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众经常久坐、滑手机,不少人会有腰痛症状。台湾开业中医师曾雴瑜指出,年轻民众常因工作导致神经压迫,出现坐骨神经痛症状,长者则有可能是腰椎椎体增生导致「骨刺」症状,民众若发生腿麻、弯腰穿鞋发生困难等,都是可能椎间盘突出、骨刺、腰椎结构变形等症状警讯,建议民众除日常保养应避免久坐、久站外,也可寻中医针灸搭配中药等疗法,减轻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20至40岁青壮年,曾雴瑜表示,尤其经常搬重物,需要久坐久站族群,长时间压力导致椎间盘外层破裂,其中的「髓核」被挤出,压迫神经,导致典型「坐骨神经痛」,症状包括腰部剧痛、难以弯腰或走路、腿麻、放射性疼痛至脚底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大小便困难;治疗方式,除核磁共振检查外,也可通过中医针灸、推拿、热敷雨服用中药等,舒缓急性疼痛。
俗称「骨刺」的腰椎体增生,多发生于中老年族群。曾雴瑜说,腰椎骨刺是退化造成的慢性腰酸,因椎间盘退化变薄,脊椎为自我修补,而长出骨刺,进而压迫周边神经,腰部钝痛、酸麻、下肢麻木等,都是常见症状,中医称为「痹症」,治疗上着重通经活络、补肾强筋,可利用针灸与中药搭配,有效减轻症状、改善循环。
姿势不良引起腰椎变形,容易产生「结构型腰痛」,曾雴瑜表示,坐姿不良、翘角或驼背,会导致肌肉张力不均,引起慢性酸痛,腹部肥胖、怀孕导致骨盆前倾、背部肌力不足也是可能成因,建议可通过姿势调整,并善用桥式、平板支撑等动作训练内核,配合中医整脊、推拿等治疗,帮助脊椎恢复正常曲度。
曾雴瑜表示,民众经常腰酸腿麻,或出现弯腰穿鞋困难等现象,应尽快就医处置,别认为腰痛只是老化造成,实际上愈早介入,后续恢复愈快,不论是年轻人的突出,还是中老年的骨刺、结构变形,中医皆能依据体质进行个别化调理,并建议落实日常保养,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良好姿势、固定运动内核肌群,都是对抗腰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