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科技、新创公司长期以来崇尚雇用年轻人,但随着AI崛起,这种文化正在转变;如今市场更看重运行力,越来越多经理人表示宁愿使用AI、也不愿雇用初阶员工,即使毕业于顶尖学府的学生也面临找工作困境。
中央社报导,社群网站Reddit上,一名毕业生近期写下求职过程的挫折与挑战,「我那么努力念书,结果这个学位却变得毫无用处。」这个世代的毕业生不仅要与经验丰富的人竞争,也要和AI抢工作。

长期以来,硅谷科技和新创公司一直是年轻的代名词,如今许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却苦无门路进入。这是一种文化层面的转变,也可能伴随人才断层的风险。
柏克莱加州大学(UC Berkeley)计算机科学教授欧布莱恩(James O’Brien )向「财经内幕」(Business Insider)表示,AI和外包模式正冲击科技界的初阶职位。
欧布莱恩表示,如果不是毕业于顶尖学府的年轻人,可能连一个工作机会都没有;如今,任何「动手敲键盘」的工作,都有可能以外包形式处理,或者被AI取代。
在旧金山、主要服务半导体企业客户的人才招募顾问林郁智(Ken Lin)告诉中央社,如今毕业生在美国找工作的确变得更加辛苦,甚至听到一间颇有规模的高科技公司开出初阶工程师的职缺,结果收到至少2000人的申请,竞争十分激烈。
与此同时,顶尖AI人才在市场上却供不应求,许多硅谷高科技公司近日皆以重金挖角人才;在Meta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后,这场人才争夺战更趋白热化。
林郁智表示,随着AI崛起,半导体业招募人才的需求也出现变化;好比上游的IC设计公司,过去主要以传统的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人才为主,中游的晶圆厂客户过去侧重材料、制程方面的人才,现在都因为需要导入AI技术,开出不少AI相关人才的需求,尤以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的职位为多。这与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的情况不太一样。
林郁智也指出,比起台湾企业倾向依照年资和学历来决定薪资结构,维持内部公平性;美国企业用人思维更看重即战力,「只要能马上创造价值,就可以自己开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