的诸多国家都将“不顾一切”的推进本国核计划。
美国政府长期承诺对日本提供“核保护伞”,同时日本方面也宣布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自1976年日本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写明“对于核威胁,依靠美国的核威慑力”。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军在日本建设了超过24个涉核军事设施。
▎此前“奥库斯”联盟的形成,一度让日本看到了获得核潜艇技术的希望。
不过,具体到核武器部署上,日本和欧洲北约国家不同,美军没有日本本土常态化部署核武器。冷战时期,美国第七舰队的海军舰艇和航空兵担负一定的核打击任务,因此美军在冲绳部署过舰载核武器。但随着冷战以后美军航母部队不再担负核打击任务,因此美军没有继续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
▎日本未来与假想敌的对抗主要以海空作战为主,在这种环境中,战术核武器的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
据多名相关人士称,作为近年延伸威慑磋商的一环而实施的桌面推演中,美方设定了东亚发生危机时被迫使用核武器的脚本。在表明“计划目的”的基础上,探讨了两国政府根据事态发展的协作、对日本国民的说明、美方提供的信息等级等使用核武时会出现的议题。
▎虽然各方都没提,但日本的此番操作,还是要强化在所谓“台海有事”时自身的筹码,而美国的“养蛊”必将遭到反噬。
关于指针的具体内容,外务省高层以“关乎安全保障内幕”为由不予公开。据外交消息人士称,其中对于在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范围内,美国决定使用核武器的情况,整理并写进了与日方的协调方式及联络途径相关事项。
美国拿着核弹在俄罗斯眼前晃来晃去
▎特朗普与其说是对普京失望,倒不如过说是对自己失望,他此前认为只有普京等少数领导人才配赢得自己的尊重,才是与自己同级别的对手。但现实表明,自己在对方眼中,只是一个可以被“戏耍”的对象。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表示,他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十分失望”,将考虑缩短对俄最后通牒期限。他还称,如果俄在结束俄乌冲突问题上无进展,美将对俄征收关税并采取其他措施。另有媒体报道称,美军机全程开启应答机向英国运输核武器。而俄方则释放强烈信号:俄准备全面对抗,美无人有资格决定俄何时“上桌”。特朗普说,他认为根本看不到任何进展,因此没有理由再等下去了。
▎俄罗斯或许很乐于看到美国增产国内石油,此举将为自己带来更多有实力的朋友。
美国总统特朗普29日表示,如果俄罗斯在结束俄乌冲突方面没有取得进展,美国将在10天内开始对俄罗斯征收关税,并采取其他措施。特朗普称,他并不担心制裁俄罗斯对石油市场或价格的潜在影响,并表示将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以抵消任何影响。
▎对于已经与北约鏖战三年多的俄罗斯而言,美国的“战争威胁”显得苍白无力。
对此,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应:特朗普正在与俄罗斯玩所谓“最后通牒”的游戏,但我希望他记住,每一则“最后通牒”都构成威胁,将让美俄关系恶化,甚至走向战争。此后,梅德韦杰夫再次强调,美方无人有资格决定俄罗斯何时“坐上谈判桌”。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此前也表示,用施压和最后通牒的语言与俄罗斯对话毫无用处且会适得其反,美国的呼吁或威胁应该针对的是乌克兰。
▎对于坐拥世界最大核武库的俄罗斯而言,如果要进行核威慑乃至核对抗,C-17运输机空运的B-61核弹并不比一个“爆竹”更可怕。
除了表态,美方的行动也值得关注。《泰晤士报》28日称,一架美军C-17运输机上周从美国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起飞,约10小时后飞抵拉肯希思基地。彭博社的报道则称,这架C-17运输机属于美国空军主要核空运部队,负责运输核武器。
▎如果真要对俄罗斯实施核威慑,美国更加有效的办法或许是维护一下英国核武库中几乎报废的“三叉戟”-2D5型潜射弹道导弹。
报道认为,该飞机最有可能运输的是新型B61型热核重力炸弹。这是美军自2008年以来首次在英国本土部署核武器。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军机在飞抵英国过程中,全程开启应答机,且全程飞行轨迹都能被监测到。
美国为了对抗中俄舍弃欧洲盟友?美国“政治新闻网”28日援引匿名北约官员消息报道称,美国或将多达30%的兵力撤出欧洲,这将是一次影响重大的部署调整。五角大楼称,关于该问题的报告仍在酝酿之中。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他们缺乏在欧洲与俄罗斯进行常规作战的意愿、条件与勇气。
五角大楼指出,欧洲有近8.5万名美国军事人员——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一数字在7.5万至10.5万之间波动。一名欧洲外交官说:“我认为他们撤出部分军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认为不会是大规模重新调整。我觉得会循序渐进,会基于磋商。”
▎按照特朗普以及赫格塞斯的逻辑,既然俄乌冲突已经证明,西方通过常规手段难以战胜俄罗斯,那么核威慑就是可以考虑的选项。
特朗普的前任乔·拜登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下令增兵欧洲,而特朗普的首个目标很可能是这批增派部队中仍然留在欧洲的部队。官员们表示,将那批2万人增派部队中的剩余部分调回,并不会过度削弱北约的威慑力。然而,一旦特朗普着手大幅削减兵力或关闭关键基地,警钟就会响起。问题不只是驻军数量,盟友短期内将难以取代美国的防空、远程导弹和卫星监视等能力。
▎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并没有做好美国离开的准备,一旦这种混乱场景出现,内部矛盾将远比外部威胁更加棘手。
美国在德国的军事存在是欧洲防务的支柱,但德国对上述报告最终版本的内容以及任何变动的推进速度都没有把握。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安全政策高级研究员艾琳·马特莱表示,“如果会撤军,无论撤军多少,甚至是否撤军,关键是要以有序、协调的方式进行,而不能让欧洲盟友措手不及。”
▎北约或许试图通过展示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价值,将美国“留在欧洲”,但稍早前,欧洲“最强航母”刚刚在亚太被数十艘战舰“围攻”。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与欧洲的传统盟友关系受到极大冲击。美国《防务新闻》5月12日称,作为北约最高军事官员,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意大利海军上将朱塞佩·卡沃·德拉戈内警告称,尽管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将撤回承诺参与北约防御计划的部队,将它们转移到印太地区,但“北约必须准备应对美国将注意力从欧洲转移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