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一段刷屏的十几秒视频,成功惹怒了全国网友。
事发辽宁朝阳。
7月15号晚上六点多,大凌河景区内人来人往。
只见一条步道上,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几乎横向占满了整条路。
这浩浩汤汤,旌旗猎猎的大队伍,不是什么组团游玩的游客。
而是一支每天都准时准点在景区内招摇过市的暴走团。
这天,好巧不巧与两辆消防车,还有一辆救护车迎面对上。
队伍整齐的暴走团,没有任何让路的意思。
救护车只能打开双闪,鸣笛变道上前,谁料上百人依然纹丝不动。
最后,你猜怎么着?
救护车后退,消防车靠边,为这上百人让了路。
声势浩大的队伍,才保持节奏不变,昂首挺胸继续朝前暴走。
视频被传到网上,不出所料,“暴走团”迎来一众暴怒。
路遇救护车消防车主动避让,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
一群活了几十年的人,却连这个都不清楚?
路很宽,明明往边上靠靠,就能让车顺利过去。
一群“纪律严明”的人,却不舍得往路边移动两步,为生命让个路。
更迷惑行为的,还有后续。
看自己的人被骂惨了,队长出来喊冤了。
口口声声不存在逼停、阻拦,也没有耽误救人,因为当时的救护车并不是在执行紧急任务。
听听队长是如何强词夺理,强行辩解的。
“我们各自将就了一下”
“你们在这待一分钟”
“你们别动了”
让别人不动给自己让路。
救护车消防车停下等自己,就是这样理直气壮。
我就想问一句,就算这三辆车当天是执行紧急任务,你们会主动靠边让路吗?
就算前面有病人等着,结果会不一样吗?
答案,大家心知肚明。
毕竟人家队长还强调了:
你们给我们贴上“暴走团”的标签,就是在妖魔化徒步队。
不出来解释还好,此言一出,烈火烹油。
遇见救火救命的救护车消防车,路是不让的。
反咬一口,倒是很会的。
就如网友一针见血的评论:
说话理直气壮的人有两种,一是有理的人,二是不要脸的人。
多少人苦其久矣的暴走团,显然,属于后者。
2
说是社会给其强行贴标签,我们将他们妖魔化。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
“暴走团”的这个恶名,他们到底是怎么一桩桩一件件给自己“挣”来的。
凌晨四点的城市,鸟儿都还没睡醒找虫吃。
河南商丘,一支服装统一,动作整齐划一的队伍,却已经开始在楼下开启暴走模式了。
走就走吧,关键他们还拉着音响,时不时来一嗓子嗷嗷唱几句。
台风来了,都阻挡不住那股热情劲儿。
自己到了睡不着觉的年纪,就要其他人每天四点也强行开机。
附近居民不堪其扰,频频投诉都无用。
谁让人家不仅人多年龄还大呢?
早上不让人清静,晚上也不让人痛快。
辽宁阜新,家中有老人突发疾病,男子着急开车回去看望。
却遇上一支暴走团正在横穿马路。
带头的不由分说,直接用身体拦在了正行驶的车前。
男子再三解释,自己有急事,对方也丝毫不为所动。
最后,被拦下的男子,只能停在路边几分钟,直到暴走团长长的队伍走远。
别人生死攸关,也比不上自己锻炼重要。
不仅把马路当自己客厅,红灯他们也是要闯的。
几十米长的队伍,毫不顾忌抢占斑马线。
等着过马路的车辆,绿灯亮了也只能停在那眼睁睁看着。
有人愣是三个红绿灯都没能过去。
要是急着上班,或者有其他急事,真的很容易引起路怒症。
可台风过境,也要坚持走完全程。
泰山压顶,也要保持队形不乱的大爷大妈们,又怎会管别人舒不舒服,痛不痛苦?
横行霸道,横冲直撞,肆无忌惮,狼奔豕突的他们,眼里只有向前,向前。
撞倒小孩子,是顾不上扶起来就扬长而去的。
人行道不走,是非要走到机动车道的。
不管有啥只要挡自己的路,都是一脚踢飞的。
只要出街,仿佛全世界都要统统让路。
哪一刻,是别人逼他们的?
哪一桩,不是自我涂抹恶名?
哪一幕,不是劣迹斑斑,丢人现眼?
没有人可以妖魔化他们。
而是自己的不文明,不守矩,没道德,没素质,让他们难以挣脱丑陋,难堪的标签。
3
老年的生活难免孤独,想要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发时间可以理解。
想要锻炼身体,也没有人会阻止。
你在公园安静的角落,歌唱的再大声,腿伸得再长,胳膊摆的再高,也没有人会管,会生气。
可不能以锻炼之名,行破坏交通之事。
不能以寻找快乐之名,让别人都不痛快。
更不能以保持健康之名,让这个社会“生病”。
一些老年群体,总抱怨年轻人不够尊重自己,却忘了尊重这个东西从来都是相互的。
就在昨天,还看到一个奇葩热搜。
山东聊城,一家肯德基店内,人气爆棚,座无虚席。
以为生意有多好,仔细一看,全是一群老头老太太。
一吃过早饭,就集体赶来免费乘凉。
老人平时节省惯了,来店里好好坐着,凉快一会儿就走咱们也都能理解。
可他们显然把别人做生意的地方,当成了老年活动中心。
有躺下直接睡觉的,还有凑成一桌打起牌的。
自己好不快乐,好不惬意。
为难的却是那里的打工人,劝说是不会有人听的,赶人是万万不敢的。
可有些老人呀,跳广场舞是敢毫无顾忌扰民的。
暴走是敢肆无忌惮闯红灯的。
乘凉是敢四仰八叉躺人家店里的。
说到底,是什么心理在支撑他们的这些“丢人现眼”呢?
是法不责众的侥幸。
是法不责老的猖狂。
让有些人在集体“无意识”下,一步步试探底线。
让他们视公共空间为自家客厅,视社会规则为无物,视“健身”旗帜为越界的通行证。
年龄上来了,也不能把脸面丢了。
体质上来了,也不能把素质丢了。
就像那句说得很好的话:
“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若干年后,也希望你我都不要成为自己曾最讨厌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