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结束动荡?一拖再拖 缅甸大选在内战中登场(组图)

    ◆2024年7月,敏瑞(右)因健康原因将代总统职权移交给敏昂莱。

    当地时间8月7日,缅甸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缅甸代总统敏瑞因病逝世。自2023年年初以来,敏瑞多次因进食和行动困难问题接受治疗。去年7月,他因健康原因将代总统职权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这一时间点恰逢缅甸政局迎来变动之际。缅甸国防与安全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决定从8月1日起解除全国紧急状态,为预计将于12月举行的大选做准备。会议宣布,撤销此前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的命令,组建新的联邦政府以及国家安全与和平委员会。

    新组建的政府中,国家总理由吴纽梭担任;敏昂莱虽不再担任总理,但仍是军方最高统帅,并担任国家安全与和平委员会主席。吴纽梭出身军方,是缅甸商界巨头,曾担任敏昂莱的顾问。缅媒形容,新的联邦政府“几乎没有改组”,只有两个部委易主。

    ◆2025年6月25日,敏昂莱出席在内比都举办的“和平论坛”,并同与会者合影。

    一拖再拖的大选

    缅甸的全国紧急状态持续了四年半,其间七度延期。按照缅甸宪法,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不能举行大选。

    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以选举舞弊为由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扣押时任总统温敏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将国家权力移交给敏昂莱,并宣布实施为期一年的全国紧急状态。紧接着,缅甸国防军总司令部组建国家管理委员会统治国家,敏昂莱担任委员会主席。

    缅甸军方当时宣称,等全国紧急状态结束便会重新举行选举,将国家权力归还给由此产生的民选政府。2021年2月8日,敏昂莱在全国电视讲话中重申,将重新举行大选并将权力交给获胜者,还承诺军方尊重并遵守宪法,强调自由与公平的选举在民主制度中很重要。他直言,“没有任何组织高于国家利益,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民主制度的基本要求。”

    但过了半年,缅甸军方改变了最初的承诺。敏昂莱在2021年8月初宣布,将大选时间推迟到2023年8月。他指责说,民盟一直在国内煽动暴力事件,而要想成功举行自由、公正的多党大选,必须创造条件。

    2023年2月1日,也是政变两周年之际,缅甸军方再次以国家动荡为由,将全国紧急状态延长半年。到了7月31日,这一状态再度被延长。缅甸军方发声明解释说,国内持续的暴力事件是延长紧急状态的原因。声明指出,“为了举行自由公正的选举,并让公民能毫无恐惧地投票,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多次延期后,敏昂莱于2025年3月8日首度给出大选时间表,当时他正在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他透露,缅甸将在今年12月或明年1月举行大选。“我们计划尽快举行自由与公平的选举……已有53个政党提交了参选名单。”他还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发出邀请,希望后者能派出观察团来见证这场大选。

    ◆2025年5月,敏昂莱受邀参加俄罗斯胜利日庆祝活动,并与普京会面。

    3月26日,敏昂莱在国家管理委员会会议上制定了具体计划:大选将在今年12月的最后两周或明年1月的前两周举行。尽管3月28日缅甸发生了大地震,敏昂莱依旧声称,大选时间表不会改变。

    长期研究东南亚的一名国内学者向《凤凰周刊》指出,紧急状态是否延长,与缅甸国内的安全形势息息相关。“2021年以来,缅甸国内武装冲突一直处于高位,尤当2023年‘1027行动’开始后,该国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军方、反对派、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下称‘民地武’)三方力量的对比也出现了变化。”上述学者解读说,“但从去年年底至今,由于缅北‘民地武’内部的分化及其他因素作用,缅甸军方面临的安全形势有了一定改善。与此同时,民众对持续的政治危机出现了一定疲劳。因此军方在此时宣布解除紧急状态。”

    人口普查受阻挠

    暴力冲突的确在阻碍缅甸大选的进度。

    2021年,政变引发缅甸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进而演变为内战。同年4月,在民盟主导下,被军方罢免的国会议员、少数民族成员等反军方人士组建了缅甸“民族团结政府”,并建立武装力量“人民国防军”(PDF),寻求通过武力推翻缅甸军方统治。此后,多个“民地武”加入抵抗阵营。双方武力冲突愈演愈烈,且陷入长期的拉锯战。

    ◆2021年2月17日,缅甸示威者高举民盟旗帜,抗议军方发动政变。

    目前,反对势力控制着该国不少地盘。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24年的一项调查,缅甸军方发动政变三年后,仅控制着该国21%的领土,“民族团结政府”和“民地武”控制了42%的领土。来自“民族团结政府”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中旬,全国300多个镇区中,只有不到100个处于军方控制之下。

    敏昂莱曾在2023年1月表示,军方完全控制着该国198个镇区。但同年10月27日,边境地区爆发激烈冲突,军方预计丢掉了数十座城镇。另外,“民族团结政府”及其盟友继续攻占该国关键领土,一度兵临第二大城市曼德勒。

    ◆2024年7月17日,反军方武装“人民国防军”占领了曼德勒附近的辛古镇。

    如此分裂的局面,让大选准备工作举步维艰。去年12月31日,缅甸当局公布了10月上旬人口普查的初步报告,称其只统计了145个(该国共约330个)镇区的人口;该国超过5100万人口中,约有1900万人的数据无法收集。

    敏昂莱指出,此次人口普查,将用于编制准确无误的选民名单,为2025年大选做准备,这是成功举行自由公正的多党民主普选的基本要求。为此,他呼吁民众毫无保留地回答人口普查员的问题。

    ◆2024年10月1日,人口普查员在内比都收集人口数据。

    但据缅甸《伊洛瓦底江报》报道,由于担心安全问题,即使在仰光市中心,人口普查员也要在武装警察的护送下匆忙收集数据。而在其他一些地方,人口普查员甚至会遭到针对性袭击。

    ◆一名士兵在缅甸内比都为人口普查员提供安全保障。

    此次人口普查是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前三次人口普查期间,尽管缅甸也存在暴力冲突,但普查工作仍能在大部分地区顺利进行。

    以“民族团结政府”为首的反对势力批评军方以人口普查为借口收集信息,用来恐吓民众,甚至意图进行虚假选举。因此,他们誓言要抵制这场大选。有分析认为,这些反对势力将在选举前发动军事攻势。

    自2021年以来,缅甸持续陷入动荡,民生凋敝,社会秩序崩解。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超过230万人流离失所,超过1800万人急需人道援助,约4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敏昂莱今年7月表示,缅甸2025-2026财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达到816亿美元,较2024-2025财年的764亿美元增长约52亿美元。但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缅甸未来一年的GDP将萎缩2.5%。

    ◆自2021年以来,缅甸一直处于内战当中。

    “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国内武装冲突此起彼伏,持续至今,长期阻碍着该国的建设。这背后有深厚的民族国家建构、殖民历史遗产、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前述东南亚问题学者直言,“目前想要解决内战持续的问题,比较困难。”

    缅甸军方的打算

    针对缅甸局势的严峻性,东盟多次呼吁缅甸军方先解决国内冲突,再举行大选。7月11日,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外交部部长穆罕默德表示,东盟一致认为缅甸大选并非优先事项,敦促缅甸当局履行其和平承诺。他强调,东盟成员国希望缅甸当局遵守其在2021年达成的“五点共识”和平计划。

    ◆2025年1月,东南亚各国外长齐聚马来西亚兰卡威。

    这一计划是当年民盟政府被推翻数月后达成的,包括立即停止暴力、各方进行建设性对话、任命东盟特使协调对话、东盟提供人道援助、东盟特使访问缅甸等。

    有分析指出,如果东盟长期无法推动缅甸落实“五点共识”,其机制信誉将会受损。“缅甸问题令美欧加大对东盟施压,周边邻国则在边境安全和经济通道上拥有更大影响力。这让东盟陷入区域大国竞争的夹缝中,外交自主性受限。”

    “东盟最近发布了《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解决缅甸问题对于东盟共同体建设至关重要。”上述学者分析说,“东盟以及联合国也会持续为推动化解缅甸危机做出努力。”

    不过,缅甸当局并不太在意东盟的声音。今年5月访问俄罗斯期间,敏昂莱向媒体透露,他与中俄等多国领导人举行了会晤,还通报了缅甸将在今年年底举行选举的事宜,并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据新华社报道,在与敏昂莱会晤时,中国领导人表示,“中方支持缅甸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稳定,稳妥推进国内政治议程。”7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缅甸当局解除全国紧急状态的提问时表示,“作为友好邻邦,中方高度关注缅甸局势发展,始终支持缅甸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和平和解的努力。”

    美国《外交家》杂志评论称,缅甸军方寄望于通过此次大选实现与外界关系正常化,并为2021年政变以来的内战问题找到解决途径。“本质上,军方试图复制2010年大选开启的民主‘过渡’,那次大选将权力移交给军方支持的文官政府,并开启了缅甸与西方关系的快速正常化。”

    但据前述中方学者判断,大选难以改变军方与反对派主导的“民族团结政府”以及若开军等“民地武”眼下势同水火的局面,缅甸武装冲突会持续高企。

    ◆2023年,缅甸地方武装力量在该国北部进行训练。

    “2021年2月以来,缅甸军方持续面临来自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的制裁;日韩等亚洲国家亦减少与其接触;围绕落实‘五点共识’和平计划,缅甸与东盟的关系也陷入僵局。”该学者分析说,“缅甸军方希望通过大选改变并塑造其国际合法性,但在军方主导且民盟等关键反对派不参加选举的情况下,这一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观察人士预测,敏昂莱将在大选后继续担任总统或国防军总司令的角色,并通过这些职位巩固自身权力。

    进一步扫清障碍

    尽管局势艰难,缅甸当局依旧想方设法为大选扫清障碍。2023年1月,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颁布新的《政党登记法》,强制政党在60天内重新登记,否则将自动解散。该法律在党员人数、党产资金和后勤等方面对政党做出严格要求。由于民盟拒绝遵守该法,于当年3月28日遭到解散。

    今年7月底,《政党登记法》通过第二次修正案,对第三章“丧失存续资格”第12条进行补充,新增一条款,规定“在选举中查实存在舞弊或非法行为”的政党将被取消资格。

    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今年4月8日宣布,所有有意参加年底大选的政治团体,须在5月9日截止日期前申请注册为政党。截至今年6月,共有77个政党申请注册,其中54个成功注册并受认可。

    自去年10月以来,缅甸当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普查,为筹划已久的选举拉开序幕。此次人口普查除了关注人数变化,还加入了年龄和性别等信息。这些数据对掌握选民情况至关重要。

    尽管成本昂贵,但为了避免发生选举舞弊,缅甸还搞起了电子投票系统。今年6月20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吴郭郭表示,努力实现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让全国的选民都能使用电子投票机投票。吴郭郭指出,选举所需的电子投票机目前正在大规模生产中,部分成品已经运往相关地区。

    ◆2025年2月5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吴郭郭在内比都观看了电子投票机的演示。

    为了确保选民能够正确使用电子投票机,缅甸当局还组织官员及专家对选民进行电子投票机的操作培训。今年7月,缅甸官员透露,“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生产了2500台用于公众教育的电子投票机,计划为实际选举生产超过5万台。”迄今为止,来自缅甸五个地区和各部委的超过10万人参加了电子投票机的教育宣传活动。

    缅甸还在7月29日出台新法惩罚破坏选举的行为。新法名为《保护多党民主选举免受阻碍、干扰和破坏法》,该法案厚达14页,规定任何以演说、演讲、组织、煽动、抗议或散发信件扰乱选举进程的人,可能被处以3至10年监禁;任何威胁、妨碍、辱骂或严重伤害选举委员会人员、候选人或选民的人,可能被判处3年至终身监禁;任何破坏或损坏选举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包括选票)或相关建筑物的人,可能被判处5年至终身监禁。

    同时,新法要求成立由内务部长、国家警察局长等高官组成的中央选举安全委员会,监督国内外组织在选举期间的行动,为选举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敏昂莱在7月30日的军方会议上确认了12月举行选举的计划,并呼吁公众支持选举进程。他强调,不能像2020年大选一样,必须防止选举舞弊,防范那些试图扰乱或破坏选举的人。

    出于安全考虑,敏昂莱表示,大选投票将在不同地区举行。“鉴于目前国家局势,选举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必须分阶段进行。”他说,“但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将进行选举。”

    根据国家管理委员会的说法,大选暂定于2025年12月第三周至2026年1月第二周期间举行。本次选举将采用“最多票当选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投票方式。根据联邦选举委员会的初步规划,选举将在全国267个镇区展开。

    为了确保所有合格选民不丧失投票权利,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索温要求加快恢复政府行政机制的运转,逐级重建镇区、街区和村庄的行政管理体系。他还呼吁,任何具有投票资格的公民都应获得投票机会。“若因各种原因遗失身份证或家庭户口簿,相关部门将尽快协助补办。”

    尽管全国紧急状态已被解除,但缅甸3个省和6个邦的63个城镇仍将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这些地方大多位于边境,军方在当地面临抵抗。缅甸当局为此发出大量短信,呼吁各地武装团体放下武器,“为了国家利益共同努力”。对于那些愿意在大选投票前放下武器并“回归合法阵营”的武装力量,当局还会提供现金奖励。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