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诺曼底风格的小镇埃科斯(Ecos),村口那家开了七十多年的银行,忽然就不见了。
几个月前,这里还立着一块熟悉的绿色招牌,上面写着Crédit Agricole(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老顾客习惯推开玻璃门,和柜台的顾问聊聊家常,顺便存个支票、取点现金。
现在呢?玻璃门还在,但招牌被摘了下来,门口贴着一张白纸:“A bientôt dans votre nouvelle agence”(期待在您的新网点再见)。上面没写具体日期,也没说新网点在哪。
柜台空了,机器搬走了,连取款机都撤了个干净。唯一留下的,是一条用胶带糊住的指示牌,那原本告诉人们,这里是全村唯一的银行。
就这样,这家自1947年就开在这里的老网点,悄无声息地撤走了。
76 岁的阿兰(Alain),是这里的老居民。他几乎每天都会去银行一趟,有时候一天三次。
上午存个支票;下午取点现金;走之前,再顺便看看账户有没有动静。
有人劝他试试网上银行,阿兰摆摆手:“银行在线?不可能!我的脑子停在 Minitel(法国早年的信息终端)时代。”
对他来说,银行不仅是取钱的地方,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去邮局、去面包店——一种熟悉的日常节奏。
现在,他只能开车去 8 公里外的另一个镇上办业务。想到未来如果有一天不能开车,他摊摊手:“那我就完了。”
埃科斯只是冰山一角。法国各地,银行网点正在一扇扇关门。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说会“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布局”,但没公布具体关多少。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计划到2030年关掉近600家网点,占现有总数的三分之一。
CCF,原法国汇丰(HSBC France)表示在2026年前关72家,裁掉1/3的员工。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早在2020年就宣布关近600家,借机与另一家银行合并。
法国互助信贷联盟(Crédit Mutuel Alliance Fédérale)则把小网点关掉,保证剩下的85%每家至少有7名员工。
法国央行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全国还有33,024家银行网点,比十年前少了近5,000家。
至于为什么关?
银行的说法很一致:客户来网点的次数越来越少。
一份法国银行联合会和IFOP的调查显示:
2020年,还有41%的客户每季度至少去一次网点;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36%。
手机银行、网银、自动取款机——人们可以不用见到柜员,就能完成大部分操作。
银行还强调一个“国际比较”:
在欧洲,三分之一的银行网点都在法国。比如德国,全国的实体银行数量已经跌破20,000家。
在银行的算盘里,关掉人少的小网点,把资源集中到大一点的支行,能节省人力,也能让每个网点配齐五人以上的团队,提升效率。
银行的理由听起来很合理,但不少客户并不买账。
SNB CFE-CGC银行业工会主席Frédéric Guyonnet就说:
“你可以减少去网点的频率,但总有一些事必须面对面办——比如离婚、买房、处理遗产。这些事不是电话或视频能解决的。”
而且,在小镇上,银行不只是办业务的地方,还承担着社区联系的角色。柜员熟悉客户的家庭情况、店铺经营状况,有时候甚至能帮忙给出生活建议。
网点一关,这种“认识你”的关系就没了。
对小商户来说,附近有银行是刚需。尤其是那些每天要存现金的店——餐馆、咖啡厅、小超市。
如果网点撤了,他们就得花更多时间、开更远的车去存钱。时间成本和安全风险,都增加了。
更糟糕的是,取款机也会一起撤走。法国在2024年减少了1,500多台取款机。
在一些地方,最近的取款机可能在十几公里外——这对于没有车的老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麻烦。
在法国北部的奥努瓦莱瓦朗谢讷镇(Aulnoy-les-Valenciennes),唯一的法国巴黎银行网点关门,镇长Laurent Depagne很愤怒。
他在市政会议上提出抗议,要求把这个问题拿到国家层面去讨论:
“银行是私人企业没错,但它们和公共部门有密切联系。不能只看盈利,还要考虑对居民的影响。”
他甚至批评一些地方政府:平时不关心,只有自己镇的银行要关了,才出来发声。
银行喜欢用“合并网点”来替代“关闭网点”,听上去温和一点。
但对居民来说,结果是一样的——那扇他们几十年习惯推开的门,再也打不开了。而且,一旦业务被集中到人口密集的大镇,那些离得远的村子,就成了“金融荒漠”。
在法国的农村,这种变化会加速另一种趋势:年轻人离开,老年人孤立。银行关了,邮局缩了,商店少了——生活越来越不方便,留下的人更少,循环往复。
回到埃科斯,阿兰还是照常去村里的酒吧。只是现在,他在柜台买的,不是啤酒配找零,而是一张刮刮乐彩票。
他说,中奖的可能性虽然小,但比他对网上银行“突然开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他已经打听好了去8公里外的银行的公交路线,心里默默算着每个月的油钱和时间成本。
但他还是忍不住想:
“要是有一天,我走不动了,银行卡里的钱,就像放在了另一个星球。”
其实,法国银行网点的消失,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它是数字化浪潮、盈利压力和成本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对于像阿兰这样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经济趋势,而是生活中一个切实的断点:
那个能叫出你名字的柜员不在了;那个帮你复印表格的窗口没了;那个随手就能取现金的机器,也撤走了。
在屏幕和算法取代人情的时代,银行关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变化,也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缩减。
只是,习惯面对面的那代人,还需要一点时间,去习惯这种没有门可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