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台剪辑师获奥斯卡投票权 胡仰华:剪辑最高境界是让人忘了它存在

    旅美台湾剪辑师胡仰华获美国影艺学院邀请,成为新加入会员,取得奥斯卡投票资格。(中央社)

    台湾剪辑师胡仰华获邀加入美国影艺学院。他在好莱坞闯荡十多年,深信电影「魔法」能让观众体验不同人生,而剪辑师是幕后「看不见的艺术」运行者,最高境界是让观众忘了它的存在。

    在台湾出生长大,39岁的胡仰华自称是「新庄孩子」,他念新庄国小、新庄国中和新庄高中,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2010年起留美进修电影,踏入好莱坞业界从助理做起,如今以剪辑师身分,获邀成为美国影艺学院会员,拥有奥斯卡投票权。

    胡仰华8日接受中央社访问,坦言从新庄走进好莱坞、成为影艺学院1万多名会员之一,这趟旅程「不可思议」。

    在电影的制作流程当中,剪辑师是最后的把关者。在导演与编剧构思剧本,演员完成演出、画面拍摄之后,剪辑师就像一个厨师,集成所有备好的食材,「炒出」故事的节奏和情感走向。

    胡仰华说,剪辑师的最高境界是隐藏自己,「当观众走出戏院,说『这部片很好看』而不是『剪得真好』代表剪辑师成功了」。他说,剪辑是一门「看不见的艺术」,目标是让观众沉浸其中,忘了剪接的存在。

    大学主修戏剧,他留美获得南加州大学(USC)影视硕士,至今深信电影「魔法」。美国电影产业细腻分工,所有部门合作,一切努力最终目的是让观众「入戏」,喜欢角色、感受角色,「在那两个小时左右,体验不同的人生」。

    旅美台湾剪辑师胡仰华在美国拥有10多年从业经验,作品「午后弥撒」(Mass)曾获得独立精神电影奖。(中央社/胡仰华提供)

    胡仰华参与剪辑的电影「午后弥撒」(Mass)2022年获得独立精神奖,探讨美国校园枪击议题。

    他认为自己在这部作品中,做到耐心与沟通两大要素。他认为剪辑工作的本质,就是「与导演合作找出这部作品的DNA」,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交换意见、放下自我中心,反复尝试不同可能的版本。

    新冠(Covid-19)疫情之后,观众收视习惯改变,但胡仰华仍深信戏院的独特魅力。

    他说:「电影院就像一个黑色盒子,把观众关在里面,陪着角色一起哭、一起笑,直到故事结束。」相较于短影音的速食娱乐,电影能够传达深度消息、触动人心,引发人们对社会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这是短影音无法取代的。

    胡仰华投身美国影视产业10多年,一路上面对语言差异和文化隔阂,这些看似电影路上的阻碍,但他却当作成长的养分。

    他说:「美国是一个文化大熔炉,如果愿意打开心房,去接触不同的流行音乐、影集、电影,你会变得更完整,做出来的作品也会更有深度。」他形容自己像一株从亚洲带来的种子,在美国吸收阳光与水分后,长成另一种花。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