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美国工程师在华人公司干了4年,彻底崩溃了(图)

    最近,一位美国工程师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在一家知名华人科技公司工作四年,从“满怀希望”入职到“精神被掏空”辞职的全过程。话题一出立刻引发热议。

    他说,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不是为了控诉,而是提醒那些还在考虑投简历的人:你可以试试,但请做好心理准备。

    从第一天起,就在“踩坑”

    我是在 2021 年加入这家公司的,那年夏天就被派去台湾总部接受培训,是最早一批被送过去的人之一。

    结果第一天就踩雷。机票改来改去,发的笔记本电脑是坏的,住宿条件和事前承诺的完全不一样,说白了,就是骗。

    但那时我想着可能是疫情期间,大家都在临时应对,我也就没太计较。

    到了总部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噩梦刚刚开始”——没有培训计划,没人讲英文,我们小组甚至被放弃支援,理由是:“美国人赚太多,不值得帮。”

    我们在台湾一待就是几年,名义上叫“培训”,但20%的人早就撑不下去了中途离职。

    等我们终于回到亚利桑那分部,我还很天真地想:新厂总会有点磨合嘛,接下来肯定会慢慢变好。

    结果?只会更糟。

    管理混乱,项目延期,工程师被拿去“救火”

    新厂根本没有完善的施工蓝图,建设进度乱成一团。最后总部又派台湾工程师飞来“救火”,因为他们觉得美国这边的蓝领工人根本搞不定。

    而我们这些工程师,甚至被临时塞进了各种设施项目里,完全没受过培训,还涉及高风险操作。如果你拒绝,那年底考评大概率会被打低分。

    安全和饭碗,你选哪个?




    项目像扔骰子,工程师像陀螺

    回美国后,差不多有70%当年一起培训的人已经辞职了,剩下的团队疲于应对新人流失。

    所有项目都要严格按“母厂”的流程来走,不管你觉得方案有多不合理,都不能提意见。你只负责执行。

    每天的节奏是这样的:来了 → 接任务 → 任务突然被改 → 调整方案 → 赶不上 → 重做 → 继续落后 → 重启 → 死循环。

    招聘歧视内幕令人震惊

    我后来还参与了一些实习生和新员工的面试,可能因为我是母语是英文吧。结果面试前公司给的“指导”直接让我目瞪口呆:

    “优先录用说中文的人;其次是持签证的,因为好控制;别招自由身的美国人,他们发现公司真实情况就会跑。”

    还有人明着说:“别招印度裔的,那群‘PhD人’太难管。”

    更离谱的是,有些人面试前就内定,整个流程只是走个过场,因为他们是“关系户”。

    公司还要求我们在面试时强调“华人职场文化”,也就是每天要被骂、做不完的活、新人留不住,所以要从源头上洗脑。


    一天工作14小时,是“正常水平”

    在这里工作,真的没有“下班”这个概念。我是拿年薪的工程师,干得再多也不会多拿一分钱。

    我们组很多人“常规”工作时间是14-16小时,不算加班。即使“今天不忙”,也差不多要晚上8点才能走。

    最阴间的是,他们特别喜欢下午4、5点甩一个“紧急项目”,还说第二天一早就要开会讨论。你要是想走?不好意思,明天就是你的绩效命运日。

    图文无关

    图片来自unsplash,版权属原作者

    内耗严重,没人愿意承担责任

    奖金不是按贡献发的,而是看你有没有出错、有没有人脉、有没有人缘。于是大家都学会了:不帮人、不发声、不参与、不担责。

    你问问题,没人理你,或者直接把你踢给别人。因为只要你出错,他们就会被牵连。

    结果就是:合作变内斗,协作变卸责,项目延期成了常态。




    职场歧视、骚扰横行,没人敢说话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种族歧视和性骚扰。

    我曾亲耳听到同事嘲笑别人英语口音、外貌,甚至残疾问题。他们通常用中文讲,以为外国人听不懂。可我中文还不错,基本都听得明白。

    还有主管面完女候选人后,把她的社交媒体发到群里让大家“打分”。

    甚至有同事当面嘲笑新员工长胖了,还有人拿香蕉恶搞女同事。

    这些人不是未成年,而是25到35岁的成年人。

    那这家公司真的没有优点吗?有,但也要打个问号

    第一个好处:不裁员。

    确实,公司几乎不裁人。听起来很稳?但问题是,最差的人留下了,好的人早走了。

    你新入职,就得背别人留下的烂摊子,干两倍的活。老板原话是:“我们不裁员,只是逼你自己走人。”

    第二个好处:工资高。

    他们一开始会开出比同行高一点的薪资吸引你。但久了没什么涨幅,你的价值也慢慢被低估。而且,高工资的背后,是高强度、低自由。

    我跳槽之后立刻涨了30%。所以说,在这里干,真的不值。

    实习项目还行,但别以为转正后还是那样

    实习项目其实不错,薪资合理,强度适中,还有明确结束时间。

    而且公司会“特别温柔”对待实习生——我带实习生时,老板亲口叮嘱我:“不要把人吓跑。”

    但你一旦转正,那就是另一套游戏规则了。

    图片来自unsplash,版权属原作者

    如果你考虑投这家公司,请记住这些事:

    如果你刚毕业、没负担、想积累经验、赚点钱:可以考虑短暂尝试。

    如果你有其他工作经验、习惯了健康的工作节奏: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进了“职场监狱”。

    如果你看到“扩张中!大量招聘!”的文案:小心,那可能是前面那批人全跑了。



    这位美国工程师的帖子,在业内引起了很大争议,网友议论纷纷。

    他们真的天天都这样。自我感觉天花板级别,自信心爆棚,头都快被吹得比厂房还大了。

    说个和这个相关的搞笑插曲。有一次我坐在一个面试现场,不过是别的部门的面试,意思是如果这候选人那边不要,说不定我们部门能收留她。

    带面试的是个台湾的高级经理,英文不太行。第一个问题是:“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公司的?”你知道这些高层都超爱听别人吹他们,最理想回答当然是那种:“因为你们公司是最棒的啊!!!你们是全球第一!!!”之类的彩虹屁。

    但那位女生非常平静地说:“哦,我几个月前在一个招聘会上看到你们。”

    ——他愣住了,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开始生气。

    真的生气了。因为对他们来说,“你没听过他们公司”就相当于——你居然不知道自己刚刚见到的是乐透头奖?或者你跟小有名气的明星擦肩而过还毫无反应?他们会直接炸。

    于是接下来五分钟,场面非常尴尬。他就一直在“拷问”这个女生,疯狂追问她怎么会以前没听过他们公司。但问题是,他根本不给她任何机会回答,全程像在输出情绪。

    大概是这种语气:

    “所以你之前没听过我们公司?但你是学化工的对吧?那你是不是压根没认真查过雇主资料?(不等她回答就继续)那你总听说过英特尔吧?(又打断)那你怎么不去英特尔?他们是美国公司嘛,那你肯定比较想去那种公司吧?你为啥想来我们公司呢?”

    讲真,我当时坐在那儿都觉得尴尬癌犯了。出了面试我就去HR举报了,觉得他在“职场霸凌”一个无辜女生。但你也懂华人公司那套操作,结果是啥呢?他该面试还是面试,公司最后给我的“解决方案”是——以后别跟他一起参加面试就好了。


    作为一个在美国读书、工作十年的华人,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是的,这家公司内部确实存在骚扰和种族歧视问题。我自己就经历了太多,这些经历严重触发了我的焦虑,几乎每天都被情绪掏空,精神状态一天天变差。现在我准备辞职,就是因为这种持续的精神压力。

    我后来从其他资深工程师那里才知道,我的面试视频会议被截图了,然后在一群工程师之间被“打分”,标签是“长得不错”。

    还有一次,有个工程师疯狂给我发私信,对我上头得不行,尽管身边人都劝他别这样,他还是不管不顾。他还美其名曰“只是关心我”。

    我和男朋友的关系,也被一些工程师当面冷嘲热讽。因为我男友是印度裔,有人当我面问我:“你怎么会喜欢黑皮肤的,不喜欢我们自己人?”这种话我不止听过一次,说的还是工程师,甚至是经理级别的人。

    我也被一位经理骚扰过,但我没办法说出来——因为没有证据,一旦真的举报,反而可能让我的处境更糟。

    还有人给我发私信,说我的声音很可爱……

    在洁净室、施工现场,我也被一些工人、施工主管摸过肩膀或腰。他们通常会笑着带过,说“只是开个玩笑”或者“我这是礼貌”。

    我原本算是一个蛮坚强、能扛事儿的人,但这一系列的骚扰已经让我开始做噩梦,梦里甚至出现自己被强暴的画面。与此同时,公司对工作进度、工时、交付时间的高压要求,只会让这种状态雪上加霜。

    尽管现在就业市场很差,我还是决定辞职了。

    当然,和所有职场一样,这家公司也不是所有人都坏。我也确实遇到过很棒的同事,甚至有的主管是真的会关心我的身心状态。也确实有人天生就喜欢高压快节奏的环境,喜欢挑战和被盯着干活的感觉。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权衡利弊,看自己适不适合”的游戏。

    祝所有考虑进这家公司,或已经在这家公司打拼的人一切顺利。


    这真的很夸张……我之前在英特尔工作的时候,这家华人公司刚在亚利桑那这边开始布局,我们整个团队,还有其他部门的人,都被这家公司的猎头在 LinkedIn 上狂轰滥炸,拼命挖人,疯狂发私信、加好友。

    当时确实有些人上钩了,跳过去了,但后来都后悔了。当然也还有人还留在那里。

    如果你问我怎么看,我觉得这操作挺不地道的,但或许在这个行业里,这种事已经成了常态吧。

    说实话,美国制造业现在这么落后、这么弱,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大多数美国人都特别强调个人主义,不服管、不守规矩,也没有什么集体荣誉感,更谈不上团队精神。

    其次,芯片制造这个行业本身就对精度要求高,需要团队协作,加班多、节奏紧,而且必须服从管理。这些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几乎是反人性了。

    再来,美国本身就是个大杂烩,什么人都有:从非洲跑来的、从拉美偷渡来的,还有很多根本不愿意动的“躺平族”。这样的基础本来就注定了制造业很难发展,更别提什么国家竞争力了。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干不过亚洲国家的制造业,说白了,美国人真的没有亚洲人那种拼劲和敬业精神。



    他们能成为行业领先时有原因的Po主:确实,最会造芯片,也最会赚钱。但最不会把员工当人看。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