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云南“体制内娇妻”事件 看完快吐了…(组图)

    1娇妻的风还是吹到了体制内。

    最近,云南红河一个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出名了。

    起因是她在网上发了一篇“娇妻”风满满的文章让网友倍感不适。

    据她写道,自己是通过人才引进到了当地文旅局上班。

    这份工作,事少清闲,领导体贴,除了离家远点,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工作。

    而前不久,她又怀孕了。

    这下,她更成了领导心尖尖上的人物。

    怕她辛苦,孕前期就准了她两个月的假。

    怕她工作太累,大手一挥就把她的工作分给了合同工去干。

    只有一些保密性工作让她负责,但并不影响她在家继续躺平摆烂。

    看完我一脸的黑人问号,请问这是领导还是亲爹?

    在小作文里面,她也说有时候不得不去一下单位,但她选择贴钱住酒店,言语之间就是,她去上班都是八抬大轿请她去的。

    旋即,她暗戳戳地秀起特权“老公是副处级小领导”。

    言下之意是,有老公做靠山的女人你羡慕不来。

    这篇小作文,言辞间尽是被老公、被领导宠爱的优越感。

    但网友们可不干了。

    上岸前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上岸后踏踏实实当老公娇妻。

    孕期请假天经地义,但因为有个“好老公”,她就可以包月还续费?

    交接工作无可非议,但我是“娇妻”,合同工就活该给她当牛做马?

    这篇小作文看起来是孕期岁月静好的感叹,其实字里行间都是被“特殊关照”的炫耀。

    只可怜了那些工资没她高,福利没她好,还要勤勤恳恳帮她干活不敢说一个不字的合同工牛马。

    是牛马负重前行,在保障“娇妻们”的岁月静好。

    《人民的名义》里那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真有体制内娇妻这么个群体?

    “主观上没有,客观上存在。”

    县城里的那点人情世故大家心里都有数,但你非要把这层权贵的东西广而告之,多少就有点恶心人了。

    后来,这个事件迅速引起发酵,一时间,舆论的质疑沸反盈天。

    这位“娇妻”一看,自己的炫耀没有引来羡慕,反而激起了民愤,连忙删帖滑跪。

    她称是自己夸大事实,并直接注销了账号。

    炫耀的时候恨不得无人不晓,事情闹大了想偷偷隐身了。

    可惜,为时已晚。

    眼看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当地相关部门也介入了调查。

    很快,官方通报来了。

    总结一下就三点:

    请假两月确实存在,但是因为她身体不好;

    工作分配给合同工也存在,是因为她请假了没人干;

    老公确实在体制内,但不是副处。

    目前,她已经回去上班,会面临记过处分。

    为什么这事能让大家这么反感?

    首先,是对合同制员工同工不同酬的共情。

    一样的工作,凭什么你福利待遇那么好?

    凭什么你摆烂之后就要合同工累死累活替你擦屁股?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对她这种“炫耀”的反感。

    小作文写了这么多,不就是想表达“我有个好老公你们没有吗?”,不就是之前网络盛行的“娇妻文学”吗?

    什么叫娇妻文学?

    说的就是那些总喜欢在网上晒老公有多疼爱自己,仗着老公的宠爱可以如何如何任性的女人。

    仿佛自己是小说里被霸总宠爱的娇妻女主。

    仿佛这个世界都偏爱她的男人,而这个男人只偏爱她。

    她们热衷于炫耀老公给自己当爹,秀在爱情里被哄成“胚胎”的优越感。

    这样的行为,她们自以为幸福甜蜜,实际上只会凸显自己的幼稚和可悲。

    2

    这两年,娇妻文学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

    不少女性,把自己塞进娇妻人设中,把取悦男人当作情趣和成就感。

    娇妻文学如何发源已不可考。

    但全网的娇妻都应该感谢一个人,蒙淇淇。

    这个凭一己之力带火娇妻文学的女人,让我们见识到了娇妻最典型的样子。

    代表作包括但不限于:

    《和闺蜜吃火锅比谁的老公回消息快,老公从家里走到火锅店只为回复我一句:我在》

    《别的年轻保姆,都盯着我老公看》

    《一个人在家哭太惨了,老公订最快的机票带我去维多利亚港哭》

    以至于还有后面的“老公打手电筒检查我的第一次,看完满意得不得了”

    这种小说照进现实偶像剧的割裂感,看得人五味杂陈。

    然而就是这种无限矮化女性,无限去凸显男方“霸总”气质的风潮,一下子火了起来,各种娇妻文学的衍生版开始在网上应运而生。

    很多看起来你可能会尴尬到无地自容的情节,但网上很多女孩都把这当作爱情最好的样子。

    比如让人恨不得用脚趾抠出一座城堡的“宝宝碗”。

    小情侣吃饭,男友从自己碗里扒拉出来两根面条给女朋友吃,女友就被宠溺成了“宝宝”。

    这就是爹系男友的温暖。

    还有医护看了都得翻白眼的宝宝针。

    到了医院打针,女友怕疼,男友去求医生给女友扎小孩用的针。

    把女友宠爱到了骨子里,成年男人带来的安全感都不外如此了。

    甚至还有前段时间爆火的送女朋友上班的“幼儿园文学”。

    “好好吃零食,别跟同事干仗,上厕所跟领导讲啊,别拉工位上知道不?”

    成年人要是能拉工位上这辈子也算是奇葩事一件了。

    要我说,这班要是真上不明白的话,回家吧孩子。

    以上都不算离谱,更离谱的是让人无语凝噎的“初阳权”。

    第一次感染新冠,阳了就必须要让老公来传染。

    “被老公亲了,然后阳了。”

    “主动亲老公,全都阳了。”

    竟然还有人在乎自己老公的初阳权给了别的“小贱人”。

    我的老天奶,这病毒来了都得说一句这人没救了。

    不止如此,还有男友还没有见过我“穿安睡裤到处跑”的样子。

    我是他专属的小宝宝,所以疯狂心动。

    以上种种我不理解,但大为震撼。

    我搞不懂,恋爱关系中,就这么缺闺女吗?

    新时代的我们,不断为女性独立而摇旗呐喊,但现实中却有很多女性自动在恋爱关系中把自己矮化成宝宝,并且大加安利。

    这不是娇妻,这是女性在亲密关系中自我奴化成好控制的样子。

    用男人的宠爱来当作自我价值的体现,说白了就是没把自己当成独立的人。

    有些女性固执地把自己装得“和小娃娃似的”让自己变得幼态化,幻想着得到独一无二的宠爱,但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法长大,无法独立的巨婴心态。

    就像那句话说的,用幼稚换来的爱,就像儿童餐,吃不饱但能让你习惯被喂食,所以就只能活在自己假想的世界里面。

    3

    为什么现在很多女性都越来越厌烦这种娇妻文学?

    是因为它似乎在宣扬一种,只有男性认可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观。

    只有成为被男人宠爱的宝宝,才是女性真正的价值。

    这是在亲手把女性拽回封建的囚笼。

    何为女性价值?

    这么多年无数女性声嘶力竭,奋力抗争才让我们有了如今的进步。

    它是张桂梅重复无数遍的“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是人杰而非草芥”的信念;

    是妇女能撑半边天,是黄文秀等人,无数次在危机时刻以柔韧肩膀扛起家国重任的担当;

    是为妇女争夺土地权的蒋胜男等女性,一次次的上桌,重申女性话语权的勇敢。

    她们让女性都能够向着阳光生长,变得独立、平等、阳光、自信,而娇妻们却自愿把自己拉进圈养的金丝笼中继续腐烂。

    这才是我们痛恨娇妻文学的本质原因。

    渴望被爱是人之常情,但爱从不会以牺牲尊严为代价。

    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的爱,应该是陪伴、尊重、信任,而非矮化、支配和控制。

    我很喜欢舒婷在《致橡树》中写的一句话: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