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开工15年还没建完,肯尼迪号航母进度再推迟(图)



    7月初,美国海军2026财年预算文件默默披露了一条消息:福特级航母二号舰“约翰·肯尼迪”号(CVN-79)的交付时间将从今年7月推迟至2027年3月,整整20个月的延期。

    这已是该舰两年内的第二次重大延误——2023年它刚从2024年跳票到2025年。更讽刺的是,建造商英格尔斯造船公司竟将原因归结为“‘肯尼迪’号造得太快”,导致来不及修正首舰“福特”号的技术缺陷。




    “肯尼迪” 号航母这一路走来,那可谓是坎坷不断。从2011年切割钢板仪式算起已经是第15年,即使从2015 年 8 月举行龙骨安放仪式算起,也有 10年了,当时计划得挺美,想着 2022 年就能交付使用,加入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可谁能想到,这中间状况百出,进度一延再延。2020 年,美国海军脑子一热,决定把 “肯尼迪” 号的交付方式从 “双阶段” 改成 “单阶段”,这一改可不得了,直接导致整体设计与建造周期延长了两年。2022 年的时候,海军还在 2023 财年预算中预测交付时间为 2024 年 6 月,结果到了 2023 年,又把这时间推迟到了 2025 年 7 月。今年 4 月,美国海军官员还信誓旦旦地说 “肯尼迪” 号建造工作已完成约 95%,大家都以为这下稳了,结果还是被打脸。



    再看看美国海军航母的现状,那也是有点 “惨不忍睹”。就拿 “福特” 级航母来说,这可是美国海军寄予厚望的新一代航母,采用了一堆先进技术,像先进拦阻装置(AAG)、先进武器升降机(AWE)这些,听起来都特别高大上。可实际情况呢?这些先进技术成了 “福特” 级的噩梦。福特级首舰 “福特” 号航母在建造过程中,就因为成本超支、武器升降机的整合及拦阻装置的开发等问题,经历了多次延误。好不容易服役了,也问题不断,从服役到具备可靠战力,又往后拖了 3 – 4 年,只能一边测试一边修改,简直就是在拿航母当试验品。现在 “肯尼迪” 号也被这些问题拖累,交付时间一推再推。



    而且,美国海军航母数量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服役已达 50 年的 “尼米兹” 号航母计划于明年 5 月退役,如果 “肯尼迪” 号不能按时交付,从明年 5 月至 2027 年 3 月,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母数量将从目前的 11 艘减少至 10 艘。这可不得了,要知道美国一直维持着 “11 艘现役航母” 的战略底线,这一减少,说不定还会面临违宪危机。为啥呢?因为《美国法典》第 10 篇明确规定:“海军作战部队应包括不少于 11 艘作战航空母舰”。



    再把目光放到美国的造船能力上,那真的是大不如前。曾经的美国,在造船领域那可是呼风唤雨的角色,如今却陷入了重重困境。就拿 “肯尼迪” 号的建造来说,从 2015 年开工到现在都 15 年了还没服役,要是和中国比起来,差距就更明显了。中国的山东舰从建造到服役仅需 6 年时间,这可是中国首次建造航母啊,速度就如此之快。更大吨位更先进的福建舰,从开工到下水不过 5 年时间,而且中途还改过设计,要是没改设计,速度还能更快。



    美国造船能力下滑,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造船厂的大部分作业流程都依赖经过认证的焊工,可美国就是很难吸引和留住这方面的工人。美国政府在技术培训上砸了不少钱,可效果却不咋地。国会批准财政支出的时候,喜欢资助那些就业机会能分散到各选区的项目,导致造船厂很难获得资助。另一方面,联邦和州两级的监管太过繁重。环境法规带来了额外的成本负担,与国外伙伴合作的造船厂还面临着极其繁琐的审批流程,这大大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了效率。还有就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问题,美国海军战舰大多只有一家建造商,政府中断合同或者突然要求加快进度,建造商很难应对,也不敢轻易加大对工业产能的投资。



    总的来说,“肯尼迪” 号航母进度一再推迟,是美国造船能力下滑的一个典型表现,更是美国海军衰退的一个缩影。美国曾经在航母建造和海军实力上领先世界,如今却因为自身的各种问题,在航母建造上屡屡受挫,海军实力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中国在航母建造等海军建设方面,稳扎稳打,不断取得新突破,此消彼长之下,未来的海上力量格局说不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呢。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