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深海发现无需阳光即可产生「暗氧」 科学家看法分歧

    示意图。Image by Andreas from Pixabay

    去年1项研究发现,在海洋最深、最暗处,块状金属岩石能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制造氧气。一些科学家认为有可能,另一些则质疑是否真的能在无光的海底深渊产生所谓的「暗氧」。

    法新社报导,根据这项去年7月发表在英国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马铃薯大小的矿结核可以产生足够的电压,将水分解为氢和氧,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电解。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影片来源:youtube/SAMSmarinescience

    这让长久以来的观点受到质疑,即大约27亿年前,当微生物开始通过需要阳光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生命才得以存在。

    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Scottish Association for Marine Science)在发表这项研究的新闻稿中表示:「深海的发现令人质疑生命的起源。」

    环保人士认为,暗氧的存在显示人类对位于极端深度的生命所知甚少,并支持他们声称深海采矿会带来无法接受的生态风险这项论点。

    研究人员在克拉里恩-克利珀顿地区(Clarion-Clipperton Zone)发现这一现象,这是位于墨西哥夏威夷间的一片太平洋海底区域。

    在距离海面约4公里深的海底散布着多金属结核(polymetallic nodule),由于这些矿结核中含有锰、镍和钴等常用于电动车电池和低碳技术的金属,矿业公司对这个区域的兴趣也日渐增长。

    这项研究部分由加拿大深海采矿公司「金属公司」(The Metals Company)资助,希望评估此类探勘活动对生态的影响。

    但在发现暗氧后,金属公司强烈批评海洋生态学家史威特曼(Andrew Sweetman)及其团队的研究,称其存在「方法论缺陷」。

    史威特曼的发现引起了轰动,许多科学界人士对其持保留态度或直接驳斥。自去年7月以来,已有5篇反驳史威特曼研究结果的学术研究论文提交审查或发表。

    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 for Ocean Research Kiel)生物地球化学家赫克(Matthias Haeckel)表示:「他并没有为他的观察和假设提出明确的证据。」

    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地球化学研究员鲁克塞尔(Olivier Rouxel)则指出,「深海采样始终是个挑战」,他补充说,检测到的氧气可能是「被困在测量仪器中的气泡」。

    他对一些已有数千万年历史的深海矿结核是否仍能产生足够电压表示怀疑,因为「电池的电量很快就耗尽」。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