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40岁新婚妇被判定「极少卵」 2年5次取卵、2次植入 43岁终成新手妈妈

    中华民国生育医学会针对台湾最新百位备孕夫妻调查结果,归纳出备孕夫妻们在不同治疗阶段最容易让人想放弃的「三大备孕难题」。(记者廖静清/摄影)

    46岁的林小姐,3年前进行人工生殖疗程时被判定为「极端少卵」的个案,需要借卵才有机会怀孕。她虽然大受打击,仍尝试以自己的卵进行人工生殖,多次进行胚胎培养以及2次胚胎植入,终于喜获麟儿。中华民国生育医学会理事长黄贞瑜表示,高龄身体条件不如以往,9成备孕夫妻曾想放弃。

    林小姐在将近40岁时结婚,婚后一年采自然方式但未能怀孕,经检查后发现有卵巢早衰及AMH值极低的问题,被医师告知若想怀孕,必须把握时间。听到消息晴天霹雳,自认身体状况良好,生理期也相当规律,怎么会不孕?在短暂消沉后,了解年龄是最大的敌人,开始了试管婴儿的疗程。

    黄贞瑜指出,AMH反映卵巢内「可用卵子库存」多寡的数值,可能影响生育能力,但数字低不代表一定无法怀孕。以林小姐为例,在将近二年总共进行5次取卵,获得4颗卵子,经历了2次植入后,终于在第二次成功怀孕,于43岁时生下一名健康的儿子。

    年龄是影响人工生殖成功率的因素之一,有9成备孕夫妻因为遇到瓶颈想放弃,中华民国生育医学会针对154对备孕夫妻进行调查,「自行施打排卵针及副作用不适」、「取卵数量少于他人」、「胚胎无法顺利培养与植入」是萌生放弃念头的三大难题。除了生理上的不适,心理压力也是备孕夫妻一大挑战。

    另外,平均3成备孕夫妻独自面对难题,未寻求医师、咨询师协助,黄贞瑜说,通过医疗协助可了解各项身体数值,有助于拟定治疗方案、调整用药计划;过程中卡关,民众感到焦虑不安或有其他需求,咨询师可给予专业卫教或心理协助。而胚胎师则会留意胚胎状态,随时调整培养方案,提高成功率。

    黄贞瑜呼吁,备孕中的女性,不必将疗程中的困难与失败全数归咎于自己,唯有医师、咨询师、胚胎师的医病双向沟通与合作,才能走得更稳妥。另一半的支持以及国健署的人工生殖补助资源,让妈妈更有信心面对疗程,「如果连医疗团队都没有放弃,就要对自己更有信心。」

    林口长庚医院生殖中心主任级医师吴宪铭表示,有些女性会因为自己取卵的数字少而感到焦虑,每个人体质与难孕原因不同,不应进行比较,「品质比数量更关键」。研究显示,取卵数在15颗以内与活产率呈正相关,能产出试管婴儿所需的2颗以上「好」囊胚 。卵多不等于品质好,过多反而增加变量。

    接受人工生殖治疗的女性平均年龄逐年升高,吴宪铭提醒,排卵刺激阶段是备孕夫妻最容易想放弃的时期,疗程前后一定要密切医病合作沟通,切勿隐忍副作用,有任何不适可及时反映调整药物。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