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公共神学与公共政策中心(Center for Public Theology and Public Policy)主任巴柏(William J. Barber)与研究员威尔森-哈特葛罗夫(Jonathan Wilson-Hartgrove)5日在时代杂志(TIME)共同撰文指出,能够影响美国选举结果的最大群体摇摆选民(swing voters)就是穷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贫穷选民投票时并没有违背自身利益,川普2024年选举赢过贺锦丽的关键因素在于选择不投票穷人与低收入选民增加,2020年协助拜登当选的1900万低收入选民,到了2024年大选并未投票。
过去40年来,美国贫富不均问题趋于严重,贫穷与低收入白人在2018年有6600万人,人数超过其他族裔。巴柏与威尔森-哈特葛罗夫指出,这是为何走民粹路线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在白人为主低收入社区特别受欢迎的原因,从分而治之(divide-and-conquer)的迷思来看,如果白人正在受苦,肯定是黑人、移民抢走资源,因此川普通过大规模移民扫荡押注这个迷思。
虽然有民粹路线诉求影响,但美国政治的现实状况是,绝大多数贫穷选民在投票时并没有违背自身利益。
川普2024年大选在低收入选民之间支持度虽有增加,但莱克研究机构(Lake Research Associates)最新研究显示,川普赢过民主党候选人贺锦丽的关键因素,其实是穷人与低收入民众在2024年大选决定不投票。1900万名在2020年帮助拜登胜选的低收入选民没有参加2024年大选投票,其中三分之一接受调查时回答说,没投票是因为民主党政见无法对于他们的经济困境提供解答。
这群「拜登弃投者」(Biden skippers)并非不关心政治,相反的,其中半数每天数次关注新闻,遇到两党对决的情况下大多仍会支持民主党。贫穷选民不是美国政治趋于极端主义的推手,他们也不是川普基本盘,但贫穷与低收入民众却是最大群体的摇摆选民,这个族群如果开始感受到「大又美法案」砍福利的冲击,接下来可能对能够帮忙争取发声的候选人有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