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证姐”知道公民姓什么,当地知道公权力姓什么吗?
图源:防城港市公安局
据浪潮新闻报道,广西防城港的网友何先生反映,他因为会车纠纷被一名开奔驰车的女子威胁。该网友称,会车时他已经提前避让,但该女子要求其倒车让路,他拒绝后,该女子拿出一本证件称:“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哦!”据其说法,该证好像有类似“行政”“执法”之类的字样。该女子还仅凭车牌就报出了他的家庭住址、姓氏。
随后,何先生向当地警方及12345热线投诉此事。投诉无果后,何先生于7月底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吐槽此事。7月31日晚,按照何先生说法,当地派出所民警来到其父母家中,称何先生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侵犯女司机的隐私权,要求其删除视频并公开向奔驰女司机道歉,不然就要拘留他。媒体致电当地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听完记者的问题后,突然表示“我听不到你在说什么,这电话怎么坏了?”随后挂断电话。
这三个事件中的相关人物,被网友形象概括为“亮证姐”“上门哥”和“电话姐”,每一次的言行,每一个标签,都让人浮想联翩。“不寻常”的事如果只有一起,那可能是偶然,但倘若接二连三发生,并且事情之间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那这背后可能真的不简单。
对于此事,社会的疑问在于:这位“亮证姐”是何方神圣?那个证到底是个什么证?一个会车小纠纷,就要拿证威胁,如果其真是公职人员,正如有媒体质问的那样,这证是执法凭证还是特权令牌?还有,一个公民的个人隐私,就被“亮证姐”如此丝滑地报了出来,令人疑惑和胆寒,她有什么权利这样做?何先生是违法了吗?凭什么要被如此对待?更讽刺的是,公民曝光维权后,民警反过来认定维权者侵犯隐私。难道,亮证姐的隐私是隐私,何先生的隐私就不是隐私,抑或是这位民警的权力只为特定人站台?岂非荒唐?
后续的两起事件,更像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之前何先生投诉举报时民警不搭理,现在何先生视频一发出来就立马行动,而且矛头直指何先生?谁让派出所民警上门的?民警上门执法的全过程,能否经得起法律的推敲和群众的检验?这是正常执法行为,还是面对舆情持有“灭火思维”的一种显性表现?那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是在欲盖弥彰?是想遮掩什么,又在糊弄谁?
如果何先生的说法都属实,按照律师的说法,利用职务便利查询他人个人信息,涉嫌滥用职权。从公权力谦抑性角度出发,公安机关直接上门以治安拘留的方式要求何先生删除网络视频并道歉,也存在滥用职权的嫌疑。
8月1日晚,当地公安发布通报称,公安机关已密切关注有关情况,现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感谢舆论和公众对我们执勤执法工作的监督。若没有当事人公开相关视频,没有舆论监督,当地公安机关还会正面面对此事?还会把个体的投诉和监督当回事?答案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显然,当地现在要做的不仅是查清真相,给何先生乃至公众一个交代,更需要回答“权为谁所赋”“权为何所用”的问题。
“权利任性是否已经到了无视监督的地步”,也同样值得追问。 如果因为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公民就要被权力所威胁,如果连公民正常行使监督权,都要被“反将一军”,这让公众如何相信“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只能用来为民谋利”?
奔驰女亮证逼迫让路,警察要求当事人删维权视频并道歉,律师解读
8月1日,广西防城港一名男子发视频称,7月22日下午,他驾车在防城港市江山镇,途中和一辆奔驰车会车。因道路狭窄,他提前将车靠边避让,而对方却要求他倒车让路。他表示拒绝后,奔驰车驾车女子拿出一本证件称:“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哦!”
视频截图
“拿证吓我啊?”见该男子还不退让,对方直接报出了其家庭住址和姓氏。男子表示,他一直在外地生活,对方仅凭车牌就知道他的个人信息,怀疑是公职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目前,他已向当地警方及12345热线投诉此事。
8月2日,极目新闻记者就此事咨询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付建认为,警方或公务人员不能随时查询他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只有在执行公务需要,且符合法定程序和事由的情况下,才可以依法查询。
若奔驰车女司机是公职人员,其利用职务便利查询他人个人信息,涉嫌滥用职权。如果随意滥用职权便利,泄露他人个人信息。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若非公职人员,其获取他人信息的行为也属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来源:浪潮新闻
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31日下午,该男子投诉无门后将视频发到网上,视频播放量达到400多万。不承想,当天晚上10点左右,奔驰车女司机和男子以及派出所两名民警等一行5人找到他的老家,要求其删除发布在网上的视频。
该男子提供的一段通话录音显示,派出所民警在电话中告诉他,视频已造成很大舆情,侵犯了对方的隐私权,因为能看到车牌,要求他把视频删除。此外造成困扰需要道歉,称他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导致的后果自己承担。派出所民警表示,对于会车一事中谁对谁错他不清楚,可以到派出所调解。
对此,付建认为,该男子在网上发布奔驰女子拿证要他让路的视频,通常不构成违法。视频如果没有歪曲事实,在公共场所录制争执过程且内容客观真实的,属于合法取证行为。男子拍摄的视频记录了奔驰女司机亮证、威胁并泄露其个人信息的过程,是对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证据固定。
该视频记录的是公共场所的公开行为,出于公共利益考量,曝光此类可能涉及公职人员不当行为的事件,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一般不视为侵犯隐私的行为。若男子发布的视频内容客观真实,该行为不涉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若警方仅以男子视频侵犯了女司机隐私权为由,要求其删除视频并道歉,从公权力角度出发,存在滥用职权的嫌疑。
1日,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曾发布情况通报:8月1日上午,有网民及媒体发布视频称“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派出所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公安机关已密切关注有关情况,现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感谢舆论和公众对我们执勤执法工作的监督。
神通广大的“奔驰女司机”到底什么来头?
“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派出所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一事持续引发热议。8月1日,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发布情况通报称:公安机关已密切关注有关情况,现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
一次原本普通的会车争议会出了舆情,引出了“蓝底白字”的通报,这恐怕是奔驰女司机没想到的。从媒体的报道以及当事人的陈述来看,该事件有两点让公众感到疑惑不解。
一是当日会车时,奔驰女司机出示了带有“行政执法”字样证件,同车男子则当面说出当事人的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迅速掌握当事人的隐私信息,和那个带有“行政执法”字样的证件到底有没有关系?
奔驰车上的男女下车和“平头哥”沟通让路,女司机左手中疑拿着一物品
二是据媒体报道,当事人将事发时的视频发至网络上后,奔驰车女司机和男子与派出所的民警一起找到他的老家,要求其删除视频并道歉。那么,这位女司机何以拥有这么大的“能量”,在事情真相尚未被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能请来民警为自己“助阵”?
当下公众最想知道的无疑是,如此神通广大的奔驰女司机,到底什么来头?是什么给了她以及同车男子如此“底气”?
按理说,因为道路的特殊状况,司机会车时遇到麻烦本来就是常事,就算产生一点纠纷和矛盾,也不是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奔驰女司机以及同车男子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协商或者礼让,而是用掌握对方隐私信息的办法来威胁对方,直接把小事升级成了公众关注的大事。
这背后,到底是否有“特权思维”的影响?此事也不能不令人怀疑,他们的具体身份是什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是否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做派?
至于奔驰女司机和民警一起上门的阵势,更让很多网友感到很难接受。这种做法不仅超过了合理执法限度,有滥用职权之嫌,更直接形成了对当事人家庭在心理上的伤害。正如当事人在自述中所言,“把我老妈吓得不轻,以为我犯了什么大罪。”
换位思考,任何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感觉到恐惧和不安,这也正是此事在短时间内持续引发高度关注的根本原因。
目前公安机关已经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相信对于公众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很快就会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会车当日的具体情况、双方究竟谁对谁错是一回事;奔驰女司机以及同车男子何以有如此嚣张的气焰,又是另一回事。总之,能够解开公众疑惑的必然是真相,能够守护公序良俗和公众安全感的必然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