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欧洲热浪来袭,法国抗拒冷气的文化再受关注。据统计,仅25%法国人有冷气,安装固定式冷气的家户更仅4%,远低于邻国。民众各出奇招,躲避酷暑。受访者表示,不装冷气的主因并非电费,而是习惯、建筑法规和生态考量。
6月30日热浪席卷欧洲,今年热浪来得异常早,欧洲各城市高度警戒。巴黎1日最高温达38度,南部更有超过40度的纪录。
市府在因热浪来袭而关闭的艾菲尔铁塔前设置大型水池,让民众尽情消暑。巴黎市民各出奇招,对抗炎热的天气。
居民马蒂亚斯(Mathias)家中没冷气,身边巴黎朋友也都没有安装。这几天炙热夜晚,马蒂亚斯笑着向中央社表示,「我开窗、开电扇,但家里不通风,还有蚊子,所以我昨晚睡得很糟」。
昨天他试着到占地逾40公顷巴黎市内最大绿地的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乘凉,及美术馆享用冷气,以逃离酷暑。
家里有小型水冷机跟电扇安南达(Ananda)告诉记者,「很热的话就出门去博物馆、看电影、逛街,或洗冷水澡」。
热浪之下,冷气辩论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根据法国生态转型署(Ademe)调查,2020年只有约4分之1家户使用冷气,包括小型移动式冷气。
冷气企业维修工会Synasav的数据更指出,全法国真正加装固定式冷气的家户仅有4%,远低于西班牙的6成、意大利的4成,更与美国、亚洲多数国家的9成差之甚远。
安南达认为,电费并非法国人不安装冷气的主因,「法国人很喜欢舒适,在意生活品质,虽然和电费或许有点关系,但主要还是法规跟习惯问题」。
莫妮克(Monique)告诉中央社,「跟很多人一样,高温让我很难受,且上班地方也没冷气,确实我们也会讨论(冷气)话题,但这对地球不是很好,我们不是很想用,或许还有其他方法,我们是吹电扇」。
提到法国人抗拒冷气的原因,马蒂亚斯表示不喜欢吹冷气,即使到外国有冷气的地方,他也会关掉,「我觉得它会让我生病、喉咙痛」。
他说,「我们没这习惯,怕会生病,商店里冷气卖的也不多,我们没这个习惯。而且我们好像喜欢当硬汉,承受高温,即使有点受不了」。
建筑法规也是巴黎人无法选择冷气的原因之一。莫妮姬指出,建筑是被列管,不能随意整修,政府推动民众以内部隔热优先。
因住在历史住宅,伊兰娜(Elena)家里无法安装固定式冷气,「这里很多18世纪建筑,因为列在古迹名册,我们连改变窗户的权利都没有,更无法安装冷气」。
生态考量方面,马蒂亚斯表示,自家凉爽,却让城市与地球更炎热似乎不是解决之道。「当然电影院等地方有冷气还是很令人开心,但还是应该试着减少能源消耗、污染,增加都市绿化」。
莫妮克则说,自己很幸运住在一楼,地板是磁砖,巷弄里也有大树,所以家里比外面至少凉5度。「我觉得应该要在城市里种更多树,尤其是很多建物的城市,先从这里开始,还有绿化屋顶。我不是很懂科技,但或许有新技术,能作为冷气的替代方案」。
伊兰娜担心,若大家都安装冷气,会让外部变得更热,造成「恶性循环」,但也觉得住在楼顶的人确实很辛苦。
不过记者2日走访家居用品连锁店,发现货架上的移动式冷气已全空。员工表示,这两日热浪,让销售直在线涨。
受访者也坦言,冷气在未来会成为趋势。马蒂亚斯认为,如今每年越来越热,且热浪来的越来越早,人们最后还是会接受冷气。
莫妮克指出,「确实安装冷气的人增加了,但为了环境,也还是有很多人蛮抗拒的」。然而,「大众交通里面还是要有冷气,不然实在太难受了」。
安南达则说,「越多越多人想要冷气,我们以前习惯没冷气,但如今热浪增加,习惯正在改变。法国人认为冷气会造成喉咙痛,对身体不好,对地球也不好」。
法国近2000所学校7月1日便停课,提早放暑假。旅法20多年的台湾演员杨宜霖告诉中央社,女儿学校一间教室只有一台电扇,市府当天发通知,请家长尽量中午接回孩子。儿子因有同学作伴想继续上课,隔天也被校长告知学校关闭。
杨宜霖表示,一般巴黎民众在家的抗暑妙招,都是一大早趁还不太热时,把遮阳板阖上、窗帘拉下,进行隔热。再把家中的电扇集中到客厅,家人一起在客厅活动,节省电费。
「我想最近电影院都挤满人,或美术馆等大家知道有冷气吹的地方。虽然都不想在家装冷气,但这时候都还是想去有冷气的地方。公园、广场也都会有喷水设施,让小朋友玩」。
她不会想买冷气,「毕竟热浪都是几天而已,觉得没有必要,也没习惯吹冷气。虽然很热,但撑个几天、多喝水还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