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年初人形机器人在春晚一舞「出圈」以来,机器人产业已屡次登榜热搜「C位」,迎来资本、政策等多重风口。查找天眼查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全中国共有22座城市辖内集聚超过万家机器人企业,其中深圳领跑「机器人第一城」。
《21世纪经济报道》报导,中国东部城市体量优势明显,深圳、广州、上海3城集聚机器人企业数量分别达到6万5291家、5万3288家和4万5801家,领跑全中国。北京、苏州两市紧跟在后,辖内机器人企业数量双双突破3万家。
具体来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撑起东部机器人产业带。
深圳凭借超6万家机器人企业稳坐「第一城」,集聚优必选、越疆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广州位列全中国第二,全市集聚机器人企业超5万家,覆盖以瑞松智能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和以里工实业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除广深两座城市外,同样位于珠三角的「工业重镇」东莞也在机器人产业赛道上闯入全中国前十,凭借以拓斯达、鼎泰机器人、李群自动化等工业机器人企业为代表的1万9067家机器人企业,位列全中国机器人之城第九位。
在几座龙头城市支撑下,2024年广东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24万台(套),年增31.2%,连续五年居全中国第一,占全中国市场总量的44%。
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戈燕红表示,广东拥有从AI芯片、传感器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以及超大城市群提供的丰富应用场景,这些都构成了企业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独特优势。
除珠三角外,长三角城市也在机器人产业板块交出亮眼表现,分别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合肥5城跻身全中国「机器人之城」前20强。
其中,上海全市集聚机器人企业达到4万5801家,其中不乏智元机器人、傅利叶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同期,苏州、杭州、南京和合肥4城集聚机器人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万7234家、2万1947家、1万8169家和1万3742家,梯度明显。
以北京、天津两市为代表,京津冀也在机器人产业赛道占下一席之地。其中,北京全市集聚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3万8068家,涌现出松延动力等一批新兴企业。2018年即公布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天津,目前也集聚了1万3584家机器人企业。
面向下一个五年,机器人产业仍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G)发布的全球与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数据,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将占据近半市占。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运行会长任玉桐表示,未来的机器人产业,会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呈现技术范式重构、应用场景裂变、全球竞争格局重塑等变化。特别是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量产等新变化的出现将进一步改变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