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6米高雕塑揭示塑料危机 「塑料公约」谈判场外最大亮点

    班杰明作品设置在万国宫谈判大厅对面的日内瓦著名地标「断椅」旁,以雕塑家罗丹的「沉思者」为灵感,沉思者一只手握着塑料,另一只手抱着婴儿,坐在地球母亲雕塑上,周围缠绕着DNA链,警示着塑料分解后的微粒与有毒化学物质,正影响下一代。(特派记者曾原信/摄影)

    「全球塑料公约」最终谈判今起在联合国欧洲总部、瑞士日内瓦的万国宫登场。会场外,来自加拿大的知名艺术家兼环境倡议者班杰明‧冯黄(Benjamin Von Wong),于联合国广场打造一座高达6公尺的巨型雕塑「沉思者的负担」(The Thinker’s Burden),以艺术语言对塑料污染危机提出警示与省思,成为本届谈判期间场外一大亮点。

    班杰明的作品设置在万国宫谈判大厅对面的日内瓦著名地标「断椅」旁,以雕塑家罗丹的「沉思者」为灵感,沉思者一只手握着塑料,另一只手抱着婴儿,坐在地球母亲雕塑上,周围缠绕着DNA链,警示着塑料分解后的微粒与有毒化学物质,正渗透人体、改变生理机能,甚至可能通过遗传影响下一代。

    班杰明及其设计团队将在谈判期间的每一天,将回收的塑料废弃物逐日添加进设备中,让塑料垃圾逐渐淹没这座雕像,象征全球若持续对塑料污染问题「坐视不管」,将导致人类与地球一同被毒物与污染吞噬。

    班杰明接受本报采访指出,过去十年致力于提升大众对塑料污染的意识,但逐渐体认到,若要促成实质改变,必须直接与决策者对话。因此,他选择在全球代表齐聚的日内瓦,通过艺术的力量介入这场关键对话。

    他说,此次行动并非受到任何官方机构邀请,而是他个人发起的倡议。从寻求许可、募集资金到号召志工,花了六个月的时间规画、设计与制作,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他希望借由这个独立的艺术计划,为谈判注入新的视角,促使各方超越歧见,共同为解决塑料危机及其引发的健康问题采取行动。

    班杰明也曾以16.8万根吸管建造设备,生动描绘海洋塑料问题,也曾在奈洛比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搭建「巨型塑料水龙头」设备,象征关闭塑料污染源头,成为推动全球塑料公约的重要象征。这次,他期望借由「沉思者的负担」创造一座「环境纪念碑」,如同自由女神象征自由一般,成为全球面对塑料危机的共同语言与视觉象征。

    INC5.2会议期间,会场内来自全球各国的谈判代表齐聚联合国万国宫,展开条约草案的最终协商。与此同时,会场之外亦同步举办多场高层论坛、专题展览、艺文活动等,将塑料治理的讨论延伸至整座城市,全面展开全球对话。

    加拿大艺术家兼环境倡议者班杰明‧冯黄,于联合国广场打造一座高达6公尺的巨型雕塑「沉思者的负担」,以艺术语言对塑料污染危机提出警示与省思。(特派记者曾原信/摄影)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