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亚洲受川普关税冲击 BBC点名两大输家

    BBC指出,最大赢家是寻求更多谈判时间的国家,而美日关系恐是最大输家。欧新社

    美国本周对23个国家发出关税通知信,其中14国位于亚洲,涵盖多个出口导向的制造重镇,关税期限也再延至8月1日。BBC指出,最大赢家是寻求更多谈判时间的国家,而美日关系恐是最大输家。

    美国日前宣布对日本商品加征25%关税,日相石破茂以「深感遗憾」形容川普最新一轮关税威胁。川普11日又宣布对加拿大加征35%关税,并计划将对多数贸易伙伴的全面性关税,调高至最多20%。

    各国如今得在8月1日前与美方达成协议。但美国长期盟友日本的前车之鉴,势必让其他国家对谈判胜算,深感疑虑。

    报导指出,多数国家将受益于川普再次重设关税期限,因为多了三周谈判时间。泰国和马来西亚等成长中的经济体,将特别渴求解方,因这些国家夹在美中之间,华府现也锁定经第三国转运的中国出口品。

    BBC指出其中一个输家就是亚洲的制造业者,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师卡普里(Alex Capri)指出,来自美国、欧洲与中国、在全球运营的企业仍持续面临风险。这不仅对出口商造成打击,也伤害了美国的进口商与消费者。

    卡普里说,美中国际贸易高度交织,因此不宜对哪些国家将得利或受害做出零和式判断,但某些国家的损失可能更大。其中,越南和柬埔寨对华府几乎没有筹码。前者如今仍面临最高达40%的关税;后者一边与美谈判,一边遭加征35%关税的威胁。

    而另一个数家就是美日同盟。经济学家科尔(Jesper Koll)说:「尽管美日之间在经济与军事上关系密切,日本如今却被美国视为与其他亚洲贸易伙伴相同。」

    美日关系可能就此转变,尤其因为东京当局看来已准备长期抗战。

    观察人士指出,由于这些协议极为复杂,川普再度延后期限,可能是过度出招。而即便最终达成协议,也恐需付出重塑过去数十年贸易模式与双边关系的代价。

    NUS经济学教授杰克斯说,这场混乱对中国而言堪称「一份大礼」,因北京正试图将自身塑造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选项。

    但美国市场不容易取代,北京本身与亚洲地区多国的关系也并不和睦。因此,究竟谁能在这场贸易战中赢得更多盟友仍难定论,但竞赛显然尚未结束。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