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歼-35A出现后,连不少国外军迷都不喊“抄袭F-35”了,转而表示,这才是F-35该有的样子。
随着央视“官泄”歼-35机库内部结构以及涂装中国空军战术编号和机徽的歼-35和歼-20战机编队飞行画面曝光,这款曾在国内外“饱受争议”的机型的正式服役终于被“实锤”,这款由中航工业“自筹款项”开启项目的先进五代机终于“转正”,毫无疑问将为中国空军和海军带来新的“战力倍增器”,在歼-35面前,连刚刚正式曝光的歼-15T,都成了配角。

(背景中的歼-35成功“抢戏”成了主角)
但歼-35给我们的惊喜还不止于此,日前又有歼-35战机飞行过程中的“高清图”曝光,这个细节让人“直拍大腿”,这才是真正的“第五代舰载机”。这个细节在哪儿呢?就是歼-35A的着舰尾钩位置。

(歼-35A尾部给尾钩专门设计了“尾钩舱”)
先看“全球首款五代舰载机”F-35C的尾钩,为了隐形,做了“尾钩舱”,但其造型直接是一个凸起,和机身并不融合,仿佛就是为了舰载着陆硬加上的配件。当然这也不能怪F-35C的设计师,毕竟这款号称“一机多型”,要同时解决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的需求,只能在设计上做一些取舍了,所以不但整体造型不协调,显得非常胖,这种细节还有些粗糙。

(F-35C这尾钩位置的凸起,进一步破坏了机身本就不流畅的结构)
再看看歼-35A的尾钩位置,咦,怎么看不到尾钩呢?仔细一看,原来歼-35A的设计人员,还专门为尾钩设计了一个“舱室”,可以从尾钩位置,清晰看到舱门的造型,显然这是为了究极的隐身考虑,将着舰尾钩融入机身,不但可以提升隐身性能,还能降低风阻,歼-35A的机身设计本身就非常流畅,这离不开这些方面细节的“巧思”。

(歼-35的机腹设计非常平顺没有多余凸起)
不光如此,歼-35A的尾钩舱位置,刚好在两台发动机中间的“缝隙”, 不会影响两台发动机的布局,可以说是“见缝插针”的优秀设计了,反观F-35采用单发,尾钩位置刚好在发动机舱下缘凸起位置,不但凸起会影响隐身效果,还会增加风阻。
而且,F-35C的“尾钩舱”已经不是影响F-35C隐身性能的“唯一阻碍”,从其机腹造型就能看出,该机在设计上“妥协”的地方太多,整个机腹有多条隆起,影响气动造型和隐身效果已经不用多言,如果说“外形也是战斗力”的话,F-35C的“战斗力”并不高。你要问为何逮着F-35对比,而不拿F-22对比,因为F-22连生产线都拆了,未来只会用一架少一架,对比没有意义。

(国外网友看到歼-35A的最新图片后立即开始对比F-35)
再看看歼-35A的设计,整体非常流畅,无论是机腹还是机背,没有任何多余的凸起,这带来的不仅仅是气动和隐身方面的优势,更凸显了中国团队在飞行器设计上理念和设计的领先。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歼-35在技术上已经把F-35战斗机甩开了。
这也难怪,最初的“FC-31”亮相时国外的不屑一顾,到“FC-31Block2”出现时,国外开始炒作“抄袭F-35”,到了FC-31转正成了歼-35,国外开始感叹,这款飞机造型的优美,设计的合理,再不谈什么“抄袭F-35”了。中国技术团队,用不断地进步,堵住了这些人的嘴。在未来战场上,歼-35A必然会用更优秀的表现和战绩,告诉世界“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