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支持《东极岛》被骂洗白?官媒的屁股也歪了?(组图)

    8月9号,在看完《东极岛》之后我马上撰写了一篇影评,并在第二天发布。

    文章的标题是——

    “管虎这次屁股没歪!《东极岛》让我知道,中国电影工业真站起来了”

    影评方向很简单。

    《东极岛》制作精良,特效没话说,从制作层面来看,电影的完整性很高,无论大小场景都没有可以挑出毛病的地方。

    就算是以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东极岛》也是一部超过标准线的商业大片。

    而且我还着重强调了,这一次管虎的屁股没歪,我在一刷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任何问题。

    当然电影的故事还是有问题的,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里斯本丸号沉船”。

    原型中,是极岛上的渔民在看到被日本人戕害的英国人后,奋不顾身乘船跑到海面上营救。

    不图回报,完全是出自善良。

    但电影中却改成了哥哥为了救弟弟,顺带着救了所有英国人,而渔民们也是被一场演讲感召。

    这就极大削弱了渔民的人道主义精神,甚至说是曲解,把中国人群体共振的善良勇敢,曲解成了美式英雄主义。

    这背后也彰显着创作者被美式个人主义思想影响太深了,根本不信有人能够做到义无反顾去救外国人。

    时至今日,我对《东极岛》的评价依然是这样的。

    然而,当这篇文章发出后,虽然阅读量不算多,但互动量却高的惊人,几百条评论铺天盖地,其中80%都是对我以及《东极岛》的抨击。

    说我水军,说我收钱,说我支持管虎因为我屁股也歪。

    但《东极岛》的屁股真的歪吗?管虎这一次的屁股真的歪了吗?

    如果歪的话,为什么外交部副司长赵立坚都在力推《东极岛》?为什么央视等等一众官方媒体,也在力推《东极岛》?

    难道赵立坚的屁股也歪了吗?

    难道这些官媒的屁股也歪了吗?

    下面,不为《东极岛》,我只为自证,咱挨个回应网友的“歪屁股”质疑,好好掰扯掰扯。

    第一,英国人该不该救?外国人该不该救,问出这个问题就足够自私。

    外国人不是人吗?凭什么只能救自己人?你的家人在外面受困就只能向你求救吗?

    其次,英国人当然有过入侵华夏大地的历史,但那个时候在遥远的19世纪,而当时还没有“中国”,还是封建主义的大清。

    但这一次,是1942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此时已经进入战争末期,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等多个国家也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表明中英是反法西斯同盟成员。

    同盟成员,同仇敌忾,为什么不能救?

    难道还要记大清的账?帮助法西斯?醒醒吧,大清都亡了。

    再者,1941年底,英国就跟日本人宣战了,就算是不想帮英国,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懂吗?

    历史上有很多国家打过仗,但后来为了和平和经济发展又成为同盟,国与国不是人与人那么简单。

    难道要跟孩子一样,被打过就记仇一辈子永远不说话吗?

    那这样光是打过大清的国家就多了去了。

    第二,美化英国人?电影中,一个英国医生被拯救到东极岛上,他说着英语,又身穿体面的衣服,还试图教会吴磊如何运用地球仪。

    于是就有人说了,感觉像是文明社会突然到了原始社会,这是美化英国人!

    但是吗?

    说英语就是地位高?你这不是自卑吗?

    再者,英国人穿的衣服就体面?他是战俘你还记得吗?枯黄的长裤背心也能算得上体面了?

    而最后的交流,这难道不是遵循事实吗?

    那是1942年,作为更现代化的英国,他比一个在岛中活了二十年却从未踏入陆地的渔民更懂地球仪,这不对吗?

    难道违背现实就是好的吗?难道让吴磊直接教给英国人量子力学就是没有美化英国人吗?

    而这个英国人说白了也没啥戏份,开场跟吴磊、朱一龙絮叨了几句就立马被日本人带走了,这才引出吴磊愤怒让日本把自己带走,朱一龙去救弟弟的下一幕。

    说白了,不管是这个被救的英国人,还是在船厂里1816个英国人,他们在电影中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就是推动剧情的工具,没有任何意义。

    除了被救的英国人之外,电影甚至没有给其他英国人任何塑造人物的机会。

    连镜头都没有,美化又谈何而来?

    第三,丑化中国人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部分。

    说片中的渔民衣不遮体,面色憔悴,看起来都跟原始人一样。

    咱别提后面的形容,那是观众的主观想象,只问一个问题:

    片中的渔民形象是假的吗?

    我在网上找了一段40年代沿海地区渔民的生活影像,片中80%的渔民都是上身赤裸,下身卷起长裤。

    这个装扮最适合劳作捕鱼,渔民也早就习惯了。

    而且,东极岛的环境更差,那些港口海岸的渔民,他们还能平日里去城里逛逛,买点衣服,

    但东极岛可是一座孤岛啊。

    电影一开头就点明了日本人控制了整个岛,甚至不允许他们出海捕鱼,把一群渔民逼成了旱鸭子,只能被困在岛上惶惶度日。

    在这种完全封闭的情况下,还要要求渔民穿上体面的衣服?

    尊重一下历史吧,也尊重一下渔民的生活习惯吧。

    难不成让渔民们都穿上一身国潮,在海面上走T台才算“没有丑化中国人吗?”

    这才是真正的抗日神剧吧?

    还有人说,就算是穿裤衩,但当时已经十月份了,他们不嫌冷吗?

    还真不冷。

    里斯本丸号沉没发生在10月1号,而舟山位置比上海还靠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查了一下,十月份的舟山最低还有22°,基本上在26°左右。

    这个温度,再加上岛内紫外线强烈,裤衩背心完全是可以的。

    所以,咱就别执着于渔民应该穿什么了。

    在海上要穿的那么体面,给谁看啊?

    最后当然,《东极岛》还是有问题的,而最大的问题是,作为“作为里斯本丸号沉没”第一次被改编的电影,其商业性稀释了历史意义。

    东极岛的人民没有任何需要拯救的亲友,也没有任何人给他们牵头动员。

    他们救人的举动,就只是不想让眼前的灾难发生,不愿听到远方的哭声。

    可电影却将中国人民一次集体共识的善举,修改成了两个兄弟的英雄主义,而兄弟还有着外来者身份。

    试图用美式“坏小子拯救世界”的套路,来解释83年前的先辈们。

    这就有点买椟还珠,为了商业性,而抛弃了原型意义了。

    但这绝对罪不至死。

    我还是会说:《东极岛》是一部值得看的商业大片。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