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中国歼10战机在印巴冲突中击落5架法国制的「阵风」(Rafale)战机,一战成名,更在全球军备市场引发强烈回响。路透披露,「阵风」战机遭击落的关键原因并非性能不济,而是印度情报部门严重低估了歼10搭载的PL-15E远程空对空导弹射程。
综合法广、观察者网报导,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对巴基斯坦发动空袭,巴国空军出动中制的歼10C「猛龙」战机应战,击落至少一架法制「阵风」战机,这是歼10首次在实战中击落「阵风」机型。据悉,专家估计,这场在黑夜中持续了一小时的空战,双方投入了约110架战机,堪称数十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空中对决。
当时一名巴基斯坦空军高级指挥员表示,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是印度空军的王牌,此前从未在实战中被击落过。而歼10击落「阵风」的消息传出后震惊军事界,并引发西方高端军备在面对中国军备时的质疑。
然而,路透采访的两名印度官员与三名巴基斯坦官员均指出,「阵风」性能并非是其被击落的关键,真正原因是印度方面对中国制造的PL-15E空对空导弹射程误判。
印度官员表示,他们原以为PL-15E的射程仅约150公里(普遍认为是其出口型的数据),「阵风」飞行员错误地认为自己处于安全距离,结果在毫无防备之下被「伏击」。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空战专家贾斯汀·布朗克(Justin Bronk)表示:「印度飞行员根本没想到会遭到攻击。而PL-15E显然具备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
巴基斯坦官员透露,击中「阵风」的PL-15E从约200公里外发射,但印度官员认为射程更远。这堪称有纪录以来射程最远的空对空打击之一。
据了解,PL-15E是中国研发的第四代远程空对空导弹,它具备全天候使用、超视距发射、多目标打击以及发射后不管等特点,可以对有人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它采用的是捷联惯导卫星制导组合、双向数据链修正以及末端雷达制导的多种制导方式,是中远程超视距空中打击的「杀手锏」。
分析认为,这场空战不仅在军事史上具有象征意义,也可能成为中国军工出口的转折点。因为「实战表现」是军购市场最具说服力的武器。
意大利维罗纳安全研究所专家里瑙多表示,过去刻板印象认为中国武器类似中国商品,质量通常不高,但如今情况已不同,「这场冲突凸显中国武器并不逊色于西方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