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模仿到创新:中国如何成清洁能源行业主导者(组图)

    这是一家中国企业为保护它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的创新设计在多国提交的专利申请。

    2000年,中国的申请人提交了18项分析人士认为具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专利。

    到2022年,该领域中国的申请人提交的专利超过5000项。

    20多年来,中国在为未来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电池和电动汽车——持续产出创新设计,已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数据来源:欧洲专利局、Espacenet。注:清洁能源类别包括电池、生物燃料、氢能、光伏和超级电容器。

    多年来被指责抄袭其他国家技术的中国,如今不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利与论文数量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据分析人士称——还作出了有助于推动全球摆脱化石燃料的重大贡献。

    高质量专利来源分布:中国领跑电池与太阳能领域,欧洲主导风能及智能电网。数据来源:欧洲专利局。注:不包括水电和氢燃料类别,这些类别在清洁技术专利总数中所占份额较小。The New York Times

    “这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专利质量的终极指标是一家企业或机构为保护申请所花费的资金,包括跨国申请保护,”欧洲专利局首席经济学家雅恩·梅尼埃表示。该机构向《纽约时报》分享了有关竞争性专利申请趋势的最权威数据。“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是如何从模仿者转变为创新者的。”

    欧洲专利局将在两国及以上国家申请的专利定义为高质量专利,理由是企业既然花费时间和资金在多个市场申请专利,就意味着它们有意跨国保护自己的发明。专利在特定期限内禁止他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制造、使用或销售该项创新。

    据此标准,2022年中国高质量清洁能源专利申请量是美国的两倍多。尽管中国申请人仍在提交大量低质量专利(与现有发明重复或者差异不大),但高质量专利占比持续攀升。

    这一趋势是由中国政府的战略政策及学术研究环境的成熟所推动的。

    “这绝非偶然,”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珍妮·梁黄说,该研究所建立了一个涵盖全球关键技术研究的数据库(这些技术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安全),其中包括清洁能源在内。

    去年夏天,中共领导层开会规划国家未来,除加强党建措施之外,他们最重视的就是科技培训与教育。

    2015年中,中国政府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十大战略产业提供国有投资基金和开发银行的大额低息贷款,海外并购支持及科研补贴。当时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这些产业80%的国内市场自主掌控。

    梁黄和其他分析师表示,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中国的清洁技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都已占据主导地位。虽然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率先开发了如今广泛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瞬时提供巨大能量的微型电池)等技术,但中国现在正在这些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创造出具突破性的新版本。

    “中国投资规模远超西方,”梁黄强调,“意味着他们能建立贯穿整个供应链的工业体系。”

    清洁能源研究主导地位的逆转:中国在全球同行评议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迅猛增长。数据来源: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关键技术追踪器。注:上表展示每个国家或地区在所有清洁能源子类别中高被引研究的占比。The New York Times

    分析人士指出,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中国政府鼓励激烈的国内竞争,一些经济学家将其比喻为“经济达尔文主义”。

    市场分析公司CRU集团的电池材料主管萨姆·阿德汉姆描述了典型的发展路径:首先是政府选定战略产业注入大量补贴。企业蜂拥而入,并在此过程中提交几十甚至上百项专利申请。阿德汉姆说,在最后阶段,政府撤回补贴,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基本上会被“淘汰”,而“幸存企业变得更强大,出海争夺市场份额。”

    以电动车电池为例。虽然在30年前,美国率先在锂离子电池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后续研究缺乏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则接棒领跑。

    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最近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而它在国内的竞争对手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依赖于一种由锂以及相对便宜的铁和磷酸盐组成的锂离子电池,而不是西方生产商偏好的镍和钴。通过取得专利的技术突破,这些中国公司让电池更轻、更耐用、充电更快、生产成本更低。

    这些改进也使电动车驾驶起来更安全、更便捷。

    宁德时代也在为特斯拉和宝马等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它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将汽车电池火灾风险降至最低的方法,并在2023年获得了欧洲发明家奖。这一系列专利虽然听起来只是关于电池盖和短路的技术描述,似乎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是防止电动汽车在过充电时发生灾难性热量积聚和爆炸的重要技术突破。

    使电池更安全的专利。左:防止过充损坏的电池保护板;中:短路防护盖板避免过充和穿刺起火;右:泄压设计防止危险气体聚爆。来源:Espacenet

    中国有近50个电池化学与冶金专业的研究生学位项目。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数据,在电池技术领域被广泛引用的科技论文中,65.5%出自中国的研究人员,而来自美国研究人员的仅占12%。

    随着优势扩大,中国开始试图限制一些分析人士所称的“技术泄漏”。自今年7月起,中国政府严禁通过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向境外转移电动汽车电池八大核心技术。

    “中国过去常以非正式手段来管控,”阿德汉姆表示,“但现在已有明文法规。”

    这很可能巩固中国在电池生产领域的主导地位,除非其他国家也大举投资研究。分析人士表示,这些举措使全球能源转型——这是遏制人为气候变化努力的核心环节——越来越依赖中国的技术。

    全球能源研究机构Ember的分析师杨碧清(音)对欧洲专利局的数据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如果你把中国从数据中剔除,”她说,“在最近几年,你甚至会发现全球创新出现了放缓和停滞。”

    她还表示,中国政府最近的表态表明,它正在推动企业将目光投向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之外,转向更新兴的技术。

    “碳捕获、智能电网、重工业电气化,这些都是前沿领域,”杨碧清说。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