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7日对全球各国启动「对等」关税,重塑全球贸易;包括欧盟、韩国和日本等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在内的数十国现在都面临15%关键新关税,其他国家则各自面临「客制化」关税。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Yale Budget Lab)计算最新完整数据,这些关税生效后,美国整体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将跃升至18.3%。
耶鲁数据:美平均关税跃升至18.3%
这几个月,人们一直担心新关税至少将暂时引发通货膨胀,但川普早在2018年即公开宣称「我是关税人」,他深信关税的理念丝毫未变。川普7日午夜在社群媒体兴奋宣称:「现在是午夜!!!数十亿元关税正流入美国!」
各国进口商向美国出口的各种商品将支付10%至50%不等的关税。少数国家发现因为自己意见与川普相左,正面临比他国更高的关税。
巴西6日已被美国开征50%关税;印度面临25%关税,但川普政府以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为由,另外宣布21天后将对印度开征双倍关税。从孟加拉到南非,有近20国面临20%以上更高关税。
最近几天比较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对瑞士开征关税高达39%。瑞士总统特别临时来访,但似乎未能争取到豁免。
至于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关税本周保持不变,毕竟他们均已面临25%以上整体关税,且各自有不同的谈判日程。其他100多国税率7日未调整,维持先前设置的10%水平。
雅虎财经报导,由于各国仍设法在数百个领域寻求豁免,加上川普继续放话声称,未来几周将对半导体和药品等特定行业征收新关税;未来几周,不论是数字或局势,势必还会有更多转折。
川普几乎每天都在强调关税收入创新高;随着新税率上调,未来几个月的关税收入确实可能进一步增长。情况正如川普6日形容:「我们真的才刚开始;这只是起步而已。」
但是美联社指出,企业和消费者都准备面临关税的冲击之际,有迹象显示关税政策可能造成自我伤害。许多经济学家说,关税的风险是美国经济持续被侵蚀。
金融顾问公司Dynamic Economic Strategy首席执行官西瓦(John Silva)表示,今年4月首波关税推出后,雇用开始放慢,通膨压力悄悄上升,重要市场的房价开始下滑,「生产力较差的经济需要较少工人,更重要的是关税愈高,工人的实际工资愈低。现在经济生产力较差,企业无法支付和之前相同的实际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