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雨成灾,台湾中南部灾情惨重,淹水直接涌入住家,多条山区道路交通中断。大林慈济医院急诊室主任李宜恭表示,大雨造成多处停水、停电、毁损房屋。民众清理家园时,若没有穿雨鞋、戴防水手套,容易被异物割伤,或是旧伤泡在脏水导致发炎感染,严重恐引发蜂窝性组织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李宜恭说,近日急诊就医民众有不少是因为水灾所致,有些人整理环境时被尖锐物品割伤或刺伤,有的则是伤口泡在脏水里可能导致感染。有人因为压力大、睡不好,求助急诊精神医疗;还有人白天努力清扫,晚上腰酸背痛不适就医。他提醒,淹水过后当心传染病,也要注意焦虑症、创伤压力症候群等心理疾病。
水灾期间以及灾后环境清洁,糖尿病患者的伤口照护尤其重要,一定要「保持患部适当湿润」、「适度清洁」,如果伤口碰到污染的脏水,容易造成蜂窝性组织炎,或是演变成慢性感染溃疡。李宜恭观察,一些原本就有「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伤口更加恶化,提高脚部溃疡的机会,除了穿着保护性的鞋款,更要控制血糖,才有助于伤口愈合。
淹水可能携带人类及动物的粪便,导致饮用水源遭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污染,要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如果这段期间有发烧、畏寒、肌肉痛、腹痛、腹泻、黄疸、倦怠等,检查是否罹患肠道疾病,或是更严重的类鼻疽、钩端螺旋体病等大雨后容易发生的传染病。
另外,暴雨、高温夹袭,卫福部统计,今年7月截至7月31日,总计681人次热伤害就诊统计人次数,较去年7月总计1204人次少了将近一半以上。李宜恭说,热伤害就诊人数明显减少,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日韩近日均受高温侵袭,北海道部分地区逼近40度,8月台湾仍有太平洋高压压境的机会。
「连续高温让身体可能因无法正常调节体温,易导致热伤害,今年7月温度变化大,有破35度的高温,也有26度左右的纪录。」李宜恭提醒,温差大会增加增加心脏负担、提高心血管疾病发作风险。进入8月,日间温度常达33度以上,加上午后对流旺盛,体感温度会比实际来得高,多补充水分以维持正常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