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7月31日报道,当地时间30日晚间,美国海军一架F-35C舰载机在陆上训练时,坠毁于加利福尼亚州勒莫尔海军航空站附近,这是自1月一架F-35A坠毁以来,美军今年损失的第二架F-35,也是美国损失的第二架F-35C。
▲F-35C坠毁现场
美军尚未公布具体失事原因,但坠机地点距离跑道很近,应该是起飞或降落时发生事故。而目前大家最关注的,是这架F-35C特殊的作战单位——负责培训飞行员的轮换中队VFA-125。在十三年前的2012年,美国海军接收了第一批F-35C,之后在数年内组建了三支F-35C中队,分别是负责训练的VFA-101、VFA-125,以及号称第一支具备战斗力的VFA-147。有趣的是,这三支一度辉煌的队伍,都遭遇了滑铁卢。其中VFA-101在2018年正式解散,装备和人员都分散到其他队伍,而VFA-125和VFA-147则是目前全球唯二,有F-35C坠毁记录的队伍。
▲VFA-125是现在美军唯一的F-35C训练中队
换句话说,当年牛皮哄哄、最先装备F-35C的三个中队,如今表现都很糟,而VFA-101中队的解散,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F-35B一向被认为是整个家族里技术最复杂的型号,但F-35C的服役进程其实更慢。由于美国海军非常抵触单发型号,一再表示要独立发展双发舰载机,最终闹到2010年6月才完成F-35C的首飞,这时距离歼-20首飞只有半年时间。四年后,F-35C在“尼米兹”号上完成首次着陆。当时美国海军按照惯例,成立了VFA-101、VFA-125两支中队,分别满足东西两个方向的培训需求(其中VFA-101还是在2012年特意重建的)。
▲VFA-147就是在南海摔了F-35C的倒霉蛋
然而,2017年严峻的预算局势,使得美国海军意识到自己根本无力负担两支培训中队,特别是在F-35C交付一再延误,两个训练中队人员、装备都不充实的情况下。因此,最终由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森宣布解散VFA-101,所有F-35C飞行员全部集中到VFA-125中队训练,前者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艾格林作训基地,则在启用八年后再次关闭。不过,这个为节省开支而采取的措施,在F-35C交付数量超过100架,共列装六个作战中队、一个训练中队的当下,就显得很尴尬了。
▲目前F-35C服役数量不少了
按照美国海军的训练机制,F-35C飞行员是在完成两级培训(初、高级教练机)和地面模拟器测试后,再接受训练中队的短期培训,才算是完成培训。由于F-35系列没有发展双座型号,因此在VFA-125中队的培训至关重要,实际上是飞行员结束培训前,唯一深入接触F-35C的机会。偏偏航母对F-35C的上舰需求极大,而形成战斗力的队伍却不多(在名义上启用的六个F-35C作战中队里,只有三个拥有上舰资格),这就与有限的培训资源形成了矛盾。
▲F-35C飞行员的训练是个大问题
美国海军内部不是没有重建VFA-101中队的呼声,2018年解散时也提到了“准备解散10年”,但重启作训基地、重组人员装备的开支着实不低。此外,VFA-101中队不可能真的从零开始,势必要从VFA-125抽调装备、人员,这又会冲击本来就有限的成熟训练资源,因此,重启提案一直只存在于纸上。这次F-35C坠毁后,将训练问题公开化,各方的矛盾预计将彻底激化,VFA-101中队到底能不能重建,应该就是这一锤子的事情了。
▲有时候VFA-125也会去航母上部署
相比之下,国产歼-35虽然已经量产,但海军对舰载机的需求仍然不大,培训压力相对可控,目前暂时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过,随着歼-35系列快速服役,五代机飞行员培训体制势必需要重组,这也是之前只需要应对每年几十架歼-20服役的空军,所面对的严峻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