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日本大V在云南旅行 吐槽中国人礼貌堪忧?(组图)

    堀江贵文——在日本财经圈、互联网圈,这个名字几乎没人没听过。今年51岁,日本知名门户网站Livedoor创始人,曾是日本互联网泡沫时代的风云人物。那会儿,他靠着一张快嘴和一股“谁都敢怼”的劲儿,在电视和媒体上频频露脸。

    后来因为证券交易违规入狱,但出狱后依旧活跃——转型为跨界投资人,涉足太空、加密货币等领域,活跃于日本社交媒体和电视节目,X(旧Twitter)粉丝超360万。他的大起大落人生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至今仍是日本商界最具话题性的人物之一。

    他的X粉丝过三百万,说话风格就是一句顶一万句,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总有人接着吵下去。有人说,他是“日本版罗永浩”,创业史和嘴炮功力都很能打。

    8月10日,他人在中国云南参加为期10天的旅行团,也照例没闲着,更新了一条动态:“令人惊叹的是,即使在靠近缅甸边境的深山地区,移动网络依然畅通无阻,而且所有人都能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这就是跨越式发展。”

    他一边感叹中国数字化的普及,一边也补了一句:“中国好的地方很多,但中国人的某些礼仪真不行。插队常有,非常随便地插队,还有那种坐在我后排的讨厌女人,明明我正靠在椅背上,她却毫不在意地甩头发过来,连句对不起都没有。”

    画面很直白:他靠在座椅上,后排女乘客一个甩头,长发扫到他身上了,然后还毫无反应。他当场不爽,就顺手发了条吐槽帖。

    这条帖很快被日本网友连回到他几年前的“新干线事件”。当时他在绿色车厢(相当于高铁一等座),前排乘客回头问:“可以把座椅放倒吗?”他发帖说:“烦死了,想倒就倒,别什么都问一遍,太碍事。”

    于是,这次新帖一出,评论区立刻热闹起来——

    “问也不行,不问也不行,你到底要怎样?”

    “是不是得先猜你今天心情,再决定怎么做?”

    堀江立刻回怼:“这是两回事!倒座椅不会伤到我,但头发甩到我身上,很正常会讨厌吧。”

    意思很明确——一个是社交习惯问题,一个是物理干扰。

    日本人习惯在公共空间保持一个“空气距离”——不拍别人椅背,不让包、衣角、头发碰到别人。倒座椅前那句“いいですか?”(可以吗?)更像是一种礼貌流程。

    可在中国,公共空间的节奏更随性:地铁里有人推车卖零食,长途车有人随手把外套搭一边,排队时见缝插针往前挪半步。这在本地人看来是自然习惯,但对习惯保持物理距离的日本人来说,就容易觉得是“没分寸”。

    “座椅礼仪”这种事,本质上就是两种文化习惯的碰撞。堀江觉得“不用假客套”是爽快;别人觉得“先打个招呼”才算礼貌。甩头发的人没想那么多,被甩的人却可能很在意——双方逻辑都成立,只是频道不一样。

    这类小摩擦,放到社交媒体上特别容易被放大。它不涉及法律,也不算恶劣,却刚好踩在了文化敏感点上。于是就会有人站队,有人调侃,还有人拿来当文化案例分析。

    堀江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日本人早就见怪不怪。但他这次云南之行的插曲,也算是个提醒——旅行不仅是看风景、吃美食,还会遇到这些不那么舒服的小瞬间。而这些瞬间,往往才是真正的“异国生活感”吧。

    不过,他并不是那种反中的日本人。曾在2000年10月在中国成立了英极(大连)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英极大连)。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关闭了。此外,堀江贵文还曾计划在中国开设网络咖啡店,成为大网红后也接过中国公司的广告和推广,哪怕是直接替品牌站台,只要合适他也照接,小编的朋友就找他做直播推广,收了1000万日元(含给广告公司,他起码也得拿500万日元吧)

    难得网红大佬来中国旅行,却遇上这样的不快,不过中国还有很多美好的地方,有空多来中国各地转转啊,中国人的性格是大咧咧的但也热情好客,而日本人相对拘束了一些,总之不同的国民有不同的性格吧。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