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40049 帖子
利物浦大学在中国合办学校 英媒:与被制裁机构密切
英媒引述澳洲智库调查,英国利物浦大学与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成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与欧美制裁的诸多机构关系密切,多项计划涉及与中俄有关的国防、关键技术、科技转移、商业化和工业等领域,暴露了「一系列有问题」的英中俄关系。
英国金融时报今天报导,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的调查指出,西交利大2024年11月成立的「中俄人文合作暨发展中心」俄方主任谢米昂诺夫(Artem Semyonov),是俄罗斯独立国协事务、海外侨胞暨国际人文合作署(Rossotrudnichestvo)公共咨询委员会成员。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报导指出,谢米昂诺夫隶属的这一俄罗斯政府机构,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遭欧盟制裁,理由是「体现克里姆林宫软实力和混合影响力的主要国家机构」。
而根据西交利大官网,该校今年4月与位在江苏无锡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创建了研究合作关系。但「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在2021年就因参与中国军事现代化计划等理由,被美国商务部列为7家遭制裁的中国超级电脑机构之一。
同时,西交利大2019年成立「芯片学院」专注先进半导体研发。学院创始机构之一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2024年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禁止美企未经许可向其出口技术。
根据报导,2006年成立的西交利大目前约有2.5万名学生,与联合创立者之一的利物浦大学学生人数大致相当。虽然利物浦大学表示,该校从未从西交利大学生身上取得任何收入,但许多西交利大学生在最后两个学年到利物浦大学就读,并缴交学费给利物浦大学。
调查并指出,西交利大另一个联合创立者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国防部和国防工业体系关系密切。而利物浦大学除了是英国顶尖大学外,也与英国国防机构关系匪浅,也曾获得欧盟和美国政府资助,其中包括美国空军和联邦调查局(FBI)。
调查直指,西交利大的多项计划,暴露了「一系列有问题」的英中俄关系,内容涉及国防、关键技术、科技转移、商业化和产业等领域。
针对上述质疑,利物浦大学强调,该校与西交利大的中俄中心及受欧美制裁的机构没有任何关系。且西交利大是独立的中国法人实体,能在「中国法律架构内」自行选择合作伙伴。
利物浦大学并表示,校方已创建健全的治理流程,确保对西交利大各项活动进行适当监督,包括教学及双方在研究领域的合作。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迎华裔校长 欢迎中国学生
加州大学理事会2025年5月28日通过任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华裔教务长胡仕新(Shixin Jack Hu)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第十任校长。图为胡仕新在佐治亚大学网站上的照片。加州大学理事会5月28日通过任命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华裔教务长胡仕新(Shixin Jack Hu)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第十任校长,将于7月15日正式就任。胡仕新5月30日受访时表示,他希望中国学生未来赴美国升学时,仍然能感到自己是备受欢迎。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报道,胡仕新获任校长后,将成为该校首位亚裔校长。他在中国湖南省的偏远村庄长大,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又译密西根大学)进修。胡仕新30日受访时指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美国及其在教育、研究方面的投资都尤如一盏明灯。他强调:“我的梦想和(现在)许多中国年轻人一样,(都是)在美国大学体系中追寻自己的梦想。”胡仕新称,他希望中国学生能继续获欢迎赴美国升学,并体验到其所经历、改变人生的机会。他表示,美国政府须继续支持国际生和大学研究,这样美国才能在未来几代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胡仕新出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校长,加州大学首位中国大陆移民校长加州大学董事会宣布,佐治亚大学学术事务高级副校长兼教务长胡仕新(S.Jack Hu)博士将于7月15日正式接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校长,成为该校历史上首位亚裔校长,同时也是加州大学系统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移民校长。这一任命正值加州大学系统及全美高等教育面临深刻挑战与转型之际,具有重要象征意义。胡仕新现年61岁,出生于中国湖南省常德市,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天津大学,后赴美深造,在密歇根大学获得机械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胡仕新在密歇根大学任教和担任管理职务超过20年,并于2015年出任研究副校长,主管超过15亿美元的科研项目,涵盖安娜堡、迪尔伯恩和弗林特三大校区。2019年起在佐治亚大学任职,负责协调全校19个学院的教学、研究、公共服务和信息技术事务。在他任内,该校毕业率提升20%,连续六年成为全美毕业率超过90%的九所公立大学之一,其他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他于2015年和2017年分别当选了美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回顾个人经历时表示,作为一个中国移民和家中的第一位大学生,他40多年前怀揣着梦想,带着一个小行李箱和对知识的渴望来到美国,但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担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校长。“我十分荣幸和感激能加入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这充分证明教育的改变力量,”他在沙加缅度的加州大学董事会会议上表示。他将接替即将退休的金·威尔科克斯(Kim A.Wilcox),后者自2013年起担任该职。威尔科克斯任内,河滨分校实现快速发展,学生人数增加逾5000人,新增200名教职工,建成耗资8700万美元的商学院大楼,并创办了医学院,如今即将迎来第九届毕业生。在他的带领下,河滨分校还加入了代表北美顶尖研究型高校的“美国大学协会”(AAU)。加州大学校长迈克尔·V·德雷克(Michael V.Drake)在声明中称,胡仕新长期服务于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是推动创新与学术改革的先行者。“他具备丰富的学术领导经验和协作精神,必将带领河滨分校在科研、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更进一步。”作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新任校长,胡仕新将接手一个多元化、极具特色的校园。河滨分校由柑橘农业研究起步,现已发展为国际知名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昆虫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空气污染控制和替代能源等领域享有盛誉。校园占地1900英亩,拥有逾2.6万名学生和4700名教职员工。河滨分校近年来在社会流动性、学生包容性等方面表现亮眼。去年,该校是加州大学系统中录取新生和转学生人数最多的分校,同时在接收低收入家庭和第一代大学生方面排名第一。然而,校园扩张也带来挑战,包括住房、餐饮和停车资源紧张,部分移民学生支持服务相对薄弱。为缓解相关压力,校方已动工建设一座耗资1.56亿美元的教学大楼和数百套学生公寓。尽管河滨分校目前尚未受到特朗普政府针对招生政策或反犹争议的直接调查,但仍面临系统性拨款削减和司法部对加州大学系统整体的调查。去年,该校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获得超过4000万美元拨款,该机构目前正面临来自各州与研究团体的诉讼,以抵制资金削减。胡仕新承认“削减联邦资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表示,“我们必须继续投资于科学、人才与创新”。他强调,“加州大学系统作为研究型大学系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需要与联邦政府和各机构合作,维持美国各大学与联邦政府建立的伙伴关系。如果没有这样的投资,我认为美国将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他同时指出,大学“需要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州政府支持、联邦政府为研究和学生提供的资金、行业支持、基金会支持,所有这些都很重要。”他表示自己未来的工作重点包括“学生成功、社会流动性、研究和学术、扩大该地区的医疗保健服务,以及支持内陆帝国地区(Inland Empire)的社区”。加州大学董事会主席兼遴选顾问委员会委员珍妮特·赖利(Janet...
特朗普宣布关税新计划!它的价格应声飙涨 (图)
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上调钢铝关税,当地时间周一,美国市场钢铝价格出现飙升。隔夜,消息也推动钢铁股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分化:美国企业股价上涨,欧洲企业则承压下跌。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当地时间本周三起,美国的钢铝关税将会从25%提升至50%。当地时间周一,美国的钢铝价格应声上涨。全球大部分铝的交易价格,通常是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铝价为基础,再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上下浮动。出现“加价”,就是专业领域讲的升水,或者“折扣”,就是贴水,来确定最终的价格。以美国买家为例,现货市场上,美国买家需要在LME铝价的基础上,再支付一个溢价。这个溢价会反映将铝产品交付到美国中西部所需要支付的额外成本,包括运费、关税、仓储等。隔夜反映这一溢价水平的美国中西部完税铝溢价飙升到了每磅58美分,也就是每吨大约1280美元。这一价格较上周五上涨了54%,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分析指出,这意味着美国买家最终为铝支付的价格,可能要比国际同行高出约50%。此外,隔夜钢铁期货价格盘中一度上涨超过8%,随后回吐了部分涨幅。美国在钢铝产品方面都依赖进口,有专家指出,最新的关税措施可能会让美国消费者承压。据悉,美国有近一半的铝产品依赖进口。钢铁方面,美国也是一个净进口国。分析人士告诉CNBC,美国钢价本就高于其他地区,关税政策只会让价格更高。专家警告,钢铁关税可能会导致汽车、住房以及大型家电等商品出现价格上涨。另外,由于钢和铝在罐装食品包装中有广泛应用,因此消费者还可能会看到食品杂货的价格上涨。不仅是美国的消费者,以往美国的盟友——欧洲国家也会受到打击。德国钢铁协会表示,美国市场占到了欧洲钢铁出口的大约五分之一,约为400万吨。隔夜,受关税消息影响,美、欧两地钢铁企业的股价走势出现分化。美国主要钢铁制造商股价大幅上涨,克利夫兰·克利夫斯股价上涨超20%,纽柯以及钢铁动力公司均上涨超10%。相比之下,欧洲钢铁巨头股价承压,安赛乐米塔尔,以及蒂森克虏伯股价收跌。此外,德国第二大钢铁制造商萨尔茨吉特的CEO在当地时间周一,发出警告,钢铁关税增加到50%会对欧洲经济,特别是德国造成严重打击。目前,欧盟方面的反制措施已经蓄势待发。欧盟发言人表示,如果和美国无法达成解决方案,现有以及可能追加的反制措施将于7月14日自动生效,而如果有必要,还会提前实施。
柳州一路段出现塌方,多辆汽车滚落,当地回应(图)
广西柳州一路段突发塌陷,多辆小车坠落坡下,当地:无伤亡,已让部分群众撤离6月3日,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一处突发塌方引发关注。相关现场视频显示,一排车辆停在临坡处的停车位,该坡下方的土层已经空缺。有车辆接连掉下,部分路面也损坏破裂。△ 现场情况。视频截图△ 现场情况。视频截图3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就此事致电三江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已有人在现场处置,没有人员伤亡,“早上统计的时候还只掉下去一辆,后面又陆陆续续掉下去了。应该是和前阵子下大雨有关。”△ 现场情况。视频截图古宜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目前还在核实和处置,现场已拉起封锁线,具体掉落车辆数量不明。“目前我们还在排查,出于安全的考虑,让附近居民先部分撤离。”但并非如居民解读的附近楼房不再能居住。潇湘晨报记者 吴陈幸子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cspxxcb;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相关现场视频显示,临坡处的停车位上停放着一排车,路下方的土层空缺,陆续有车辆往下方滚落。视频截图极目新闻记者采访发现,事发地点位于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苏城农贸市场附近的一路段。3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致电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安、120、住建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等相关部门都在现场处理,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到时候会发通报。”视频截图三江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各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掉下去4辆车,现场已封锁,目前塌方原因还在调查。另据附近居民证实,有坠落的车辆已经吊了起来。
克里米亚大桥第3次遇袭 俄罗斯说逮捕1名乌特工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3日发起特别行动对克里米亚大桥实施「水下袭击」。这是乌国家安全局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第三次对克里米亚大桥发动袭击。俄联邦安全局同日说在克里米亚逮捕了一名制作爆炸设备的乌克兰特工。
乌国家安全局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乌特工在克里米亚大桥支撑结构底部埋设了大量炸药。当地时间3日4时44分,首个爆炸设备被引爆,对大桥水下支撑结构底部造成了严重破坏,爆炸未造成平民伤亡。乌国家安全局局长马柳克(Vasyl Malyuk)亲自指挥部署此次行动,该行动筹备历时数月。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乌国家安全局还说,克里米亚大桥作为俄军重要补给线,是乌方袭击「合法目标」。
俄联邦安全局3日说,当天在克里米亚逮捕了一名乌情报部门特工,这名特工制作了一枚威力强大的爆炸设备。
据俄罗斯媒体3日报导,克里米亚大桥一天内已两次暂停通车。塔斯社3日6时许报导说,克里米亚大桥暂停通车。俄国际文传电讯社随后在9时许报导说,克里米亚大桥在暂停通车3个多小时后恢复通车,官方未披露暂停通车的原因。俄国际文传电讯社在15时许又报导说,克里米亚大桥再次关闭,官方同样未对此作出解释。
克里米亚大桥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地区,全长19公里。
2022年和2023年,乌国家安全局曾两次对克里米亚大桥发动袭击。2022年10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桥上一辆卡车发生爆炸,导致与公路桥并行的铁路桥上一货运列车上7个油罐被点燃,公路桥部分路段受损坍塌。次年,马柳克在接受乌媒体采访时承认这是乌方所为。2023年7月17日,克里米亚大桥遭乌无人艇袭击,导致铁路运输中断。俄方同日表示,袭击造成靠近克里米亚半岛一侧的大桥路面遭破坏,2人在袭击中死亡。
Breaking
66万亿“生育补贴”,也救不了日本生育率?(组图)
“你领的生育补贴,来自我交的“单身税””。在日本,这并不是一句玩笑。明年4月,日本政府就要开始向老百姓征收“单身税”了。当然,这个单身税是要加双引号的。因为它并不是专门针对独身人士的新税,而是政府为缓解人口下降危机,面向社会所筹措的一笔资金,其学名为:“儿童与育儿支援金”。但在舆论场上,不少日本网民仍坚称这就是“独身税”,每每提起这个词的时候,他们都带着强烈的不满。有人直言这个“单身税”,简直就是政府拍脑袋想出来的昏招:有人则将自己生活中的不顺,都归咎于“单身税”的推出:更有人极端地表示,我和“单身税”不共戴天,有它没我,有我无它:如此强烈的反对情绪,让人不禁好奇:一笔“儿童与育儿支援金”,为何能在日本引发众怒?
不是单身税,但日本民众仍不买账儿童与育儿支援金的推出,还要追溯到2024年。当时日本政府为挽救生育率,进一步加大了对本国孕妇和儿童的补贴力度。为了完成补贴,政府需要每年发放2.1万亿日元。但政府无法轻易拿出这笔巨款,所以只得发动国民帮忙。“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应运而生。该支援金面向全日本的医保参保人员征收,基本的缴纳原则是逐年增加个体所负担的金额。你赚的钱越多,要交的钱也就越多。比如一个日本人一年大约能赚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那他在2028年就要每个月拿出350日元(约合人民币17元),为拯救生育率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所有参保人员都要缴纳,所以理论上讲,这笔款项没有针对不婚不育人士,担不上“单身税”的名号。只不过,“儿童与育儿支援金”所惠及的对象都是有娃家庭。如果你一直没娃,那用官方的说法,就算是你参与到了一项全新的、“作为全世代和所有经济主体支持育儿家庭的共享和团结机制”当中。算是以一己之力为日本的未来做托举了。日本民众并不认可这种托举,坚持把儿童与育儿支援金称为单身税。哪怕每月缴纳的税款不足20元。事实上,日本并不是唯一一个陷入“单身税”争议的国家。上世纪40年代,苏联为了在战后尽快恢复人口所推出的“无子女税”,要求无孩人士(男性25岁至50岁, 女性20岁至45岁)每月要将工资收入的6%上缴国库。顺带一提,该税一直征收到苏联解体。如果个人收入过低,因健康原因无法生育,或是发誓独身的僧侣,均可享受免税待遇。即便日本官方出面辟谣,表示“儿童与育儿支援金”被误解严重,大量民众依然执着的用“独身税”或“单身税”来进行代指:根据NHK的统计,使用“独身税”一词的社交媒体帖子,自去年10月左右开始逐渐增加,仅六月一个月就多出了20多万条。在网络上,日本民众对其的吐槽点也是各式各样:“单身要交钱,是不是接下来呼吸也要交钱了?”“连这种钱都要从国民身上出,真是荒谬,难怪大家都不想结婚和生育啊。”“虽然知道这不是针对单身人士的,但这不也是隐形征税嘛?”有人更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2023年刚刚成立的,专门用来应对少子化的儿童家庭厅。今年5月,该厅的政策担当大臣三原顺子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称政府去年在生育方面的支出已达7.3万亿日元。这漫不经心的自曝,把日本民众都气炸了:“一年花7万亿保生育,结果生育率依然连年创新低,这钱都花哪去了?”有人甚至直接给三原扣上了“中饱私囊,打着促生育幌子贪污”的帽子,并在社媒上呼吁取消儿童家庭厅这种浪费税金的机构。而日本大众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对情绪,主要还是因为:政府靠发钱促生育已经发了几十年,但其最终效果实在是太有限了。
发钱催生,效用正在衰退?日本政府给娃发钱,最早能追溯到1971年的《儿童补贴法》。当时给出的初版标准,是对有三娃或更多娃的家庭,每月每孩发3000日元,按当时的购买力换算一下,大致就是5~10罐的奶粉钱。之后,这个补贴标准随着日本的经济状况上下波动,不断修改。到2024年,就变成了:未满3岁的,一个月发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17元);3岁以上的,一个月发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78元);而如果家里有三个以上的宝宝,那补贴金额还会翻倍。据统计,自2004年有数据可参考开始,作为全球率先对抗少子化的“先锋”国家,日本政府在生育这个问题上,已经砸进去了至少66万亿日元。而他们烧掉了这个天文数字后,得到的结果则是: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不到73万,再次创造近年新低。与此同时,在调查中,有1成的日本人明确表示,“无论国家采取什么措施,都绝不想生育。”尽管在今天的日本,一个生育的家庭能获得50万日元的生育补助金,新生儿可以一直领津贴领到18岁,且在5岁之前享受免费的幼儿教育和保育。但在《日本经济新闻》去年5月的报道里,仍有超过7成的受访者直言:他们不婚不育,就是担心有“经济负担”。换句话说,虽然日本政府砸钱催生的力度在这些年越来越大,但从民众端的视角看:把一个孩子从出生养到大学,大约需要花费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5万)到4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91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之下,国家给的那些补贴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发钱催生的“边际效应”很快就显现了出来。日本学者山口慎太郎“乐观”估算:现在再增加1万亿日元的儿童津贴,也只能将生育率提升约0.1%。反之,对于那些本来就打算生多个孩子的日本家庭而言,政府的补贴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这几年里,二胎及以上生育占日本每年出生总人口的比例正在缓慢增加,也侧面映证了该国的生育分化现象:要么坚决不生,要么两个起生。在这样的现状下,“儿童与育儿支援金”会被网民们反感,甚至将之简化为“单身税”进行讨伐,也就不难理解了。有日本网民就表示,与其发动所有人来为一个见效很难显著的“支援金”买单,还不如给多子家庭做税收减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天全日本各地的生育率都在连年跳水,但也存在着那么几个逆全国大势,把生娃彻底盘活的城镇。而这些城镇在“催生”上的成功,还真不都是由一味的砸钱所换来的。
生育,不单是钱的问题像位于千叶县的流山市,其生育率曾在2017年~2022年间,连续6年位居全日本的榜首。该市有两句宣传的歌词甚至是:“想当妈妈就来流山市、想当爸爸就来流山市。”而把“生育友好”变成城市的卖点,流山政府所做的不仅有砸钱,还有完善的幼儿托育服务。从2010年到2023年,流山市将当地托儿所的数量从17所增加到了100所,并设立了大量的托儿所接送巴士。而如果家长有工作走不开,就可以通过电话或APP,让自家宝宝被市政府人员带去托育,最晚可以到晚上8点,托育费则是最初1小时100日元(约合人民币4.8元),之后每半个小时多收500日元(约合人民币24元)。因为流山市在区位上距东京较近,而东京又长期面临幼儿园极度短缺这一问题,所以不少首都的双职工家庭,便选择迁往流山市生娃。这样既缓解了孩子出生入园难的问题,又可以让政府的托育机构来负担一部分养娃的压力。流山市不仅人口增长势头强劲,其大鹰森站前公寓楼盘的售价,也顺带着从3000万日元涨到了6000万日元。而除了流山市,还有生育率一度飙到2.95的冈山县奈义町,以及生育率连续9年创新高的兵库县明石市。当地政府刺激生育的手段要么是发动社区集体轮流带娃,要么是让培训好的育儿支援员来协助年轻的父母带娃。比砸钱发福利更重要的,或许是政府在整个育儿流程上对家庭全方位的支持。毕竟,把一个孩子养大成人,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还有成年人对其付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早在1994年,日本政府就曾提出过全方位构建“快乐育儿社会”的“天使计划”,呼吁在津贴补助的基础上,创造更完善的托育环境,给新生儿父母更长的育儿假等等。但由于该计划的呼吁性大过强制性,所以地方政府推行相当缓慢。而今,像流山这样的日本小城,正试图将当时的构想转为现实,并为当下这个生育低迷的东亚,提供某种破局的可能。不止在经济上支持,而且将养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从父母二人扩大到社群、政府以及社会的各个维度。这样的方法最终能否逆转少子化的未来,现在看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对不少日本人而言,这总比让他们因单身而被“歧视”要好多了。
「台湾不如乌克兰」分析:汉光演习像表演 恐等不到美相助
杂志「外交家」(The Diplomat)4日以「台湾民间社会尚未做好战争准备」为题的专文指出,国际社会常将台湾与乌克兰相提并论,但一项明显差异是:台湾民间社会在心理与制度层面皆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尽管汉光演习扩大规模、纳入平民演练,整体民防仍偏向表演性质,且防卫结构过度倚赖「台湾关系法」下的美援保障,一旦爆发冲突,恐难及时获得实质支持。
尽管汉光演习扩大规模、纳入平民演练,台湾民防仍显得零散且偏向表演性质。2025年以前,汉光演习从未系统性纳入一般民众。即便后备训练扩充,民众多半仍是观众而非参与者。
这反映出更根本的问题:许多台湾人仍难以想像战争。多年和平与繁荣削弱了危机感,相较于乌克兰人在2021年就已接受入侵风险可能成真,台湾社会与战争仍保持心理距离。在台湾,国族认同多半建构于文化与生活方式,而非攸关存亡的政治意志。
乌克兰则大不相同。自2014年克里米亚被并吞后,社会自发动员:老人编织军用物资、乡村捐粮、志工组成防卫部队与物资网络。至2022年俄军全面入侵时,这套民间韧性早已深化为全民防卫体系。乌克兰人的国家认同即意味着主权、民主与抗拒帝国压迫。
反观台湾,军民融合依旧薄弱。国安议题大多由官方掌握,青年普遍对地缘风险漠不关心。尽管政府近年开始补强民防,但进展处于「婴儿学步」而且方向模糊。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早已在国家主导下持续备战,通过爱国教育、意识形态灌输与社会控制,培养出愿为国效命的民众。相较之下,台湾社会长年去政治化、去军事化,倚赖外交与同盟吓阻,此一落差恐将在战时造成灾难性后果。
文中指出,安全承诺不等同安全策略,乌克兰已从1994年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汲取这项教训。战争爆发时,国际支持固然重要,但若缺乏内部韧性,仍难以抵御侵略。
台湾当前的防卫架构过度倚赖「台湾关系法」下的美国支持,可是一旦爆发危机,外援可能因法律模糊、政治分歧或对顾虑冲突升级而延迟或受限。此外,美国不会出手援助一个不愿为自身而战的国家。即便美方介入也需要时间,而现在的台北可能等不到那时。
更严峻的是,北京可能以非战争名义发动闪电突袭,比如冠以「隔离」、「维和行动」或「稳定国内任务」之名,借此阻绝外援并压制社会反应。届时,台北或仅有数小时反应时间,若缺乏已动员的社会,再多军备也无济于事。
「外交家」的这篇文章说,即便台湾近期演习纳入平民场景,那些演练多仍为象征性展示而非实质训练。看着车站空包弹射击,无法真正教会民众如何应变。若不将这些动作扩展为全国性民间动员战略,台湾将持续暴露在风险之中。
虽然台乌情势各异,但教训明确:战争未必会发生,却不能排除。在习近平治下,「统一」与「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内核目标,台湾必须做好准备。
俄美女网红在遭袭的油库外玩说唱,已被拘留(图)
达莎·弗拉基米罗夫娜(Dasha Vladimirovna)和卡琳娜·叶夫根尼耶夫娜(Karina Evgenyevna),是两位生活在俄罗斯索契地区的女孩,她们都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创作跟时尚生活方式有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称为网红。据当地时间8月4日的消息称,现年21岁的达莎和19岁的卡琳娜,已经被索契警方拘留了,起因是她们拍摄了一段说唱视频,更准确地说是跟着说唱歌手Endshpil的歌曲《赤色黎明》(Crimson Dawn)摆口型。歌曲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的,但问题是,达莎和卡琳娜拍摄视频的背景很特别。8月3日凌晨,索契阿德勒地区的库班石油产品公司的油库,遭到了乌克兰无人机的袭击,导致油库内一储油罐(容量约2000立方米)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引发多次爆炸。据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州长文尼亚明·康德拉季耶夫(Veniamin Kondratyev)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无人机碎片击中油罐,导致火灾。超过120名消防员和35辆消防车参与灭火,火势于3日晚被基本控制。目前尚无人员伤亡的报道,不过这场大火的确为当地居民带去了不少的麻烦,其中之一就是导致了距离该油库不远的索契机场的临时关闭,俄罗斯民航局不得不限制航班起降。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内索契地区第二次遭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上一次也是油库遇袭,导致了2人遇难和11人受伤。说回达莎和卡琳娜被拘留的事情,据称两位漂亮的女网红的视频很快就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而这也让两个人以及视频中出现的男子迅速地被警方锁定。不过据报道称,通缉令上只有达莎和卡琳娜的名字,但在警方公开的拘留照中,有那个男子的身影。警方在确认网红身份之前发表声明称:“在互联网监控过程中,发现两名女孩以索契一场火灾为背景拍摄视频。警方已展开调查,正在采取措施确认女孩的身份,并将对她们的行为进行法律评估。”拘留原因未正式公布,但俄罗斯方面有媒体暗示,应该与“美化乌克兰袭击”或“揭露俄罗斯防空失败”有关。对于是否应该拘留达莎和卡琳娜,俄罗斯社交媒体上也是存在争议的。一些公众认为她们的表现轻浮,在国家安全事件中缺乏尊重,尤其是以火灾为背景又唱又跳,真是无法容忍。但也有人认为,两个女孩只是想博得关注,并非有意庆祝俄罗斯防空系统的失败,“她们不是在挑衅。”尚未公布达莎和卡琳娜会被拘留多长时间,但有评论指出,这件事很能反映俄乌冲突期间的紧张与分化。
日本大规模部署反舰导弹,距离中国800公里(组图)
根据日媒报道,日本计划最早明年在九州岛熊本市部署日本国产12式改进型反舰导弹。据公开数据显示,这款远程反舰导弹射程为1000公里,而熊本市距离中国本土最近距离只有800公里,对中国的威慑意味非常浓厚。日方给出的说法是,部署该款导弹是为了确保日本在紧急情况下,拥有对对方目标的报复性打击能力。这个理由完美契合了之前安倍晋三和岸田文雄的对华政策。2022年,岸田文雄刚刚上台,日本政府就在美国的主导下,出台新的防卫计划,要求日本在2025年年底之前,在日本九州地区部署远程导弹。当时岸田政府则表示,这是“台湾优势就是日本有事”计划中的一部分,中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导弹鸿沟”,因此日本必须要采取行动,弥补中日之间的导弹差异。当时日本传出的消息是打算向美国采购1000枚战斧导弹,然后再九州岛进行部署,现在只是将部署的导弹从战斧导弹改成了日本国产导弹。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日本向美国全面屈服的一部分。 这几个月的时间,美国和日本在关税问题上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但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已经宣告日本已经向美国全面屈服。日本宣布在九州部署导弹,又与美日达成经贸协定的时间高度重合,因此并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日本为了和特朗普达成协议,在印太战略上也做出了妥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放弃北约亚太化。尽管特朗普主张的是“美国优先”,对应的则是战略搜索。但实际依旧继承了印太战略以及“北约亚太化”。今年6月,北约峰会在荷兰海牙召开,峰会要求成员国到2035年大幅提高国防开支,从GDP的2%到5%。而作为非美国北约盟友的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同样收到了特朗普类似的要求,美国纠结北约和亚太盟友,试图干涉台湾问题的态度已经不带任何修饰。除此之外,美国主导在印太组建“奥库斯”和“五眼联盟”这类盟友集团,其实就是将北约模式挪到印太地区,这已经对中国构成了威胁。具体体现就是法国航母战斗在亚太地区进行实战部署,英国航母战斗群抵达澳大利亚,英国防长叫嚣要介入台海冲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安理会上的话称,北约国家的军事基础设施在向印台地区转移是事实且显而易见,浙江破坏亚太地区的安全架构。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此前也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以中国为由,进入亚太区域。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则表示,中国在应对该问题上,已经有了策略。一是中国坚持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不动摇,中俄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希望。这番话说的其实比较隐晦,但所表达的潜在意思也很明显。在应对北约印太化的问题上,中俄的利益和立场都是一致的,中俄也必将在该问题上保持合作,共同应对北约亚太化所带来的军事压力。二是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进度不动摇。中国这十多年来军事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经有两艘航母服役,一艘航母即将入役,已将建立拒敌于第一岛链之外的能力。同时两款五代机的服役、两款六代机研发加上中国战斗机在印巴空战中展现出的能力,也有能力构成对北约的空中优势。这两种策略,已经可以让北约不敢轻举妄动,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