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38683 帖子

    金色眼镜蛇演习办公室:台湾非参演者

    美军昨天在「金色眼镜蛇演习」脸书专页发文指出,台湾官兵参加了今年的金色眼镜蛇军演开幕式。金色眼镜蛇联合资讯办公室回应中央社询问表示,台湾不是今年演习的参演者之一。 金色眼镜蛇军演由美国和泰国主导,每年2到3月在泰国举行。「金色眼镜蛇演习」(Exercise Cobra Gold)脸书专页昨天发文披露,来自美国、泰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台湾的200多名官兵齐聚泰国素罗娜丽营阅兵场,为2025年金色眼镜蛇联合演习揭开序幕。不过,脸书专页随后删除「台湾」。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金色眼镜蛇联合资讯办公室(Cobra Gold Combined Joint Information Bureau)新闻官以电子邮件回应中央社询问表示,金色眼镜蛇联合资讯办公室了解到,近期有一篇关于台湾参与2025年金色眼镜蛇的贴文发生了纪录错误。 回应指出,贴文中不正确的资讯是因为在纪录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解读,且不小心被发布在公共平台上,在发现错误后,贴文内容立刻被改正,台湾从贴文内容中被移除,不过原始贴文已经被截屏且随后被台湾媒体报导。 回应指出,台湾不是2025年金色眼镜蛇的参演者之一,美国国防部从来没有正式组织台湾为2025年金色眼镜蛇的参演者。 回应并附上参演国名单包括泰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和澳洲则是有限度参演;另外还有20多个国家参加多国计划增强小组(Multinational Planning Augmentation Team)或是以观察国的角色参加金色眼镜蛇,让参加金色眼镜蛇的国家数达到了约30个。

    一洲焦点/川普连赢 内阁会议变记者会、媒体大洗牌

    世界日报副总编辑魏碧洲从美国观点,在「一洲焦点」节目为您分析本周美国热门话题,每周三美东时间下午2时直播(美西时间上午11时)。 今日重点: .川普二任首次内阁会议变成记者会 .众院通过新总预算大纲草案川普胜利 .媒体大洗牌 电视纸媒大调整 一洲焦点podcast:https://open.spotify.com/show/5pBEqRh82xbaiYDrWMZgam !function(v,t,o){var a=t.createElement("script");a.src="https://ad.vidverto.io/vidverto/js/aries/v1/invocation.js",a.setAttribute("fetchpriority","high");var r=v.top;r.document.head.appendChild(a),v.self!==v.top&&(v.frameElement.style.cssText="width:0px!important;height:0px!important;"),r.aries=r.aries||{},r.aries.v1=r.aries.v1||{commands:};var c=r.aries.v1;c.commands.push((function(){var d=document.getElementById("_vidverto-bc0de73c10937be205a8d57fd75a9690");d.setAttribute("id",(d.getAttribute("id")+(new Date()).getTime()));var t=v.frameElement||d;c.mount("10171",t,{width:720,height:405})}))}(window,document);

    比利时情报机构疑遭中国黑客入侵 当局展开调查

    比利时「晚讯报」报导,中国黑客涉嫌于2023年11月入侵比利时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VSSE)。比利时联邦检察官今天证实此事,并宣布已就此展开调查。 路透报导,比利时联邦检察官表示,已收到关于国家安全局对此案提出的指控。对此,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未立即回应置评要求。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比利时「晚讯报」(Le Soir)先前报导,疑似与中国间谍活动有关的黑客利用一家美国网络公司的漏洞,获取了比利时国家安全局10%的电子邮件内容。 据报导,机密数据仍然安全,但比利时国家安全局近一半成员的个资可能已经外泄。

    快看世界/「追剧出轨」好伤人 偷看如何影响感情?

    「追剧出轨」也就是在伴侣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先看两人一起追的节目,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加伤人,就算感情最好的情侣也可能因此产生矛盾。 专家表示,「追剧出轨」对关系带来的伤害并不是真的和节目相关,因此建议情侣之间应加强沟通、划定「可以偷看」和「一定要一起看」的节目范围。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影音制作:李芊芊 订阅世网YouTube看更多新闻影音) 点开快看世界,速览全球最新闻 ➤➤➤ 偷看如偷吃 「追剧出轨」有这么严重?

    偷看如偷吃 「追剧出轨」有这么严重?

    和伴侣约好今晚一起看最近热播的新剧,结束一天工作回到家才发现对方已经先看完了,你会发飙吗? 「追剧出轨」也就是在伴侣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先看两人一起追的节目,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加伤人,就算感情最好的情侣也可能因此产生矛盾。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Yahoo Entertainment访问的心理学博士巴森(Frankie Bashan)表示,「追剧出轨」考验感情的原因和节目本身关系没那么大,可能伤害伴侣的是这个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巴森解释,这种行为可能被解读为一种背叛,「出轨者」放弃了和另一半一起参与事物的机会和共享的时间,选择优先自己享受,而忽略对伴侣的关心。 科技让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与所爱之人共度时光显得愈发重要,背叛和忽略的感受可能因为不同人依恋方式的差距而带来情绪刺激,甚至引发在亲密关系中的焦虑。 人际关系专家也表示,对某些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其他人而言,忠诚是关于互相尊重,很微小的行为也可能引发不信任感。 「追剧出轨」背后竟有科学根据? 巴森表示,和爱人共同观看喜欢的节目可以引发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催产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而这些化学物质负责快感、联系和信任感等情绪的产生。 她解释道:「这是一种化学分泌、大脑中的生物和物理变化,我们渴望舒服、安全、有爱的感受。」 过去的电视节目时间固定,全家人都必须聚集在客厅一起观看,但有了串流平台和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让「偷看」变得更容易,破坏了在亲密关系中重要的相处时间。 Netflix在2017年调查美国超过3万对夫妻后发现,48%的人承认曾经「追剧出轨」,这个比例从2013年的12%,在4年内大幅增加,随着串流服务的兴起而愈发普遍。 2023年的最新调查也显示,38%的人会因为伴侣在一起看剧时快转而感到不高兴,而将近6成的人会在「出轨」后陪另一半再看一次,近2成的人更表示他们从不承认偷看,会在重看时假装自己没有看过。 专家表示,「追剧出轨」对关系带来的伤害并不是真的和节目相关,因此建议情侣之间应加强沟通、划定「可以偷看」和「一定要一起看」的节目范围。 当观点不一致时,巴森也建议应从感情维系的角度入手,向伴侣强调自己在意的不是电视,而是两人共度的时光。

    Breaking

    151人死于饥饿,加沙成了“人造地狱”(组图)

    ◆7月20日,人们聚集在加沙城的一个食品分发点。随着国际舆论压力升温,载有人道主义物资的援助卡车终于从埃及进入加沙地带,试图缓解这片土地上日益加剧的人道危机。◆7月27日,载有救援物资的卡车从埃及边境口岸进入加沙。与此同时,英国首相斯塔默7月29日宣布,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性行动结束加沙地带骇人惨状,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维护“两国方案”的可行性。四天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刚刚宣布该国将在9月联大上承认巴勒斯坦国。战争进入第21个月,加沙不再是“人道危机”一词所能囊括的地带,而成了一处人为制造的地狱。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直言,“我不知道能如何定义这场灾难——这是人为造成的大规模饥荒。”他警告,加沙220万居民的粮食几近耗尽,绝大多数人处于饥饿边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紧急事务主任罗斯·史密斯(Ross Smith)在7月29日的一场视频会议上坦言,21世纪以来从未见过加沙地带这样的(严重)情况,“灾难就在我们眼前发生……这不是警告,而是在呼唤采取行动”。他说,截至目前,世界粮食计划署要求运入加沙地带的物资还未获得以方完全放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加沙营养不良率在今年7月达到了警戒水平。2025年记录的74例营养不良相关死亡病例中,有63例发生在7月,包括24名五岁以下儿童、1名五岁以上儿童与38名成人。另据加沙卫生部7月30日公布的数据,这场战争已经造成加沙地带超过6万人死亡,其中151人死于饥饿。◆7月24日,一名儿童在等待慈善厨房发放食物时哭泣。“只要有吃的,被射杀也没关系”如今的饥荒并非来自天灾,而是2023年10月哈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封锁与持续军事攻势下的必然后果。持续不断的冲突、基本服务的崩溃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严重限制,导致加沙地带数十万人陷入灾难性的粮食安全危机。战争初期,以色列迅速限制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2024年1月9日,以色列人权组织“吉沙”(Gisha)报告称,过去三个月,仅有6000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相当于战前12天的供应量。世界粮食计划署首席经济学家阿里夫·侯赛因(Arif Husain)也于同月表示,入境援助量仅为所需物资的20%-30%。到了4月下旬,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加沙一半人口正在挨饿。5月底,联合国报告称,自以军对拉法发起进攻以来,进入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下降了67%。9月,挪威难民委员会称,83%的所需粮食援助未能进入加沙地带。10月,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禁止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下称“近东救济工程处”)在加沙开展工作。国际特赦组织对此警告,该法案等同于将人道援助“定罪”。随之而来的是,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达到冲突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2025年以来,以色列数次收紧封锁。自3月2日起,以色列严格控制援助物资进入加沙;3月9日,以色列能源部长伊莱·科恩下令停止向加沙供电。此轮封锁导致当地食品价格涨幅高达1400%。5月19日,以色列迫于国际压力放宽封锁,首次允许最低限量的救援物资进入加沙。但据联合国与救援机构称,援助无法顺畅进入,加沙居民处于物资极度缺乏的状态。6月起,饥荒带来的营养不良病例数量不断上升,入院治疗的儿童人数达到冲突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6500人。根据联合国6月发布的报告,加沙有2700名五岁以下儿童患有严重营养不良,与三个月前相比增加了三倍。人数在7月继续增加——仅两周内就有5000名儿童入院。◆营养不良的加沙儿童。根据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警报(IPC)的最新评估,加沙面临严重的饥荒风险,粮食消费和营养指标已达到冲突开始以来的最差水平。该报告强调,加沙部分地区已突破三个饥荒阈值中的两个。与此同时,不少巴勒斯坦人死在了获取食物的路上。联合国人权办公室7月22日表示,自5月以来,已有1000多人在试图获取援助食物时被以军射杀,绝大多数人死在以色列与美国支持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GHF)附近。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呼吁对上述援助点的情况展开独立调查,并谴责道:“巴勒斯坦人为获取食物必须冒着生命危险,这是完全无法接受的。”许多巴勒斯坦人表示,他们必须在冒着生命危险获取食物与挨饿致死之间做出选择。半岛电视台发布的一条视频里,一个骨瘦如柴的两三岁女孩要求父亲前往援助点去领取食物。父亲告诉她,人们在那里会遭到射杀。孩子却说,要和父亲一起去领取食物,“只要有吃的,被射杀也没关系”。◆加沙一名儿童刚刚领取到食物。绝望的民众被迫抢劫援助卡车,许多家庭甚至配备轻武器,强行拦截运输物资。援助组织不得不与民兵达成“非正式协议”,以求运输途中不被打劫。重压与死亡威胁下,医务人员与人道工作者仍坚持工作。然而,饥饿让他们难以支撑。近东救济工程处的通讯主任朱丽叶·图马(Juliette Touma)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称,一些同事饿晕在工作岗位上。“尽管饥荒蔓延,粮食供应严重短缺,我们仍在工作。过去两天我都没吃过一顿饭,我快撑不住了。”救护车司机拉贾·阿塔尔(Raja al-Attar)在接受半岛电视台的采访时抱怨道,“我的家人也生活拮据——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买不到。由于持续不断的军事行动,我们被迫逃离了代尔拜拉赫的家。现在,我只能睡在工作的地方,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内塔尼亚胡咬死不承认国际压力之下,以色列7月26日同意对该地区进行空投援助。以色列军方次日宣布,将向部分地区开放“人道主义走廊”,允许联合国援助卡车向加沙居民运送食物与其他重要物资。埃及国家媒体称,援助卡车正在从埃及进入加沙地带——这是在以色列屈服于日益增长的压力、同意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数小时后发生的。以色列还承诺,为了协助物资分发,他们将在人口稠密地区“战术性停火”。军方表示,暂时的停火将在阿尔马瓦西、代尔拜拉赫与加沙城进行,从当地时间上午10点到晚上8点,直至另行通知。然而,据随行的美国《华盛顿时报》记者观察,停火不到6小时便宣告中止,因为以色列称侦测到“可疑目标”。此外,以方坚称加沙地带不缺援助,始终不承认饥荒的存在。以色列外交部表示,自5月中旬以来,已有4400辆人道主义援助卡车进入加沙,另有700辆卡车在加沙一侧的过境点等待联合国接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加沙没有饥荒”,以色列没有实施“饥饿政策”,“整个战争期间都允许人道援助进入加沙”。此前,以方谴责哈马斯窃取与囤积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以提供给其战士或出售以筹集资金,但国际组织与美国方面并未发现相关证据。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说,加沙的饥荒情况是真实存在的。7月28日,特朗普在访问苏格兰期间表示:“那是真正的饥荒,我看到了,这是骗不了人的。”他强调,以色列应确保人道主义物资能够送达加沙地带,“我希望他们确保每一盎司的食物都能送到”。◆加沙北部一处食品分发点,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扛着面粉袋。随着特朗普公开表态,内塔尼亚胡口风一转,承认“加沙局势艰难”。他还说,“以色列将继续与国际机构以及美国和欧洲国家合作,确保大量人道援助流入加沙地带。”面对平民在领取物资过程中遭以色列士兵射杀的指控,以色列军方辩称,他们只是向天空鸣枪示警。由于当地人在前往援助点的途中往往需要经过战区和军事禁区,以色列士兵鸣枪是为了阻止“大批可疑人员”靠近。然而,不少幸存者表示,他们只能匍匐前进,因为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一位加沙居民领取到了粮食。与此同时,以军的军事打击仍将继续。内塔尼亚胡宣称,“我们致力于实现我们的战争目标。我们将继续战斗,直到人质获释,哈马斯的军事和统治能力被摧毁。”随着以色列的坦克首次推进至加沙中部的代尔拜拉赫,引发新一轮平民流离失所浪潮。该地区是加沙地带少数几个未进行过大规模地面行动的地区之一。7月27日,以军下令疏散代尔拜拉赫南部地区六个街区的居民,导致数千个家庭逃离。联合国表示,代尔拜拉赫的撤离令影响了数万名巴勒斯坦人,并对人道主义努力造成“又一次毁灭性打击”。据以色列《国土报》披露,为了挽留来自极右翼的财政部长比撒列·斯莫特里赫(Bezalel Smotrich),内塔尼亚胡提议吞并加沙部分地区。报道称,若哈马斯不在几天内投降,以方将开启实际的吞并。该计划据称已获得美方的支持。不过,斯莫特里赫在7月28日收回了他的辞职威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这一报道在以色列国内引发强烈反弹。7月28日,两个以色列人权组织“贝采莱姆”和“人权医生组织”表示,以色列政府正在对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实施“种族灭绝”。这是以色列民间首次对政府提出如此强烈的指控。针对此项指控,以色列政府发言人戴维·曼瑟(David Mencer)表示“毫无根据”。他强调,“如果一个国家真有种族灭绝的意图,不可能允许190万吨援助物资进入加沙……”然而,民众对这一回应并不买账。越来越多以色列人涌上街头,要求结束加沙战争,并谴责以色列政府给当地带来的饥荒。不少人质与士兵家属站在抗议最前线。除了加沙的儿童,以色列的年轻人同样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一位在特拉维夫参与示威的父亲说:“我们的孩子正在遭受摧残,他们因为政治原因而被牺牲。”法英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7月26日,在以色列同意对加沙进行物资空投后,阿联酋外长阿卜杜拉表示,将立即恢复向加沙空投援助物资:“加沙的人道主义局势已达到危急且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将确保基本援助到达最需要的人手中,无论是通过陆路、天空还是海路。”当以色列宣布放宽人道主义物资陆路进入加沙的限制后,联合国援助事务负责人汤姆·弗莱彻(Tom Fletcher)表示,他正与当地团队联系,“竭尽所能在此窗口期内尽可能多地接触到饥饿的人群”。美国宣布,将与其他国家合作,向加沙人民提供更多食物和卫生设施等人道援助。根据特朗普的表态,美国将在当地设立开放的粮食中心,且不会设置围栏,以便当地民众更便捷地获得援助。白宫发言人表示,有关粮食中心的细节很快便会对外公布。7月28日,在法国与沙特共同主持的高级别会议上,包括法国、英国与加拿大在内的28个国家呼吁立即结束加沙战争,他们称平民的苦难“已达到新的深度”。会后发布的声明称,以色列“零星发放”的援助提供模式是危险的,“加剧了不稳定,剥夺了加沙人的尊严”。声明还谴责以色列拒绝向平民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及其“对平民的非人道杀害”。然而,以色列与美国拒绝了上述建议,并将战争延长的矛头指向哈马斯,称后者不接受以方提出的停火条件并释放人质。特朗普亦称,哈马斯近来“变得难以交涉”,但他仍将与内塔尼亚胡讨论多项计划,以营救被扣押于加沙的以色列人质。哈马斯则表示,只有在达成持久停火并由以色列撤军的情况下,才会释放剩余人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西班牙、挪威、爱尔兰、斯洛文尼亚以及多个非欧洲国家陆续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然而,尚无一个七国集团(G7)国家做出承认。直到7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法国将在今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他说,当务之急是结束在加沙地带的战争,拯救平民。必须立即停火,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并向加沙人民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7月25日,法国图卢兹的亲巴勒斯坦抗议者。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社会学家西尔维娜·布尔(Sylvaine Bulle)认为,对马克龙而言,此举“是对巴勒斯坦人民的重要支持”,也是安抚欧洲亲巴勒斯坦活动人士的一种方式。紧接着在7月29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除非以色列满足达成停火协议、就长期和平进程作出承诺等条件,否则将最早于今年9月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是英国政府首次为承认巴勒斯坦国设定具体条件和时间表。两名英国高级官员告诉美国《纽约时报》,斯塔默此前对承认巴勒斯坦持保留态度,因为他认为这是一种“表演性姿态”,既无法改变地面局势,反而可能使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停火谈判更为复杂。但随着以色列限制食品供应导致加沙饥荒加剧,接连不断的警告改变了斯塔默的考量。◆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苏格兰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面期间,提到加沙存在饥荒。也有批评者认为,不应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当作政治筹码。“此举无助于缓解加沙人道危机,反而会削弱英国未来与以色列政府斡旋时的影响力。”当前,平均每天有28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地带,但援助组织表示这远远不够。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战前每天有500辆卡车货物进入这一地区。“我们的员工说,加沙的人们活得像‘半死不活的行尸走肉’。”近东救济工程处负责人菲利普·拉扎里尼(Philippe...

    三伏天这种病高发,女性患病风险比男性高8倍(图)

    夏天气温高,总有人抱怨容易“上火”。有些观点认为,一旦火往人体下部“走”,就容易造成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诱发尿路感染。“上火”和尿路感染真的有关系吗?为什么伏天更容易诱发尿路感染?《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并提醒几类人更要做好预防。为什么伏天更容易诱发尿路感染?传统医学认为,火的特性有炎上之象,因此但凡有局部红肿灼热迹象,都可归咎为火,民间俗称“上火”,比如面部痘疮、口腔溃疡、咽喉疼痛等;如果火邪在人体的下部寻找出路,如尿频、尿急、排尿热痛,若同时伴有舌红苔黄腻、口渴心烦、尿黄尿赤,则为湿热之淋。对于体内原有的慢性炎症来说,容易诱使其复发,尿路感染是容易被“上火”诱发的常见疾病之一。三伏天,尿路感染患者明显增多,若体内湿毒热盛,就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复发。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刘存东表示,夏季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夏季气温较高,出汗较多,排水减少,尿液出现浓缩,细菌在尿液中的浓度相对较高,喝水起不到稀释细菌的效果;排尿减少,细菌更容易附着于下尿路,造成尿路感染;夏季气温经常会达到30℃以上,细菌容易滋养繁殖,再加上会阴部夏天容易潮湿,也为细菌滋养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3类人要警惕夏天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被俗称为“小便上火”。尿路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转为慢性,更难根治。对于女性来说,尤其要小心尿路感染的侵袭,成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8~10倍。女性尿道口在会阴部附近,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而且尿道较男性短而宽,长度仅为3~5厘米,因此细菌容易沿尿道口上行至膀胱引发炎症。月经期、妊娠期和更年期要特别注意卫生,月经时勤更换卫生巾,穿透气内裤,减少致病菌的侵入。男性在预防尿路感染的基础上,还要警惕前列腺炎,它既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诱因,也可能是尿路感染久治不愈的后果。这两种疾病不仅容易相伴而来,临床表现也很相似,都会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症状。避免久坐或长时间骑车,保持尿路通畅。除此之外,高温天3类特殊人群更要预防尿路感染:慢病患者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等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拉高尿路感染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多种感染风险都会增加,患尿路感染的概率增加16%~35%。久坐不动者长时间处于静坐状态,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容易引发炎症,导致尿路感染。烟酒不离手者芬兰一项研究发现,与从来都不吸烟的人相比,男性吸烟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是前者的1.8~2.7倍。做好6件事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皮肤科副主任护师万玉芳提醒,要想预防尿路感染,要注意以下生活细节:1每天喝够水养成多饮水的习惯,以便产生大量的尿液,起到稀释尿液及冲刷尿路的作用。建议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尤其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2勤排尿、不憋尿如果尿液在膀胱中滞留,会给细菌提供适于繁殖的环境,增加尿路感染风险。规律排尿有助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从而消除细菌滋生的有利条件,并能有效减轻尿路感染的症状。3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劳累、吸烟和饮酒,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4减少久坐时间长时间坐着会限制血液循环,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应适当活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坐半个小时就起身走一走,促进血液循环。5多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有利炎症消退和泌尿道上皮细胞修复。尤其应多吃西瓜、冬瓜、梨等具有清热利尿作用的食物,这是重要的辅助食疗法。此外,菊花、荠菜、马兰头等食物,也有助于清热解毒、利尿通淋。6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韭菜、葱、蒜、胡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可能加剧炎症。同时,最好适当忌口或少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荔枝、龙眼等,以免炎症加剧。▲

    释永信倒下的教训:宗教场所的财务应公开(组图)

    作者|王泰人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博士研究生这两天,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再度引发舆论关注。不过,这次是由于私生活混乱和涉嫌侵占寺院资产被多部门联合调查,并被中国佛教协会注销了戒牒。注销戒牒等于开除僧籍,使释永信丧失了宗教身份合法性,此措施在佛教中几乎属于最高惩戒。这是因为他被指触犯佛门核心五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中的偷盗、邪淫两项,动摇了僧人身份最基本的社会认同。接下来,释永信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关于他在两性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违背妇女意志发生性关系的情况,法律难以管辖。而他侵占寺院资产的行为,涉嫌职务侵占罪或者挪用资金罪,很有可能被法院判处刑罚。职务侵占罪或者挪用资金罪规制的都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害单位财产的行为。区别在于,职务侵占是直接将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挪用资金则是非法使用单位的财物,比如用单位资金去炒股、放贷等。在刑期上,如果数额特别巨大,职务侵占罪最高可以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资金罪最高可以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网络上有这样的疑问:少林寺是否属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方丈释永信又能否被认为是工作人员?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2004年公安部经侦局的批复曾对此予以确认,指出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或挪用宗教活动场所公共财产的,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或挪用资金罪。僧人还是商人?实际上,说少林寺是一家成功的企业也没什么问题。寺院本身不仅有大量的门票、香火钱收入,且公开信息显示,少林寺及其实际控制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了多家公司,涉及文娱、食品、医药、服饰等各方面,旗下拥有数百枚商标,2023年更以4.52亿元购入郑州商业用地,据称还在澳洲购地建设四星级酒店和高尔夫球场。一手打造少林寺商业版图的释永信,是多家少林寺关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管理人员,能够实际控制大量资产。因此,有人将释永信称为少林“CEO”。经过他的运营,少林寺从破败走向繁荣,少林文化也被推广到全世界。从释永信一系列经营操作来看,这个人大胆又极富商业智慧。他借着电影《少林寺》的热映,成立少林武僧团全国巡演,重建少林楼阁,举办庆典,建设网站,授权拍电影,办选秀节目……他本人也很高调,不但与各路明星往来密切,还现身联合国会议发表演讲,前两年甚至到Meta洛杉矶总部做了“禅宗遇到AI”主题分享,俨然是个成功商人。另一方面,由于其毕竟是僧人而非真的商人,释永信的德行一直充满争议。网传他身披价值16万的袈裟,有多辆豪车、多名情人和私生子。2015年,还有数名少林寺僧人实名举报释永信侵占少林寺资产,以及私生活混乱。但释永信本人一直没有正面回复这些争议,河南省组建的调查组最后认定相关举报不属实,仅对少林寺给出了模糊的整改建议。直到近期,释永信被调查的通报才又一次唤醒了大众的记忆。在人们通常的认知中,佛门中人六根清净,不被红尘世俗所扰。中国佛教协会发布的《佛教教职人员行为守则》要求:“保持少欲知足、淡泊名利的僧伽本色。”然而,无论什么宗教,宗门庙宇并非清净之地,剃度的僧人也摆脱不了人性的贪婪。相反,世界上每年都有宗教人员涉嫌巨额财产犯罪的丑闻被爆出。2022年有泰国“高僧”死后搜出床下藏匿200万美元赃款,2023年有红衣主教因挪用资金造成数亿美元损失被梵蒂冈法院判刑,2024年美国浸信会牧师承认窃取40多万美元,2025年韩国“统一教”教主挪用信徒献金赌博,亏损数千万元……显然,仅凭信仰和道德根本无法遏制人内心的幽暗,事后的法律救济也通常只是亡羊补牢,在庞大的金钱利益下难以形成有效威慑。预防宗教从业人员腐败,应当将其从信仰运作的黑箱,拉入世俗社会的监督轨道,通过财务公开消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空间。宗教场所的财务应向全民公开少林寺这类宗教场所的重要财产来源之一是出售“信仰商品”,比如开光、做法事、上香、求签,信仰商品连接了现世的行动与彼岸的意义。“功德”“福报”等概念是高度抽象、精神性的,难以用日常经验衡量。信众渴望一种具体的、可感知的方式来积累或获得它们,以缓解对未知的焦虑和对自身不足的担忧。金钱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精确计量的实体。将金钱捐赠与积累功德/赎罪联系起来,为抽象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一种可量化、可执行、即时反馈的途径。捐出一笔钱,仿佛就“看到”或“买到”了一份具体的功德或赦免,极大地满足了心理上对掌控感和确定感的需求。利用人的这种心理需求,信仰商品能够攫取大量超额利润。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其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长时期内趋向于价值。但生产信仰商品只需要很少甚至不需要劳动,就能售出高价,具有明显的剥削性质。如果说传统的和尚念诵也算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性劳动的话,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功德箱、“扫码烧金”等形式就是更加赤裸的暴利商品。既然出售普通商品的上市公司需要财务公开,出售信仰商品的宗教场所就更需要财务公开。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仅需将财务报告送交股东,因为其运营仅关乎股东利益,因此可以不对社会公众公开。但对于公开发行股份的上市公司,法律强制其披露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公开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核心财务数据,以及对投资者决策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信息。这是因为上市公司享有公众资本,其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是不特定的对象,信息不对称不但可能导致腐败、滥用资金或欺诈,也会导致非理性的投资,因此必须以高度透明化履行对社会的责任。从事经营的宗教场所比上市公司更有向全社会财务公开的必要。和普通商品相比,信仰商品具有不可验证性,其市场价值完全建立在对宗教人员的信任之上。衣服的优劣可以通过样式、布料、舒适度来衡量,食品的好坏可以通过口味、卫生、食材来判断。但开光到底耗费了高僧多少法力、第一炷高香有没有引起佛祖的特别关照,功德箱的钱有没有进入罗汉菩萨的口袋,这些都无法由消费者验证,也难以被有关部门检查,需要通过财务透明抑制腐败。目前,我国法规仅规定了宗教场所对信教公民的公开义务。《宗教事务条例》第58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收支和捐赠的接受使用情况,应当向所在地的宗教事务部门报告,“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第47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情况“接受本场所宗教教职人员、捐赠人和信教公民的监督”,同时“捐赠人和信教公民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场所管理组织应当采纳,并以适当方式向捐赠人和信教公民反馈”。由于我国宗教信仰的特殊性,仅对信教公民的财务公开是不够的。这不仅是因为我国主流宗教的信仰排他性不强,具有民俗文化的属性,普通民众也可能购买信仰商品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构成潜在的信众,拥有知情权。更重要的是,不对全社会公开将滋生信仰特权。宗教场所通过垄断对信仰商品的解释权,进而垄断了定价权;这种垄断权力,导致经济上的不平等,违背公平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尊重宗教场所基于历史文化的现实存在,但不能允许其在商业运营上具有世俗特权,不能允许某些人不需要通过劳动,而仅凭宗教文化光环和无法验证的神佛故事,就能获取巨额物质利益。否则,就是对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的歧视,制造了有信仰的公民和无信仰的公民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因此,宗教场所的财务具有公共属性,所有公民都对其使用情况有知情权。不仅对于信徒来说,作为“投资者”,他们需要知道自己的捐赠是被用于寺庙修缮、慈善事业或其他正当用途,而非被寺庙管理人员中饱私囊。而且,对于不信教的人来说,只有寺院财务公开能使他们相信,在世俗法治下,僧人并不拥有超越普通劳动者的经济特权,财富必须通过自己勤恳诚实的手脚来创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更多的释永信,也能破除大众的偏见和疑虑,佛教协会也就不用每年都对寺庙高薪招人还送房产的假新闻出来辟谣了。

    堪察加遇73年来最强地震 地球进入震动模式?(图)

    俄罗斯科学院“统一地球物理局”堪察加分部通报,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7月30日发生8.7级地震,为1952年以来该地区发生的最强地震。当天,堪察加半岛近海再次发生两次6.5级和5.3级地震。此外,强震发生后,已伴随发生100多次5级及以上余震。受强震影响,太平洋沿岸多国发布海啸预警或警报,多地观测到海啸波。堪察加半岛在哪里?地震原因是什么?影响几何?俄罗斯科学院“统一地球物理局”堪察加分部表示,地震震中距离堪察加边疆区首府——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161公里。当地民众用手机拍摄的画面显示,地震发生时,晃动十分剧烈。受强震影响,俄部分地区出现海啸。堪察加半岛部分地区和堪察加半岛以南的萨哈林州部分地区在地震发生后已观察到数米高的海啸。当地约2700人已被疏散至安全区域。堪察加半岛在哪里?堪察加半岛是俄罗斯第二大半岛,位于俄罗斯远东,隶属俄堪察加边疆区。堪察加半岛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俄罗斯乃至全球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半岛上分布着300多座火山,包括28至36座活火山。在堪察加地区,太平洋板块与鄂霍次克板块碰撞,火山活动较为活跃。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堪察加分所30日通报,活火山克柳切夫火山因地震发生喷发。堪察加半岛曾发生多次强震与海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王墩表示,历史上堪察加半岛曾经多次发生过强震和海啸。比如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它引发了跨越整个太平洋的海啸,波及了夏威夷和南美。2006年和2013年,这里也曾发生8级左右的强震。因此,这个区域是全球少数具备发生超大型地震的高风险区域,也是全球海啸预警系统重点关注的地区。高风险区需警惕 但地球未进入“震动模式”专家指出,从地质角度看,地震是地球释放构造应力的正常方式。并不能因为某一次大地震的发生,就可以断言地球进入了“震动模式”。全球强震的长期趋势大致是比较稳定的,即每年全球大约发生15至20次7级以上的地震。某一段时间内,某一区域地震发生的频率可能会升高,但这并不等于全球整体地震活动的异常。从科学角度讲,不能排除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大地震,但也不能简单把近期的地震活动解读为世界进入了“震动模式”。所以应该做的是积极做好防灾准备,加强监测与应对体系,而不是过度恐慌。为何发生强震?俄科学院地震预测相关领域专家伊琳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指出,堪察加半岛发生这种强度的地震是预料之中的。自该地区1952年发生强震以来,俯冲带积累了巨大的地震潜能。该机构另一位专家说,7月30日的地震很可能完全释放了这一段俯冲带数十年来积累的应力。△当地时间7月30日,俄罗斯萨哈林州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国际生态与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利奥波德·洛布科夫斯基指出,该地区近期曾发生相当强烈的地震。2024年8月18日发生了一次7.0级地震;2025年7月20日,相同地区又发生了一系列地震,其中最强一次震级达到7.5级。洛布科夫斯基解释说:“最初人们认为这些地震缓解了该地区积累的板块压力,但后来发现,这只是今天地震的一次前震。”地震影响几何?堪察加半岛地震后,有数人受伤,但未造成重伤。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市长叶夫根尼·别利亚耶夫30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受地震影响,该市已实施紧急状态。△当地时间7月30日,俄罗斯北库里尔斯克堪察加边疆区行政长官索洛多夫在社交媒体上说,地震造成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一所幼儿园墙壁坍塌,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另据当地卫生部门消息,地震发生后,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的所有伤者都已得到救治。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机场发布消息说,地震发生时机场内乘客被疏散,1人受伤。目前机场运营正常,跑道、停机坪均未受影响。据当地紧急情况部门消息,由于震中位于海洋,地震引发海啸,海啸波及堪察加半岛伊利佐夫区沿岸,浪高3至4米。此外,千岛群岛、北千岛群岛地区也记录到多次海啸。俄萨哈林州州长利马连科表示,其中一次海啸淹没了北库里尔斯克市的港口和一家鱼类加工厂。全球多国发布海啸警报此外,此次地震触发了美国夏威夷州、日本和智利等太平洋沿岸国家海啸警报,法属波利尼西亚部分地区被告知要做好应对高达4米海浪的准备。多地观测到海啸波。在日本,当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海啸波就已经抵达了最北端的北海道。当天晚些时候,日本气象厅将日本所有海啸警报下调为海啸注意预警。强震发生后,美国夏威夷州、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斯加州、关岛等地启动不同等级海啸预警机制。美国加州、夏威夷多地已经监测到海啸波。夏威夷州所有岛屿一度拉响警报。30日,新西兰国家应急管理局对该国全境海岸发布海啸预警。当地时间31日,新西兰国家应急管理局再次发布海啸警报。据悉,海啸已经抵达新西兰部分海域,预计未来数小时海啸活动将更强烈。智利国家灾难预防和响应中心30日发布海啸红色预警,要求沿海地区民众撤离到安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