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被指「台失去川普」 学者:赖政府看不清真正危机所在

    台美关系示意图。(本报数据照片)

    曾任美国国务院资深顾问的惠顿(Christian Whiton)4日撰文,对民进党政府过度亲近拜登政府,疏远共和党员等表现提出质疑。此文在外交圈持续发酵。淡大副教授黄介正指出,民进党追随的价值理念,与川普的MAGA理念不合,这对于继续促进双方共同利益,本身就会产生扞格。

    惠顿以「台湾如何失去川普」为题撰文,对前驻美代表、现任副总统萧美琴驻美时期的表现提出质疑。并揭露,我驻美代表处5月起以每月6万美元雇用亲川普的游说公司来为台湾做战略倡议,但认为此举反倒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黄介正指出,过去他就撰文提醒,民进党引以为傲的「进步思维」,是不是站在川普的对立面,若是,不知川普会如何看待台湾。除了政党理念与价值的坚持,赖政府的人脉,以及「有没有找对人」、与美方友人创建的交情,或是聘请的公关公司够不够力,能否正确传达消息,不是拷贝过往的说帖就侥幸以为可以搞定华府。

    涉外人士指出,每月6万美元聘用游说团的做法,恰好说明赖政府无法打进川普决策圈的困境。多少学者与外交人士都提出过类似惠顿的解读和善意的警示,但都被执政党斥为唱衰或疑美。在外交上本就应该左右逢源,民进党太偏向某一方的做法,只在台湾「出口转内销」,加上其意识形态与价值理念与川普迥然不同,都是导致「战猫」外交失灵的原因。

    旅美学者翁履中也发文指,从川普再度入主白宫以来,台湾的对美关系就出现断裂式变化。过去民进党政府熟悉且善用的华府管道、民主党人脉,如今几乎在共和党主导的行政部门前无用武之地。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台湾有多少人了解并愿意承认环境已变?

    翁履中说,台湾关税谈判并未因「我们宣称的地缘战略位置重要」而变得容易。当前的对美工作更像是为了对内让民众安心的宣传;但实际上,共和党不喜欢虚晃一招式的宣传。他们要的是「玩真的」:开放市场、提高军费、投资美国、切割民主党势力。对这些要求若无法清楚回应,台湾在共和党政府眼中,就不会是「同盟」,而是「麻烦」。

    翁履中忧心,台湾缺乏提出美国已经转变的诤言者,亲近政府的学界与意见领袖也多选择沉默,或是全面「乐观」解读台美关系。这种「为避免内部批评,而放弃面对现实」的政治文化,是台湾看不清对美关系真相的真正危机所在。

    翁履中表示,台湾既然决定选择站在美国这边,就要知道「哪个美国」正在执政,不能还在跟错的人说话,以为自己很有面子?台湾需要的是认清方向,不要只想报喜不报忧,搞清楚今天的共和党要什么、台湾可以给什么、不能让什么,是现在守护台湾的当务之急。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