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5413 帖子

    一下飞机就被抢…郭富城老婆米兰紧急求救 总领馆回应了

    郭富城爱妻方媛近日到米兰,没想到一到机场就被抢,她在微博发出求救文,希望能找回丢失的证件,引发许多网友讨论。对此,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暂未接获求助消息;若公民在海外遇到类似事件,可以先报警。 方媛今(26)日在微博发文:「刚到米兰机场包就被抢了,提醒大家看管好自己所以的贵重物品,包里面有皮夹子和我所有的证件及银行卡,还有一台相机,以及一些重要数据,还有机会找到吗?」并PO出几天前被网友拍到的她的包包,希望大家能帮忙注意。 网友也纷纷留言安慰她,表示人没事就好,也有人说在机场就被抢,当地治安实在太夸张,也有人以过来人经验表示东西应该很难找回来,提醒方媛赶快办信用卡止付。

    纽约客谈/选举季又要来 你做好准备了吗

    总统大选刚刚落幕,纽约市的「大选」又进入了摩拳擦掌的起跑阶段。民主制度永远不是一锤子买卖,也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完美的稳定态上,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试错、纠错、问责和监督的博弈。你,准备好了吗? ▼收听「纽约客谈」: 三年前纽约人选择了亚当斯。在这三年中,他常拿出一串串漂亮的数字和宏伟的计划,但市民的体感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何况,无论起诉是否继续、罪名能否成立,他经过这一番风波后到底还能得到多少信任,民调结果也许能说明一二。如果在接下来的选举中,选民抛弃亚当斯转投他人,这便是一个试错和纠错的完整过程。 同样,川普上台月余,确实在将他的承诺一一兑现。但承诺带来的大量联邦雇员失业、白卡补助面临被砍、关税威胁令通膨不降反增等结果,也让很多人承担了痛感。去年给了他第二次机会的选民,在接下来的三年11个月中,也要想明白这次试错是否合理、下次要不要再用选票纠错。 民主更深的意涵是,政客可以来来去去,但政策不能因人而废,坏的摒弃,好的保留。因此,比一次性的投票更重要的是对政府的运行者保持监督。比如,亚当斯任内推出的单车道扩展以及「同意之城」建设计划都值得保留,未来,即使他被迫离开舞台中心,继任者们能否维持政策的连贯性,也必须接受选民的考察。 连贯性对于立法者同样重要。市议会今年同样面临改选,注定会有人离去、有人新进。而立法过程通常会很漫长,离任者们未能完成但有价值的提案,继任者是否会将其继承为自己的使命?这也是选民在投票之后仍有必要持续监督的。

    机场假出租车骗案频传 她搭25分钟被索275元

    过去3年来,纽约各大机场发生假出租车揽客导致乘客被骗的案例增加1倍以上,尽管相关单位事后出面宣传或取缔,但成效仍不彰。 据每日邮报(DailyMail.com)报导,「拉客出租车」是指没有执照的司机在机场主动接近没有防备心的旅客,并假借提供比官方出租车更便宜的车资作为诱因,在拉瓜迪亚机场(LaGuardia Airport)与甘迺迪(JFK)等机场,这类案件层出不穷,件数呈现爆炸性成长。据纽约港务局(New York Port Authority)数据,自2022年以来,纽约机场因「拉客出租车」而开出的法庭传票数量大幅成长110%。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对此,航空公司与机场当局则张贴告示,提醒旅客仅使用官方出租车候车区或诸如Uber与Lyft等应用程序(App),但问题依然持续扩大。「我们已致力打击机场非法出租车揽客行为,」港务局发言人说。「我们与纽约检察官合作,确保违规者面临高额罚款,并与出租车暨礼车管理局(Taxi & Limousine Commission)合作,加强相关措施。」 尽管已安排便衣警察巡查、限制停车及扣押无人看管的车辆等执法手段,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港务局表示,近期已在甘迺迪、纽瓦克及拉瓜迪亚机场三大机场展开一项资讯宣导活动,希望提高旅客对「非法揽客」出租车骗局的警觉及确保旅客安全。另外,甘迺迪机场的出租车候车区(Taxi Hold)也试行一项新措施,鼓励出租车司机主动检举未经授权的车辆,为杜绝非法揽客增加另一道防护。 温菲尔德(Sophie Winfield)最近在脸书上透露,自己在蜜月前往纽约时,就在甘迺迪国际机场遇到一起出租车诈骗案,让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 经过长达20小时的旅行后,她在机场外等候黄牌出租车的队伍入口处,被一名「看起来相当正式」的男子拦下。「他告诉我们,这里的出租车队伍只前往皇后区和布朗士区,并表示我们应该到对面马路的另一条队伍去搭车,」她写道。「我们坚持要搭乘黄牌出租车,结果那名男子态度变得很强硬,把我们带到一辆车旁,并保证他的车和其他车一样使用跳表计费。」 因为旅途劳累,她最后还是上了车,经过25分钟到达饭店,司机竟然要收275元车资,在一番令人不愉快的交涉后,才降为150元。「我们期待的蜜月一开始绝对不是这样子!」她在贴文最后写道。

    保证中国不侵台? 川普:不会回答这问题

    川普总统26日近午在白宫举行任内首次内阁会议;他在回答记者询问,可不可以保证在他任内中国绝对不会入侵台湾时说,他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但他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系很好,也欢迎中国来美国投资。 川普的首次内阁会议,成了现场直播的记者会;在川普开场发言后,就由马斯克说明政府效率部(DOGE)近期的作为,自此就开始接受现场媒体记者各种提问。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媒体记者问川普,美国对中国提高关税,可能遭到报复,川普说,此事必然由美国主导,「他们可以报复,但不会成功。」因为「大家都想把东西卖给我们。」

    苏丹军机首都圈坠毁 军民至少46死10伤

    根据美联社,非洲东北部国家苏丹一架军用飞机昨天在首都圈城市恩图曼坠毁,苏丹官员今天指出,目前已知造成至少46人丧生,另有10人受伤。 苏丹军方在简短声明中指出,这架由前苏联安托诺夫(Antonov)设计局设计生产的飞机昨天从恩图曼(Omdurman)北方的瓦迪赛义德纳空军基地(Wadi Sayidna Air Base)起飞时坠毁。恩图曼位在喀土穆(Khartoum)首都地区内。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军方表示,这起事故造成军事人员和平民死亡。但是军方没有揭露有少人罹难,也没有说明事故原因。 不过,卫生部稍早指出,至少已有19人丧生,另有5位平民受伤送院医治。

    Breaking

    暴走团堵救护车惹怒全网 是真不要脸啊!(组图)

    1这几天,一段刷屏的十几秒视频,成功惹怒了全国网友。事发辽宁朝阳。7月15号晚上六点多,大凌河景区内人来人往。只见一条步道上,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几乎横向占满了整条路。这浩浩汤汤,旌旗猎猎的大队伍,不是什么组团游玩的游客。而是一支每天都准时准点在景区内招摇过市的暴走团。这天,好巧不巧与两辆消防车,还有一辆救护车迎面对上。队伍整齐的暴走团,没有任何让路的意思。救护车只能打开双闪,鸣笛变道上前,谁料上百人依然纹丝不动。最后,你猜怎么着?救护车后退,消防车靠边,为这上百人让了路。声势浩大的队伍,才保持节奏不变,昂首挺胸继续朝前暴走。视频被传到网上,不出所料,“暴走团”迎来一众暴怒。 路遇救护车消防车主动避让,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一群活了几十年的人,却连这个都不清楚?路很宽,明明往边上靠靠,就能让车顺利过去。一群“纪律严明”的人,却不舍得往路边移动两步,为生命让个路。更迷惑行为的,还有后续。看自己的人被骂惨了,队长出来喊冤了。口口声声不存在逼停、阻拦,也没有耽误救人,因为当时的救护车并不是在执行紧急任务。听听队长是如何强词夺理,强行辩解的。“我们各自将就了一下”“你们在这待一分钟”“你们别动了”让别人不动给自己让路。救护车消防车停下等自己,就是这样理直气壮。我就想问一句,就算这三辆车当天是执行紧急任务,你们会主动靠边让路吗?就算前面有病人等着,结果会不一样吗?答案,大家心知肚明。毕竟人家队长还强调了:你们给我们贴上“暴走团”的标签,就是在妖魔化徒步队。不出来解释还好,此言一出,烈火烹油。遇见救火救命的救护车消防车,路是不让的。反咬一口,倒是很会的。就如网友一针见血的评论:说话理直气壮的人有两种,一是有理的人,二是不要脸的人。多少人苦其久矣的暴走团,显然,属于后者。2说是社会给其强行贴标签,我们将他们妖魔化。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暴走团”的这个恶名,他们到底是怎么一桩桩一件件给自己“挣”来的。凌晨四点的城市,鸟儿都还没睡醒找虫吃。河南商丘,一支服装统一,动作整齐划一的队伍,却已经开始在楼下开启暴走模式了。走就走吧,关键他们还拉着音响,时不时来一嗓子嗷嗷唱几句。台风来了,都阻挡不住那股热情劲儿。自己到了睡不着觉的年纪,就要其他人每天四点也强行开机。附近居民不堪其扰,频频投诉都无用。谁让人家不仅人多年龄还大呢?早上不让人清静,晚上也不让人痛快。辽宁阜新,家中有老人突发疾病,男子着急开车回去看望。却遇上一支暴走团正在横穿马路。带头的不由分说,直接用身体拦在了正行驶的车前。男子再三解释,自己有急事,对方也丝毫不为所动。最后,被拦下的男子,只能停在路边几分钟,直到暴走团长长的队伍走远。别人生死攸关,也比不上自己锻炼重要。不仅把马路当自己客厅,红灯他们也是要闯的。几十米长的队伍,毫不顾忌抢占斑马线。等着过马路的车辆,绿灯亮了也只能停在那眼睁睁看着。有人愣是三个红绿灯都没能过去。要是急着上班,或者有其他急事,真的很容易引起路怒症。可台风过境,也要坚持走完全程。泰山压顶,也要保持队形不乱的大爷大妈们,又怎会管别人舒不舒服,痛不痛苦?横行霸道,横冲直撞,肆无忌惮,狼奔豕突的他们,眼里只有向前,向前。撞倒小孩子,是顾不上扶起来就扬长而去的。人行道不走,是非要走到机动车道的。不管有啥只要挡自己的路,都是一脚踢飞的。只要出街,仿佛全世界都要统统让路。哪一刻,是别人逼他们的?哪一桩,不是自我涂抹恶名?哪一幕,不是劣迹斑斑,丢人现眼?没有人可以妖魔化他们。而是自己的不文明,不守矩,没道德,没素质,让他们难以挣脱丑陋,难堪的标签。3老年的生活难免孤独,想要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发时间可以理解。想要锻炼身体,也没有人会阻止。你在公园安静的角落,歌唱的再大声,腿伸得再长,胳膊摆的再高,也没有人会管,会生气。可不能以锻炼之名,行破坏交通之事。不能以寻找快乐之名,让别人都不痛快。更不能以保持健康之名,让这个社会“生病”。一些老年群体,总抱怨年轻人不够尊重自己,却忘了尊重这个东西从来都是相互的。就在昨天,还看到一个奇葩热搜。山东聊城,一家肯德基店内,人气爆棚,座无虚席。以为生意有多好,仔细一看,全是一群老头老太太。一吃过早饭,就集体赶来免费乘凉。老人平时节省惯了,来店里好好坐着,凉快一会儿就走咱们也都能理解。可他们显然把别人做生意的地方,当成了老年活动中心。有躺下直接睡觉的,还有凑成一桌打起牌的。自己好不快乐,好不惬意。为难的却是那里的打工人,劝说是不会有人听的,赶人是万万不敢的。可有些老人呀,跳广场舞是敢毫无顾忌扰民的。暴走是敢肆无忌惮闯红灯的。乘凉是敢四仰八叉躺人家店里的。说到底,是什么心理在支撑他们的这些“丢人现眼”呢?是法不责众的侥幸。是法不责老的猖狂。让有些人在集体“无意识”下,一步步试探底线。让他们视公共空间为自家客厅,视社会规则为无物,视“健身”旗帜为越界的通行证。年龄上来了,也不能把脸面丢了。体质上来了,也不能把素质丢了。就像那句说得很好的话:“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若干年后,也希望你我都不要成为自己曾最讨厌的那种人。

    中国大批中餐馆老板 开始抢购炒菜机器人(组图)

    作者:肖夏编辑:陈晓平 骆一帆图源:视觉中国餐饮业对炒菜机器人的兴趣,从来没像今年这么高。“今年,很多连锁餐饮排队拜访炒菜机器人公司,客户每次跟我们开会,都会聊到这个话题。”谭海林是章鱼小数据的创始人,投身餐饮数据服务已有八九年,前两天,有一家连锁面馆的老板问他:马上做到1000家门店,能不能赶紧推荐一家?谭海林当下,大量餐饮门店急需炒菜机器人。“中餐是充分竞争,利润率并不高,扣掉人工成本、房租能耗、营销费用、平台抽成,很多中餐只有几个点的利润率。”干了20多年餐饮的黄天勇告诉《21CBH》记者。“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一顿中餐价格,就是人均30元到60元。”谭海林说,餐饮客单价中枢正下移,消费者口味要求又没有放低。在出品稳定和严控成本之间,中餐连锁老板要找到巧妙平衡,他们纷纷望向炒菜机器人。1涌入后厨大量中餐连锁的“大厨”,已悄然变成机器人了。660多家门店的小菜园,年营收在52亿左右,于2024年末赴港上市,即准备用1亿元采购2000台炒菜机器人,一台单价5万元。小菜园的部分店铺,从2023年开始就用上炒菜机器人;乡村基、老乡鸡等头部企业,也开始大规模引入。例如,老乡鸡招股书透露,截至4月,其有388家餐厅采用自动设备,涉及智能炒菜机器人、智能蒸柜、智能鸡汤炉等。效果如何?小菜园在招股书中称,炒菜机器人“操作调味精准、菜品口感稳定”。快餐新品牌,更是借力技术迅速扩张。湘式盖码饭“霸碗”,已公开披露其所有门店都配备炒菜机器人。其官网介绍,门店的炒菜机为自研,已迭代至第三代。截至2024年末,霸碗全国门店超过500家。黄天勇也从2019年开始,研发自己的炒菜机器人。两年后,其打造的“秋金小炒”“有拈头市井火锅”等餐饮品牌,陆续用上炒菜机器人,并开始在全国拓店,旗下门店最多时超过700家。据黄说,机器人炒菜的门店,都是盈利的。加剧的竞争,确实迫使餐饮老板改革后厨。接近于正餐的小菜园,2024年堂食人均消费为59.2元,2023年则是65.2元,一年内下降9%;定位快餐的老乡鸡,2022年直营店客单价29.7元,去年已降至27.6元。也有资深餐饮业者认为,年轻厨师紧缺的局面,只会越来越明显,机器代替人工是不可避免的。“厨师本身是个累活,也缺乏社会地位,愿意学厨的人才确实越来越少了。”增好餐学院创始人张好就深有体会。《21CBH》记者查询中餐培训老字号“新东方烹饪”数据发现,其2019年的新培训人次超过7.7万人次,到2024年只有6.3万人次,6年就下滑18%。况且,培养成熟厨师的周期,是以年计算的,而消费者口味不断变化。成熟厨师的技艺,最多迁移到味型、烹饪方法相近的菜系,如果下一回流行不同的菜系,怎么办?2下单踊跃中餐企业,后厨人员的成本非常高。“炒菜师傅一般月薪至少是8000元,技术好的一万二、一万五,还不一定请得到。”黄天勇告诉《21CBH》记者,其餐饮生意最多时,要管600多名厨师,一个月发工资就要八九百万元。扩张期的中餐连锁,甚至愿给更高的待遇。图源:视觉中国“我们开八千,他们就能给一万二。”黄天勇描述说,其外地开店都派厨师过去,每天晚上都有同行在宿舍门口守着挖人。一旦采用机器人,人力节约非常明显。香天下餐饮董事长朱全谈道,一台炒菜机器人能节省2~3名人工;湘味快餐“霸碗”,其每家门店一般配备3台炒菜机器人,员工甚至只需1名,按标准化菜单备菜放入机器即可。黄天勇试点后发现,投入炒菜机器人的门店,人力成本大降40%,出餐速度也从以往5~10分钟,缩减为2~3分钟,且厨房面积压缩30%——这意味着更少的房租。湘菜系老板对引入机器人,热情尤其高涨。湘菜和川菜味型接近,只是,烹饪方式更集中于爆炒,菜品备料相对简单,更便于标准化,若能进一步降本,效益更好。谭海林提到,找他推荐炒菜机器人的老板,忙着扩店,诉求主要两点:对设备稳定性苛刻,不能出问题;使用要足够简单,不能影响效率。黄天勇成立的“熊喵大师”科技,即结合AI技术推出数字菜谱:将菜谱细化为SOP,形成后台程序,通过App选择菜品后,机器人便能操作。现在,其收录1700多道菜,覆盖多个主流菜系。黄对《21CBH》记者说,“设备+菜谱”的厨房解决方案,已服务中餐、火锅、粉面等不同业态上百个品牌,甚至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不是我们主动去找客户,是很多餐饮企业来找我们,他们确实有需求。”黄天勇说,尤其国外资深中餐厨师更稀缺,当地中餐馆需求更紧迫。3家用可期面向中餐的炒菜机器人,市面上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商用、家用两类,前者又可分为大型团餐、社会餐饮。在商用领域,已有橡鹿科技的美膳狮、拓邦股份的厨纪、优特智厨、麦大厨、赛米控等品牌。从各家披露来看,商用机器人基本覆盖辣椒炒肉、回锅肉、手撕包菜、番茄炒蛋等家常小炒。不过,大部分商用型设备只能算炒菜机。图源:视觉中国例如,应用在中央厨房的炒菜机器人,甚至重达两百公斤,价格高达数十万元,很大程度上限制使用场景。那么,家用能否大规模普及?其实,小米、美的、苏泊尔等家电品牌,也推过家用的炒菜机器人,一台机器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些家用炒菜机器人,优点是足够小巧,然而,整体评价不高。消费者要么觉得操作麻烦、每个环节都要手动按键,要么觉得火候不够、缺少锅气,谈不上风味多好。“要经过足够充分的商用验证,具备盈利性,后端设备制造成本才会迅速下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炒菜机器人才适合在家用场景普及。”图源:视觉中国黄天勇认为,炒菜机器人尚处于优化阶段,尤其家用产品,缺少大范围使用的检验。国家特一级烹调师、四川省级川菜非遗传承人张中尤认为,炒菜机器人终会替代部分基础的烹饪工作,家用领域同样大有可为。“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炒菜,如能结合机器配置一些菜谱,面向年轻人的市场,也是很大的。”张中尤举例说。这位68岁的川菜大师相信,真正的烹饪技艺传承,固然要靠人来做;对大众而言,机器化、现代化趋势同样不可阻挡。“以前洗衣机刚进入千家万户时,总有人认为机器洗不干净,现在还有多少人天天手洗?”

    急起直追押注热点 京东一日连投三家人形机器人公司

    中国电商平台京东21日一口气投资众擎机器人、千寻智能、逐际动力等三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显示京东在机器人赛道上正急起直追。 21日上午,三家机器人公司分别发布新的融资公告:千寻智能宣布完成人民币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宣布新一轮融资获京东战略领投;众擎机器人宣布正式完成两轮融资,其中A1轮融资由京东领投。 综合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导,京东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未来将聚焦供应链场景,持续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 相较于美团、阿里巴巴、腾讯等网络大厂,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晚。京东在3月24日宣布切入具身智能领域,侧重家用场景,并成立相关部门;紧接着5月,京东参与智元机器人的新一轮融资;6月京东零售成立了「智能机器人业务」部门。 而京东科技在2024年4月发布中国国内首个双臂移动机器人操作数据集。显示京东已经积累了内部的具身智能硬件能力。与此同时,京东积极抢占消费级机器人的赛道。 知情人士透露,在2025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京东将宣布旗下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与众多机器人企业的合作。该品牌通过将京东角色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机器人、机器狗、AI玩具等硬件中,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当前已经和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京东的供应链、物流、服务等场景本身就是具身智能天然的试验田。京东拥有的产业资源和零售体系对机器人企业有吸引力,能加速机器人产品的落地和商业转化。「真正的挑战不在投资本身,而在于如何推动上下游资源协同落地。他表示,打通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这不仅考验京东的产业集成能力,也将检验具身智能在真实商业场景中的硬实力。

    瓢虫入侵 几十万只从天而降英国海边(组图)

    2025年7月,英国人民正在海边度假、音乐节蹦迪、球场上看球,却没想到被一种“可爱但集体行动力惊人”的小生物打了个措手不及——瓢虫。大量的瓢虫突然集体出动,遮天盖地,甚至一度打断了板球比赛。有人拍视频说:“这不是夏天,这是一场瓢虫末日。”还有人直奔车里躲避,称自己差点被瓢虫“淹没”。这种场景,自1976年大规模“瓢虫风暴”以来,英国人已经快半个世纪没见过了。(注意:以下有图片可能引起不适!!!)那么,为什么今年这么多瓢虫?科学家表示:不是瓢虫疯了,是生态在运作。来自巴斯大学的昆虫学家斯图尔特·雷诺兹教授解释说:这都是天气惹的祸。今年的英国,异常炎热干燥,高温最高飙到 34.7°C,连瓢虫的最爱——地上的蚜虫也疯狂繁殖。于是一连串连锁反应发生了:满地都是瓢虫最爱的“大餐”,它们疯狂干饭,吃得好,自然长得快,瓢虫们也迎来一波“人口红利”,数量蹭蹭上涨。但好景不长。随着气温持续升高、空气干燥,植物开始枯萎,蚜虫也撑不住了,纷纷“下线”。这下好了,瓢虫们突然断粮,没吃的了,只好集体飞出去寻找新的“食堂”。而在这场生存远征里,爱情也顺便排上了日程。它们在路上偶遇同类,于是成群结队、热热闹闹地在空中集会,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瓢虫大军”。所以,别害怕。它们不是要袭击谁,只是饿了、孤单了,想找点吃的,再顺便谈个恋爱。好吧,这原因听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可怕,可现实却仍旧惨不忍睹。此次“瓢虫大军”遍布英国各地,但海边城市尤其显眼。例如Weston-Super-Mare,一些游客说“简直像末日场景”,沙滩、雨伞、婴儿车、食物上全是瓢虫。有人在社交网络上发视频,一边被瓢虫围攻一边写下:“这是老天爷不想让我去海边的暗示吧。”实际上,根据雷诺兹教授的说法,瓢虫可能“无处不在”,但海边城市人多,视觉冲击强,所以才“上了热搜”。虽然这场“瓢虫风暴”看上去有点惊悚,但专家一致表示:没事!别怕!它们咬你纯属试探而已。是的,瓢虫确实可能“轻轻咬”你一下,但原因不是攻击你,而是想知道你是不是好吃,或者你汗太多、皮肤太咸。那个,它们没毒,不传播疾病,也不会肿,就是轻微的“啾”一下。雷诺兹教授总结了一下说:“它们可能会小咬你一下,但别担心,这不是一场灾难,瓢虫是可爱的。”但就问,看到这样的一幕幕,谁还能说得出可爱!这样的场面,让英国人瞬间回想起了1976年那场载入英国昆虫史的“瓢虫入侵”。那一年,英国遭遇了近代史上最极端的热浪之一。高温、干旱、蓝天无云,一连好几个月几乎没下雨,最高气温接近36°C。在英国人快热疯的时候,瓢虫也悄悄“火”了。但那可不是普通级别的“多”。1976年的英国,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瓢虫爆发。在南部的乡村和沿海城市,有人形容那情景是:“空气中全是瓢虫,地上踩的也是瓢虫,坐个长椅屁股下都在爬。”农民干不了活,海边游客被瓢虫追着跑,还有人被吓得关门闭户躲在家里。甚至还有目击者说:“瓢虫飞进嘴里、鼻孔里,我连车窗都不敢开。”全国陷入一场“瓢虫围城”式的生态骚乱,连BBC都专门做了专题报道。这次2025年出现的瓢虫涌动,像是对1976年的“重现”,也是大自然运行的一个循环节点。此时,来自牛津大学的生物学家蒂姆·库尔森教授表示:瓢虫其实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英雄人物”。它们专门吃蚜虫,是天然杀虫剂;如果没有它们,害虫泛滥,农作物就危险了;换句话说:宁愿被“瓢虫刷脸”,也不要空气中全是喷雾农药。“千万别杀瓢虫”,教授强调,“应该爱它们,护它们。”那么,英国人究竟该怎么办呢?专家的建议如下:不要拍打瓢虫,它们是益虫;如果真的数量太多,躲车里没问题;不用担心它们毒性或者传播病菌;如果咬你,别紧张,擦擦就好;多喝水,戴帽子,享受自然,不要恐慌。雷诺兹教授还说:“自然界就是这样,周期性爆发很常见,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回归正常。享受一下大自然送来的‘热闹’,说不定哪天就再也见不到了。”我们总说现代人和自然断了联系,这次瓢虫潮,或许就是一场“提醒”:自然其实一直在你身边,默默运作,按着自己的节奏,演着它的“盛夏歌剧”。所以,如果你最近在英国,被瓢虫刷脸了,那就笑一笑说:“欢迎你们,地球的可爱守护者。”-END-Ref: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4917699/Swarm-LADYBIRDS-hits-UK-explain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