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比成绩更重要。
01原生家庭是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02
假如你孩子高考考了575分,
你会怎么样?
这个成绩能上一个不错的学校,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开心。
但这几天,
“没考上985被父母赶出家”
被冲上了热搜第一,
引发了网友激烈的讨论。
湖南男孩小凯高考575分,
父母却将他扫地出门,
切断了他的所有经济来源,
但小凯也不是逆来顺受的主,
他找来媒体,
闹到了父母的工作单位,
曝光了他们的“恶劣”行径。
他在镜头前表现得十分无辜,
声称自己只有一点点零花钱,
白天只吃一顿饭,
晚上就睡在家门口的楼梯间。
他想复读一年,
但父母也拒绝了这个提议。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大众的同情心:
什么父母这么不知足?
一定要把孩子逼死才行吗?
本着吃瓜要吃全的心态,
我在微博上,
用微博智搜梳理了整个过程:
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原来,
这件事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03
小凯在长沙长郡中学读高中,
高一那年排名全校前100名。
作为湖南顶尖名校之一,
长郡中学一本率超98%,
985、211录取率超85%,
每年清北录取人数在60~90人,
年级前100名就是妥妥的清北苗子。
但高一那年小凯强烈要求买手机,
他再三向父母保证,
手机只是辅助工具,
会控制自己,好好学习,
可当他真的有了手机之后,
所有保证都成了一纸空文。
他开始熬夜玩手机,
白天上课也无精打采。
他玩手机有多痴迷?
据他妈妈说,
“学校开大会,
他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
早自习基本待在厕所,
晚自习想溜就溜。”
这样的效果“立竿见影”,
小凯很快从年级前100名,
滑落到600多名。
一个尖子生成绩滑落,
还是因为玩手机,
任哪个父母都无法接受。
他们劝也劝过,
也签署过“戒手机保证书”,
但小凯根本没有丝毫收敛
父亲一气之下将他的手机砸了,
这下捅了马蜂窝。
小凯烧了暑假作业,
砸烂了家中很多东西,
将冰箱的菜翻出来丢掉,
剪掉家里空调的线,
唯独留了自己房间的。
然后他还跑到外婆家,
写了遗书声称要自杀,
将老人家吓得连夜送他回来。
到这一步,
他依然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错,
甚至动不动就往外跑,
在父母面前无比傲慢。
高考结束后,
小凯在家玩手机到昏天黑地,
父母实在看不惯他懒散的做派,
就提出三个要求,
要么就在家守规矩,
晚上11点交手机,
第二天早上还给他。
要么去县城找份包吃包住的工作,
要么就去长沙找工作,
小凯一个都不答应。
彻底对儿子失望的父母,
留下一句“各自安好”,
换掉了家中的密码锁,
切断电源,
将孩子“扫地出门”,
这才有了这个事情。
04
对于小凯父母的表现,
网友们都吵翻了,
有人攻击小凯的父母
“没有资格对孩子失望”;
有人认为他们教育无能,
只会把锅甩给孩子;
有人觉得父母只把孩子当长脸的工具。
如何看待这件事?
我只能说事情没落到自己头上,
任何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这对父母真的挺用心良苦。
有人说他们唯成绩论,
爱的根本不是孩子而是分数。
我觉得挺冤枉的。
小凯的妈妈说:
文凭不是最重要的,
守好底线和规则最重要。
小凯的父亲说:
他考五百多分,六百多分
真的不是很重要,
只要他能对自己负责。
相比起成绩,
他们更在意儿子的人品。
但你看看他做了什么。
有念书的天赋,
却纵容自己玩手机影响学业,
从清北苗子滑落到成绩垫底。
这是不自律,不负责。
签下书面保证却不遵守,
在父母管教时,
用粗暴的方式反抗。
这是不守诺,没担当。
试想一下,
你的孩子玩物丧志成绩下滑,
你讲不得、骂不得、教不得,
不然就暴力砸家,以死相逼,
你失不失望?
这哪是养孩子?
这是供了个祖宗吧。
然而,
到这一步父母依然没放弃他,
只要他磨练心志,
找份暑假工做做。
结果呢?
帮他找了活干了3天死活不去了,
嫌体力活累,
就想在家躺平当蛀虫,
这怎么叫人不失望?
当了父母就要庇护孩子一辈子吗?
就要无原则容忍一切吗?
更让人心寒的,
是他对父母的态度、
他打电话给父母直接省掉称谓,
开口就是“你”“他”。
和父母几天不见,
也全程没听到一句“爸爸妈妈”,
这还要靠父母给钱生活尚且如此,
要真能自立了,
怕不是连见他一面都难。
妈妈揭穿他玩手机影响学习,
他当着记者就骂“你放狗屁”,
妈妈平静地接受了这句话,
仿佛听过无数次。
他去找父母也不是去低头认错,
他只是在赌,
赌父母不会不管自己,
赌媒体和舆论会对父母施压。
而小凯最大的问题,
就是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
他说考不上985父母就不要他,
却对自己高考前后的表现避而不谈;
他想去复读,
却拒绝交出手机;
他想父母接纳他回家,
结果开口就对父亲说:
“我给你三个选择。”
仿佛是父母求着他回家。
他一次次说羡慕别人的父母,
考得不如他也能得到鼓励,
出门旅游,
自己从小到大只有控制和打骂,
却绝口不提过去5年,
父母在长沙和老家两地跑,
一直租房子陪读。
说实话,作为一个家长
遇到这样的孩子也会心寒。
就算现在送他上大学又怎么样?
孩子的品行不改,
一切都不会变。
他依然不会感恩父母的付出,
依然会不思进取,
就算读了大学也会沉迷手机,
毕业了还是会宅家啃老。
届时,舆论会不会又说,
是原生家庭将他养废了?
父母看似绝情极端的做法,
又何尝不是一种看透一切的无奈?
他们想要的,
不是清华北大,
也不是985,
而是一个有底线、懂感恩的孩子。
而现在,
他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却换来一个屡教不改、摆烂、
有问题只会怨恨父母的孩子,
问就是原生家庭太窒息,
说就是父母的控制欲
让他走上这条路,
这才是最让他们寒心的。
05
我发现现代社会,
对父母要求越来越高了。
养育一个孩子,
你不能骂,更不能打,
稍微约束一下就成了控制,
就成了万恶的原生家庭,
动不动就是“原生家庭有罪论”:
孩子沉迷游戏,
是原生家庭缺少陪伴;
孩子胆小怯弱,
是父母感情不合;
孩子懒散摆烂,
是父母包办了一切……
孩子出现任何问题,
都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越来越多孩子也将不幸、错误,
都归咎到父母身上,
甚至理直气壮地怨怼。
我想起高考刚结束,
很多学生就要父母买“苹果三件套”,
要求去旅游,
但凡父母表示经济有困难,
转头就把父母挂网上。
“没钱就不要生小孩”,
“孩子不是来世间受苦的”。
类似的评论比比皆是。
知道的是高考结束了,
不知道的以为是考上清北了。
很多父母一辈子也没出去旅游过,
却要为孩子上万的旅游经费买单;
自己的手机用到卡顿,
却被要求着给孩子最新款的手机。
有钱也就罢了,
但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
根本撑不起孩子如此挥霍。
不给就闹,
让所有人批判父母不合格,
再配上“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是一生的潮湿”,
势必引来一堆对父母的声讨。
很多人把成年以后的自卑、敏感,
都归结为原生家庭的贫穷。
将自己认知的限制,
也归结为父母
从未带自己看过大世界。
认为一切的不幸,
都是父母的罪过。
我不否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但是将父母的付出一笔勾销,
将自己所有问题怪到父母身上,
又何尝不是白眼狼?
06
原生家庭是土壤,
孩子就是种子。
土壤当然对种子的生长作用很大,
但种子本身的质量,
也影响他最终的发展。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一位单亲母亲殚精竭虑,
将孩子抚养成人,
又送他出国留学。
考虑到孩子要结婚生子,
母亲将唯一住房卖了370万,
以儿子的名义购置一套更大的房。
结果儿子结婚后,
婆媳矛盾导致母子关系恶化,
儿子带着妻女搬出去,
3年多时间没给母亲打过一个电话,
微信也都拉黑。
到了女儿上幼儿园的年纪,
儿子出现了,
他要求母亲搬出房子,
否则就要去起诉母亲
侵占自己的房子。
母亲彻底心寒,
为孩子付出一切,
竟然快落得无家可归的地步!
这就是倾尽全力养出的好儿子!
她一气之下将儿子告上法庭,
要求他返还370万购房款。
法庭上儿子辩称:
“父母为孩子置办房产是风俗习惯。”
但最终不得不把房子归还母亲。
父母穷尽毕生心血,
用尽全力托举孩子,
却不料在孩子看过更大的世界后,
却变成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这其实挺可悲的。
习惯了索取的孩子,
完全将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他们不会感恩,
只会趴在父母身上,
榨干最后一滴价值。
07
之前看过一段话:
这一代父母,
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一代——
“睁开眼是生活的一地鸡毛,
闭上眼是孩子的教育。
上惹不起老,下教育不好小。
拼命挣钱,钱没挣到;
拼命顾家,家没顾好。”
我想起我们小时候,
父母有忙不完的事,
根本没有闲暇辅导作业。
放了学就回家写作业,
写完了就出去跟同学玩。
田间地头都是我们撒欢的地方,
有时赶上父母忙,
还要回家把饭煮了,菜安排好。
那时候没有手机和电脑,
玩的东西也比现在单一多了,
可依然是皮糙肉厚地长大了。
而到了我们当父母的时候,
一切都变了。
我们辗转在一个个辅导班,
我们节假日共度很多亲子时光,
依然成了孩子口中差劲的原生家庭,
依然被批判不配当父母。
可是孩子如果不懂感恩,
你做到满分也依然不够。
所以,通过这些事我们必须要明白,
人品比成绩更重要。
你就算培养了孩子上清华北大,
就算送他们出国留学,
人品上有瑕疵也是白搭。
感恩需要后天学习,
人品也要一步步引导。
愿天下父母都明白,
比起培养一个优秀的“白眼狼”,
我宁愿孩子成绩不好。
真正优秀的孩子,
是懂感恩、理解父母良苦用心;
是面对诱惑仍坚守底线;
是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乐观向上,
永远怀揣生活的希望。
因为人性的光辉,
永远比世俗的成功更值得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