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不是一个新东西,但它近期火爆,源于各大经济体的立法行为。
6月17日,美国《GENIUS法案》(全称《2025年美国稳定币引导与创新法案》)以68票对30票的结果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6月10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刚上任几天,就按照承诺,允许本土企业发行稳定币;
而在此之前,香港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法定货币)稳定币实施全链条监管的司法管辖区,紧接着中国电商巨头旗下的蚂蚁集团和京东金融宣布着手申请稳定币牌照;
几乎同一时间,英国也发布了关于稳定币发行、加密资产托管及加密资产公司财务稳健性的监管提案;
此外,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都啓动了稳定币立法的工作。
这标志着,突然之间,稳定币从灰色地带,进入到有法律规管的领域。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全球知名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在6月5日登陆纽交所,股价短短三日内上涨4倍,但在上周五(6月27日)一天暴跌15%。这些折射出市场对于“稳定币时代”的想象。
稳定币究竟是什么?背后又有哪些长处和风险?
什么是稳定币?
目前已有多家中国公司表示要进军稳定币。
“稳定币其实和比特币等其他加密货币一样,都属于加密资产。但它主要的区别在于,其价值锚定于一些可参考的实物资产,比如美元、法定货币、国债、黄金或其他资产,”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何国俊向BBC中文表示,如此一来,它能给人一种信心,即相对来说可以保持币值的稳定。很多稳定币可能都是按一比一的比例去追踪实际资产的价值。
何国俊介绍,因为有相应的资产储备,大家可能就不太担心兑换问题。当前很多应用认为稳定币可以在加密货币市场中扮演“避风港”的角色,或作为支付结算系统的基础设施,因为有相应的信用做保证。
简而言之,稳定币有两个根本性特征:首先,它是一种加密货币;其次,它与美元或黄金等具有稳定性的实物资产挂鈎。
这两个特征带给稳定币两大优势:作为加密货币,交易稳定币不需要银行账户、不受银行监管,跨境转账快;而由于与资产挂鈎,稳定币比其他加密货币更稳定,不会剧烈波动。
稳定币自2014年诞生,最初并未受到广泛关注。当时加密货币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用户仍可用传统货币直接买卖加密资产,稳定币作为中间介质的需求有限。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对法币与加密货币之间的兑换实施限制或禁令,稳定币逐渐成为加密资产市场内部交易的重要媒介,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这一轮的热潮开始于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特朗普明确表示要放松对加密货币的限制,甚至他还发行了自己的加密货币“$Trump”,更是推动了《GENIUS法案》,极大地助推了大众对于稳定币的讨论和认知。
何国俊表示,现在大家可能更多考虑稳定币未来在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DeFi )生态、抗通胀等场景中的应用。
稳定币抗通胀的作用,已经在很多本币不稳、通胀高企的国家和地区应用,民众常通过稳定币间接持有美元,以对冲本币贬值风险。IMF2024年数据显示,阿根廷、土耳其等高通胀国的美元稳定币渗透率超30%,民众已将其作为本币储蓄的替代工具,以此为自身的财富保值。
巩固美元主导地位?
在稳定币的世界,美元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甚至更胜于现实的国际贸易结算——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全球稳定币存量规模约2500亿美元,其中99%是美元稳定币,高于美元在全球支付货币中50%左右的比例。
这种主导地位,可能会提振美元不断下滑的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美元在全球官方储备中的份额下降至57.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是自1995年以来近30年的最低水平。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撰文表示,美元通过“购买稳定币—支持加密货币交易—投资美国国债”这一循环,又回到美国金融市场,且仍然受美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稳定币和加密货币的这一循环机制,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美元”的发展,将全球投资者与美元境外流转、美国金融市场联系在了一起,有助于强化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绑定美元和美债的美元稳定币,其发行和流通实际上是在起到巩固美元霸权地位的作用,”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媒体形容,《GENIUS法案》通过后,美元稳定币成为吸纳全球“非美元资金”的新渠道,全球投资者换入美元稳定币,使本币资金转化为美元资产,间接流入美国市场,强化了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换言之,稳定币将数字货币与美国的主权信用绑定,拓展了美元和美元资产的使用边界,变相增加了美元的数字铸币税,有助于巩固美元霸权。
美国《GENIUS法案》中规定:稳定币发行者必须持有等值的储备资产,且储备资产必须为美元、银行活期存款、短期美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只有“许可支付稳定币发行人”可合法发行支付稳定币,而许可支付稳定币发行人须为美国注册实体,外国发行人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合规要求。
这几乎意味着,稳定币的每一次流通,都需要美元或美债的间接支持,都可能是对美元的间接背书。
今年3月美国的数字资产峰会上,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更是直接表示,本届政府将利用稳定币来维持美元的主导地位。
2021年,稳定币发行商Tether因隐瞒储备亏空,遭到美国监管机构的调查,最终被处以4100万美元的罚款。
风险:债务与兑付
专家们表示,稳定币也存在风险,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对于个人而言,它是高效的跨境支付工具,但可能潜藏着发行机构隐瞒储备不足带来的兑付风险;对于国家而言,稳定币可能侵蚀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货币主权。
对于前者,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何国俊表示,如何更好地监管稳定币发行方,识别其信用风险,查看其资产透明度,判断其实际资产规模,这些都是问题。实际上,过去曾出现稳定币发行商隐瞒储备亏空的情况,这表明稳定币有时候并非真正能与实物信用或资产挂鈎。如此一来,可能导致稳定币脱锚,即与实物资产脱离,甚至引发挤兑风险,一旦出现挤兑,问题就严重了。
有两个例子揭示了这种风险:
2021年,稳定币发行商Tether因隐瞒储备亏空,遭到美国监管机构的调查,最终被处以 4100万美元的罚款。
2023年,硅谷银行的倒闭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稳定币USDC也被卷入风暴中心。由于 Circle在硅谷银行存放了约33亿美元的储备,约占USDC总储备的 8%,受此影响,USDC与美元的挂鈎机制瞬间失效,价格一度暴跌至0.88美元。
“对国家而言,则是货币主权博弈的新战场,”孙立坚表示,在那些本币不稳定、通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民众用其替代本币储蓄,导致本国货币政策失效;还有的国家民众开始通过稳定币转移资产,使经济体资产外流,削弱了外汇管制的效力。
何国俊也点出,稳定币可能带来资本外逃的风险,这或许是一些政府比较担忧的。如果推出此类产品,让更多人借此转移资本,可能造成一些系统性风险,或对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虽然加密货币种类繁多,但真正稳定且被大众认可有价值的并不多,”何国俊举例称,大部分加密货币成了赌博和割韭菜的工具。不过,像比特币这类,由于持有者众多、交易量庞大,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认为稳定币或许也会呈现类似趋势。如果其背后锚定的价值、信用或资产能让大家放心,那么这样的稳定币可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一些信用不透明、锚定资产质量欠佳的稳定币,可能会逐渐退出市场。甚至会变成类似加密货币市场中众多小币种那样,充斥着欺诈和割韭菜现象的不透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