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向巴基斯坦交付了3架运-8F-200WA运输机。这不是什么新的订单,而是2018年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签订总数为8架合同中的一部分。中国目前已经有6架交付完成,还有2架正在持续生产中。哈萨克斯坦一直被认为是俄罗斯的传统军贸市场,但在运输机领域,哈国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向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完全是因为中国在“抢订单”,而是因为同类型的优秀运输机,俄罗斯已经造不出来了。

▲运-8F-200WA交付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5个国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拥有广袤的国土和非常复杂的地形。其国土中平原、沙漠和高原等都有分布,这就使得其军队对于中型战术运输机有比较强烈的需求。哈萨克斯坦需要在国内快速部署国民卫队和特种部队维护国家安全,还需要应对边境突发事件。除了部队调动外,日常还有向偏远地区的军事基地运送补给食品、燃料、弹药等的需求。在国内遭遇地震等洪水灾害时,需要运输机执行人道主义任务。
由于哈萨克斯坦是上合组织和俄主导下的集安组织成员,需要在这些框架内承担一定的反恐和其他军事任务。中型战术运输机的存在,有利于其部队进行反恐和联合军演行动。在购买中国的军用运输机之前,哈萨克斯坦的运输机机队,主要依赖于苏联和俄罗斯的一些老旧型号,比如安-12和安-26。这些飞机技术上已经老化,维护成本很高,零部件的供应很难寻找。随着使用年限越来越久,飞行安全性已经大大下降。

▲运-8F-200WA交付
原本哈萨克斯坦的第一选择,当然是继续从俄罗斯购买同类型产品。但是受到几方面因素影响,哈国转变了看法。第一,西方的制裁以及俄罗斯供应链的稳定性问题。自2022年以后,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航空工业已经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虽然俄航空工业产品拥有比较高的国产化率,通常能够达到80%以上,但在很多关键的航空电子设备以及材料上,还是免不了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
比如苏-35战斗机,就有20%的钛合金材料和起落架材料等需要从日本进口,还需要从法国购买一些电子设备。开战后,俄罗斯只能用国产装备加以替换。但其产品低劣的质量,导致新生产的苏-35增重了数吨,机动性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也体现在运输机方面,比如近两年俄罗斯主要外推的运输机产品是伊尔-76MD-90A,但它是偏向于战略类型的运输机,而且发动机中的部分关键设备也需要依赖外国进口。遭到制裁后,它的年产量已经下降到了1~2架。哈萨克斯坦担心俄罗斯供应链稳定,认为其无法准时交货。且认为就算交付,可能在未来5~10年内的维护备件也无法及时生产出来。

▲运-8F-200WA
第二,哈国的“多元化战略”。哈萨克斯坦在冷战中受到了苏联的长期影响,体现在军事装备上,就是之前几乎所有的武器都依赖于苏联和俄罗斯。但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战略选择可能,哈萨克斯坦决心避免对俄罗斯过度依赖。因此选择了多元化战略,积极寻找中国甚至是美国作为新的装备采购来源。中国同样是上合组织的成员,两国在同一框架内,这也为其采购中国产品提供了合理理由。
第三,价格因素。中国军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出了名的“价廉质优”。就拿中型运输机平台作为一个比较:运-8F-200WA和安-12属于同类产品,最大起飞重量均在60吨左右,有效载荷也均为20吨。但是运-8F-200WA装备的涡桨6C发动机输出马力更高,比俄机4台AI-20M发动机的总输出功率,高出了700马力以上。运-8还特别强调优异的高原简易跑道短距起降能力。且整体技术架构基于更新技术,比安-12好得多。售价方面,运-8居然只要不到4000万美元,这在全球都难寻其二。更重要的是,安-12已经停产了,而俄罗斯迟迟无法推出同一类型的战术运输机,这就使得哈萨克斯坦没有了购买选择。换句话说,哈萨克斯坦要买,也只能买俄罗斯的伊尔-76。而它的单价逼近1亿美元,是运-8的两倍还多。

▲哈萨克斯坦安-12
第四,定制性能。运-8是基于安-12而开发的中型4发涡桨运输机,1980年代初就已经服役,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衍生出了多种型号,可以覆盖战术运输、空投、电子战、反潜巡逻、气象探测等多种任务需求。
比如运-8C就是早期军用型号,当时主要用于满足中国空军的基本运输。运-8F-100于1990年代推出,对货舱结构和容量进行了优化,载重从过去的15吨提高到了20吨。它在航程方面也略有增长,属于民用货运型号,出口到了多个国家,比如苏丹、缅甸。运-8F-200是运-8F-100的改进版本,改进方向主要集中于延长机身,优化货舱门,改善了燃油效率。运-8F-400是新型改进型号,配备了更先进的航电系统和六叶螺旋桨,载重能力再次得到了提升。运-8E、运-8X等,则是解放军的特种机型与运输型的差异非常大。哈萨克斯坦获得的运-8F-200WA,则是在运-8F-200基础上进行的出口定制型号。

▲运-8F-200WA
运-8F-200WA的“定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的航电,包括根据哈国的需要,装备了数字化的飞行仪表,自动化驾驶仪和导航系统,尤其继承了北斗系统。二是根据哈国的需要,增加了部分抗干扰通信设备和定制化的任务管理系统。第三是为了适应哈国的后勤情况,全机采用了模块化生产模式,简化了检修流程。
运-8F-200WA还有着比原版更加宽敞的机舱,可以满足标准托盘、军用车辆等的装载需求。机身材料和结构也得到了强化,目的是适应中亚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另外,哈萨克斯坦对于短距离起降也有着比较执着的需求,运-8F-200WA当然也改进了这一点。总而言之,通过上述情况不难发现,哈萨克斯坦购买中国军机绝对是明智的选择。俄罗斯多年来,在同类型的战术运输机上没有新型号推出,已经到了“造不出”的地步。被中国抢了市场,这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