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有人在性生活时喜欢对视,在街灯透进来的光里,看对方眼睛里的璀璨。
有的人喜欢有一些温柔的灯光,看见彼此交互的朦胧轮廓,和投在床下暧昧的阴影。
而有的人喜欢关着灯,闭着眼,甚至戴上眼罩摸索,全然沉浸在黑暗的笼罩中,享受“关了灯全都一个样”的曼妙(不是
热爱研究这些“这有什么好研究”的两性话题的我,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到底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为什么有人喜欢睁眼,有人喜欢闭眼?
正常情况下,睁眼或闭眼
是一种自然转换的方式
最广泛被证明的,大家也最能够理解的,那就是:
✨性爱时的眼神接触能极大地提高性满意度✨
性爱时的眼神接触几乎是灵长类动物的特权。
尽管听觉或嗅觉在也很重要,但我们那双美丽的、朝前看的大眼睛能给我们更立体的视觉[1],而这会让灵长类的新生活多出更多体验。
已有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证明,在人类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中,眼神接触可能是一种促进注意力参与、促进情感参与的手段[2]。因此在性爱时,人们深情地对视,表示二者当前有着相当强烈的情感投入。
但是,这并不代表不对视的性爱就不好。
由于性爱时的对视,会带来超绝强烈和澎湃的情感,有些人在身处如此高唤起的情况下,会产生害羞等情绪,属于一种情到浓时的近乡情怯。
一种是,如果我们处在一个性别双重标准(sexual double standard)的文化下,性是男性的主导议题,女性在进行性行为时更容易害羞[3]。
另一种是社交焦虑,也是一种可能造成性爱时对视回避的原因[4]。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这个人 ta 可能有一些回避依恋的倾向。回避依恋的人很难直面自己和他人真挚和浓烈的感情,避免对视是回避的一种表现。
但是,没有证据证明,不对视,两个人的体验就不好。
就好像对视是蛋糕顶上的樱桃,没有这个樱桃,不能说这个蛋糕不好吃。
性爱过程中还有一种不对视的睁眼,那就是我们会看着某处,而不是对方的脸或者眼睛。
这种状态可能是无意识的,就是我们在享受性爱,我们的眼睛并没有在“看”什么东西,和普通的闭眼没有什么区别。
另一种是真的在“看”。
这种“看”是一种确认,一种额外的、助兴的视觉刺激。
比如,我们看着彼此相拥的影子,确认我们此刻正在灵肉合一;
又比如,我们在看着对方的身体,看着对方正在为彼此的快乐努力,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能更加刺激我们的性欲。
而闭眼,或许有更多的含义。
首先,研究发现,假设把我们的大脑想像成一个有许多模块运作的机器,里面有视觉网络、听觉网络、运动网络等,在闭眼的情况下,这个机器的集成功能更高[5]。
虽然研究是在静息状态下进行的,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闭眼享受性爱,我们大脑里的许多感受器官会联动。对方的喘息我们听得更清了,对方的触摸让我们更敏感了,对方留在眼底的印象也更性感了,而这一连串信心我们都能同时接受到。
另外 Nature 的一篇研究也证明,在黑暗的环境中闭眼,能增加其他感官的能力。研究者让被试们闭上眼睛,他们的手指变得更加敏感了;而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闭眼了显著增强了躯体感官[6]。
而睁眼,会让某个模块的功能更强,其他一些研究也证实了这个结论[7]。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睁眼注意眼前的画面,也可以注意听到的声音,睁眼时,这种单个功能的表现更好。
相信大家从日常经验和观影经验也能得出,闭眼并大声发出上不了台面的声音,是人的一种极端沉浸在躯体刺激中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尤其喜欢在黑暗中摸索着进行性行为,甚至会为此戴上眼罩,那追求的就是极致的感官体验。
这些睁眼、闭眼、对视,经常在我们的性生活中无意识地切换,很多时候也并不受我们控制。
当然闭眼还有一种情况:我不想面对,我在装死,随便你吧,随便做做。
这种性生活多少有点太无趣了,我们不作讨论 🥱。
但为什么有时候,
你不喜欢彼此睁着眼?
但其中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有人是不喜欢在性生活中睁着眼的。
这不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回避性依恋在避免注视,也不是习惯闭着眼享受感官刺激,或者摆烂了假寐,而是选择了不睁眼。
她们就是单纯地觉得闭着眼更安全。
有研究发现,自我物化的女性的性体验更差,她们甚至还有可能发生性功能障碍[8]。
自我物化的女性会刻薄地认为自己的身材达不到审美的标准,从而认为自己不够具备性价值和性吸引力,因此,她们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看到自以为会看到的、伴侣失望的目光。
随着审美的变化,有些男性也陷入了自我物化的误区,同样也遭遇了一样的情况。
不仅如此,ta 们也会很反感伴侣看着 ta 们的身体,尤其是伴侣经常在嘴上嫌弃 ta 们身材不好时[9]。
另外,对于一些人来说,别人的目光总是带有审视的意味,当 ta 们被别人注视,会感到强烈的“被狩猎”感。
当性伴侣双方有一位在日常生活中、在人格上更有主导性,而另一方经常感觉被对方的权力感压迫时,ta 也会在性生活中对对方的注视感到不舒服。(除非你有这种关于权力 play 的癖好 😋
是否主导型人格,在这里也造成了一些影响。研究发现,高主导型的人面对凝视会产生靠近的行为,而低主导型人则不会如此[10]。
因此,有些人在性生活中,也会因为对方的注视产生被审视感,从而降低性满意度。
想要更沉浸的体验,
我们推荐这么做
如何利用睁眼、闭眼和对视获得最佳的性体验,请依次点开武林秘籍:
今日互动
关于提升性爱体验,
你有何(最好是能上的了台面的)心得?
References:
[1] Ravosa M. J., & Savakova, D. G. (2004). Euprimate origins: the eyes have it.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46(3), 357-364.A
[2] Annicchiarico, G., Bertini, M., Cordoni, G., & Palagi, E. (2020). Look at me while having sex! Eye-to-eye contact affects homosexual behaviour in bonobo females.Behaviour,157(10-11), 949-970.
[3] Gómez-Berrocal, C., Moyano, N., Álvarez-Muelas, A., & Sierra, J. C. (2022). Sexual double standard: A gender-based prejudice referring to sexual freedom and sexual shyness.Frontiers in Psychology,13, 1006675.
[4] Wieser, M. J., Pauli, P., Alpers, G. W., & Mühlberger, A. (2009). Is eye to eye contact really threatening and avoided in social anxiety?—An eye-tracking and psychophysiology study.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3(1), 93-103.
[5] Li, L. (2010, September). The differences among eyes-closed, eyes-open and attention states: an EEG study.In 2010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WiCOM)(pp. 1-4). IEEE.
[6] Brodoehl, S., Klingner, C. M., & Witte, O. W. (2015). Eye closure enhances dark night perceptions.Scientific reports,5(1), 10515.
[7] Han, J., Zhou, L., Wu, H., Huang, Y., Qiu, M., Huang, L., … & Qin, P. (2023). Eyes-open and eyes-closed resting state network connectivity differences.Brain sciences,13(1), 122.
[8] Steer, A., & Tiggemann, M. (2008). The role of self-objectification in women’s sexual functioning. Journal of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7(3), 205-225.
[9] Pecini, C., Di Bernardo, G. A., Crapolicchio, E., Stathi, S., Vezzali, L., & Andrighetto, L. (2022). Stop looking at me! associations between men’s partner‐objectification and women’s self‐objectification, body sham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32(6), 1047-1060.
[10] Fromme, D. K., & Beam, D. C. (1974). Dominanc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responses to differential eye contact.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8(1), 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